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四次告别 四次跨越

作者:方 佳




  王选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当代毕”,因为他通过自主创新,使汉字的排版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跨入了“光与电”的世纪,这一创举使新闻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中国“当代毕”
  
  中国是印刷术的诞生地,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和光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率先结束了活字印刷,采用了“电子照排技术”。而中国印刷业仍停留在“以火熔铅,以铅铸字,以铅字排版,以版印刷”的铅印阶段。印刷工人要托着沉甸甸的铅字盘,拣字、排版,每天在排字车间里来回走几十里路,工作又脏又累,而且效率低下。
  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748工程”,其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子项目的宏伟远景深深地吸引了王选,激发了他勇攀科技高峰的豪情壮志。
  王选了解到,当时日本流行的是光学机械式二代照排;欧美流行的是阴极射线管式三代照排;英国正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还没有形成产品。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都采用二代机或三代机的技术方案。王选结合我国国情,经过反复思考,大胆选择了跳过二代机和三代机技术方案,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认为,有时科学研究可以采用创新的设计,绕过常规方式,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当时,因为计算机的速度慢,存储量很小,而汉字的字数多,字号大小不一,又有多种字体,所以,汉字的存储量问题成为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要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关,王选经过反复研究,开创性地使用了“轮廓加参数”的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方法,比国外同类技术领先了八年左右,使汉字字形信息量压缩约500倍。同时,他还研究出压缩信息高速还原、变倍技术,在当时十分简陋的计算机条件下,使复原速度达到每秒710个字。从此,我国的汉字照排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西方从1946年发明第一代手动式照排机,经过了二代机和三代机的普及,到1986年才开始推广激光照排机,花了整整40年时间。而王选的技术,我们中国人的技术,使中华民族一步就跨越了西方国家走过的40年。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制成功,使王选获得了很多荣誉,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欧洲专利的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首届“毕奖”。
  王选不断改进系统的性能,与同事们一起先后完成了六代产品。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87年,《经济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使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的报纸,第二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卖掉了全部铅字,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彻底废除了中文铅字的印刷厂。
  
  二、从黑白到彩色
  
  就在国内报社大量采用激光照排技术排印黑白报纸的时候,王选又提出研制彩色激光照排系统。最初有些同志认为国内没有几家报社会用彩色系统,而且研发投入很大。但王选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过去我国一直在仿制国外的电子分色机,仿制出来的技术仍然落后,会被更先进的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取代,我们要用新的思路将研制目标定得比国外现有水平高,这样做出来时才可能比人家好一点或差不多,因为人家也在前进。
  于是,王选安排肖建国等技术骨干,开发超前的彩色激光照排系统。从黑白照排到彩色照排,是一种极不容易的跨越,里面涉及的核心技术可以说与文字排版毫无关系。当时大家连一台彩色的扫描仪都没有,彩色照排系统的研发难度可想而知。当时的中国市场,彩报寥寥,只有《中国花卉报》等极少数几家在出彩报,其他都是黑白报纸。香港的彩报比较多,但技术都比较老化,而且还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照片是贴上去的,效果不佳,印刷程序也很烦琐。1991年8月,当王选向别人介绍彩色出版系统时,大家反应很冷淡,因为“中国没有出彩报的习惯,只有少数几家大印刷厂会买彩色系统,而他们都已有电分机”。王选不畏困难,也不在乎旁人的反对,坚决支持并鼓励研发人员继续彩色照排系统的研制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终于研制成功了,由此引发了国内报纸的彩色化革命。1992年1月,《澳门日报》首先使用这一系统,每天排4~6个彩色版。北大方正的彩色出版系统不但使内地的报纸由黑白变得五彩缤纷,而且迅速在海外华文报业推广开来,这是在王选的倡导下方正人自主创新发展史上的一次新的飞跃。
  如果没有当时王选的超前意识与跨越性思维,没有他坚定的决策,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创造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当时我们在这一领域不能超前,那么这一市场很快就会被国外的厂商所占领,中国人在这个市场上的损失将会很大,各报社将付出高额的代价去购买国外厂商的彩色系统。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在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为国家节约了巨额外汇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中华民族增了光。
  
