首页 -> 2006年第4期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知识应试漫谈

作者:夏剑钦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自2002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四年。这四年的初级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始终围绕语言文字规范、汉语语法、汉语修辞、逻辑知识、古汉语基础、工具书的使用与信息检索等几个方面,合理分布考点,认真考查应试人员作为编辑人员入门所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驾驭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相比较而言,2005年的考题难度比往年又有适度的降低,但从应试人员答题的情况看,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暴露出一些应试人员在语文基本功方面的素养亟待加强。下面就综合题阅卷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举例加以分析。
  
  一、关于找出和改正错别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符号
  
  第81题,要求应试人员通过阅读一段文章,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和标点差错,并加以改正。这是以规范使用汉字与标点符号为主要考试内容的基本知识题。应改正的错别字有7处,即应改“大慨”为“大概”、“弘大”为“宏大”、“哪些”为“那些”、“他们”为“它们”、“简宜”为“简易”、“这时侯”为“这时候”、“既”为“即”。这些都是难度不大而在书稿中经常出现的文字错误,编辑理应一眼就能发现,然而也有不少应试人员缺乏职业敏感,或阅读时不仔细,竟不能将差错一一发现并改正,相当一部分应试人员是找出半数差错就完事了。
  这道题中的6处标点差错分别代表6种不同的类型,也是书稿中常常遇见的情况。按考题中出现的顺序,一是“路易斯·华莱士”之间的间隔号,应是居中的圆点,而不是形同西文句号的下脚小圆点;二是“等”和省略号并用,应删去其中一个,即或删去省略号,或删去“等”和句号;三是“印度王子”是书名,其引号当改为书名号;四是《诗经》《大东》系书名与篇名并列,当改用间隔号标在一个书名号内——《诗经·大东》;五是“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句前有冒号,诗句末尾当用句号,且应放在引号内;六是“以此推彼,想当然耳。”系将借用语引来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的句号属于全句,不属于引文部分,故应将句号移到引号外。考试的结果也是很少有人能全部改对。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是连续几年来初级基础知识科目必考的内容,应试人员应当注意。
  这道题加上考卷中关于汉字基本知识的选择题,还反映了命题者的一个出发点,即要求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绝对不能忽视汉字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使用。汉字相对于拼音文字来说,显得较为复杂和难掌握。但几千年来,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发展到今天的规范汉字,其系统性、科学性和独特性越来越引起世界文字学家的重视和公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已将有关国家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上升为法律,其立法宗旨就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因此,关于语言文字规范方面的考试,不仅是编辑人员入门所必需,而且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措施。
  
  二、关于指出病句的错误类型并改正病句
  
  第83题,要求应试人员对五个存在语法错误的病句,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以此来考查应试人员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发现语病、修改病句的能力。这五个病句分别是:
  (1)林丽同学的学习成绩在学校是很突出的,在我们班上也是拔尖的。
  (2)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等配制成的。
  (3)当丁医生经过住院治疗回到家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从前。
  (4)近几年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5)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力量。
  五个病句分别隐藏着单句中容易出现的五种语法错误:逻辑顺序不当、结构杂糅、主语残缺、主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这道题没有一人得满分,要么能改正几处语病而不能说出语法错误的类型,要么说出了语法错误类型却张冠李戴,或者即使说对了语法错误类型,却未能改正语病。编辑人员掌握一些语法知识,了解用词造句的基本规律,把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编辑人员,不仅自己说话写作要符合语法规范,还要能辨别书稿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日常的说话比较随便,有很多随时改正或补充的机会,还可以辅以手势、表情等其他手段来表达。但写稿和改稿就不同了,文章、著作篇幅长,内容丰富,句子结构相对来说更为复杂,为了表达准确而精练,需要有相当水平的组织安排能力,而这种组织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语法修养。
  
  三、关于按要求改变句式
  
  第84题是一道修辞知识题。它改变了以往多考炼词或修辞格的方式,而重点考了“炼句”,要求应试人员在不改变原句句意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变句式,并说明改变前后句子在表意上的细微差别。这道题应试人员普遍回答得不理想。第(1)小题要求将“她本来想在联欢会上一展歌喉的,可是一想到那次比赛中的惨败,就黯然离去了”这个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般可将末句改为“就不得不黯然离去”。这样改为否定句后,比原句的语气显得委婉、和缓一些,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林丽那种“离去”的无奈。第(2)小题要求将“哗哗哗的雨水劈头盖脑地泼下来,战士们被淋得浑身湿透了”这个被动句改为主动句,一般可将后一分句改为“淋得战士们浑身湿透了”(或改为把字句)。改后的修辞效果,是突出了“雨水”这个主语,并且使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语意贯通,语气更加流畅。第(3)小题:“那么平静,那么安详,他永远地永远地离开了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出版事业。”要求将常式句改为变式句。一种改法是将状语“永远地永远地”移到句末,并加上省略号,以进一步增加人们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和哀伤;另一种改法是将分句“那么平静,那么安详”移到句末,以突出逝者安然离去时的神情,来表达作者怀念逝者的一片深情。这种变换句式的修辞考题,很能看出应试人员的语文水平,特别是改变句式后的修辞效果分析,更见语文功底。
  第83、84两道试题的阅卷分析情况,反映出编辑人员学习语法、修辞知识,加强语文基本功的必要性。它使我们联想到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进行的那场全国性的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活动。当时由 《人民日报》连载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并同时发表《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针对党政军来往电报或文件中常常出现“滥用省略、句法不全、交代不明、眉目不清、篇幅冗长”等严重问题,毛泽东还专门给胡乔木写过信,要他起草一份中央文件,经有关同志讨论修改后,于1951年2月1日以《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下发。今天看来,虽然这一文件下发已逾55年,文件涉及的某些问题今天已有变化,但其精神实质对纠正当前社会的不良文风和社会上用字混乱、文法不通愈演愈烈的现象(包括网络和娱乐界的文字使用现象),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进一步说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知识科目,考一些有关汉语语法、修辞方面的知识,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四、关于阅读古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86题,是古汉语基础知识题,要求应试人员阅读两段古文,然后按要求答题。其中第(1)小题是要求应试人员翻译一段古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第(2)小题是要求先解答三个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小问题,再说出“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一句的含义。题目难度不大,既考了古汉语知识,又结合考了一点古代文化知识。但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不少应试人员既不知道“贞观二年”用的是什么纪年方法,也不明白“太宗”在古代是什么称谓,以致连文中的“太宗”是指李世民也弄错了,也有知道是“李世民”却写成“李四民”或“李四明”的。作为一个有志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志,我们认为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应该有所了解,这不仅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自己审阅文稿的业务水平的需要。因此,适当加强编校人员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并适当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入门考试,看来也是无可非议的。
  
  (作者单位:岳麓书社)
  (责任编辑:鲍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