  三、方正采编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激光照排系统推入市场,走进出版社、报社以后,首先使排版车间起了很大的变化,铅字被淘汰了。在报社采用了计算机以后,报社的领导又提出:计算机除了干排版,还能干其他事情吗?“你们是不是帮我们琢磨琢磨?”报社领导言辞恳切的询问,引起了方正人的高度重视。于是双方开始努力沟通,研究如何把计算机用到编辑部的事务,并很快有了进展。比如,记者写稿子,在计算机上发送就可以了;编辑改稿子,也是用计算机了;总编最后签字审定,也在计算机上进行。这样,报社的采编流程缩短了很多,许多报社现在的排版都由编辑去做,而不是在印刷厂进行。这就使得编辑部的整个流程都实现了计算机化。
  正如方正激光照排系统一样,方正采编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也达到了90%以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报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所有行业里是最高的,这是方正采编系统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而推进这一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正是王选。在他的带领下,方正人在激光照排系统产品推广过程中,从市场上发现了新的需求,并形成了技术上的有针对性的开发。
  
  四、核心技术的出口
  
  当年王选从事激光照排研制时遇到的情况是:中国比较贫穷,印刷厂渴望淘汰铅字,但无法承担高昂的设备费用。对性能价格比的强烈追求,促使王选与方正人进一步创新:第一,首次设计专用芯片以提高字形产生速度,结果使成本降低,系统体积大大缩小,而字形提供速度比国外同类系统起码高十几倍,这一发明获得了首届中国专利金奖;第二,首次使输出逼真大样的印字机与精密照排机共享一个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显著降低了成本,这一技术曾保持多年的领先地位。2003年,方正日文出版系统以国外竞争对手八分之一的价格进入日本大报社《日刊体育》,现用于该报承担的一百多种日文报纸的编排出版,其优越的性能使用户十分满意。这一样板的成功吸引了一些日本县报(相当于中国的省报)也采用方正系统。方正做日本市场,就是凭着以王选为表率的方正人执著的追求、顽强的耐力坚持下来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RIP是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早年是做成硬件,现在是做成纯软件。通过王选及其科研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到2000年,已实现了跨媒体网络出版,汉字激光照排最核心的RIP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八代。西文RIP现在开始出口到美国、欧洲,由于它是个大型的工具软件,所以它是能够装盒去卖的。国内把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装盒出卖,方正是第一家。作为世界三大RIP软件供应商之一,方正几乎每三年就重新设计RIP软件,使得产品在模块化、采用最新国际标准、利用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等方面与别的厂商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在王选和方正科研团队的努力下,依靠自主研发的RIP技术,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艺产品和解决方案得到了推广,包括流程、打样、安全防伪、包装设计CAD软件等。短短几年时间内,方正印艺软件在非中文市场的装机量达4 000套,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五、关注网络出版
  
  王选非常关注方正集团的网络出版。2005年10月20日,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来方正听取方正网络出版技术汇报,王选与马颂德副部长进行了交流。王选说:“现在我们赶上新的大方向,一个是网络出版,一个是数码印刷,这都代表未来的方向,也可以说是新的革命。”马颂德副部长也认为方正抓住了今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方正在互联网环境下进一步规划软件业务发展,网络出版是方正持续创新的一次突破,被视为继激光照排之后的二次革命。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方正软件业务,其中包括建立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RM)基础上的方正电子书、数码印刷等业务。网络出版是方正软件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是未来5~8年里要努力创新的方向。
  从“汉字激光照排”到彩色照排系统,再到报社的采编排一体化系统,直至目前方正集团的网络出版,王选和方正集团的持续创新给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带来根本性变化:采用了激光照排系统取代铅字排版,告别了“铅与火”;采用了远程传版技术,实现异地印刷报纸,告别了报纸传真机;采用了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告别了电子分色机;采用了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告别了纸与笔。
  四次告别,四次创新,也是四次跨越!
  弹指之间,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已占领了国内出版印刷行业99%的市场份额,占领了海外华文出版业90%的市场份额。到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系统已在国内3万多家报社、出版社、印刷厂和有关单位中使用,增加产值30多亿元,利税15亿元。
  据统计,1999年我国出版的图书、报纸和期刊品种,比1978年增长了8倍多。这样的增长速度在铅字时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而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相信继承了王选创新、进取精神的方正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未来的方正网络出版将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北大方正集团公关部)
  (责任编辑: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