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编辑生态系统论

作者:任 火




  这是一个从蒙走向清晰、从离散走向凝聚的命题,这是一个从一维走向多维、从起点走向终点的命题。在这里,我们将做一次由学术本体向生命本体的转换,做一次由个体生存状态向群体生存状态的价值追寻。在这里,我们将以生活的眼光审视编辑活动,观察编辑群落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透视编辑群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这将使我们的命题具有新的高度和终极性的意义。
  任何社会群落都构成特定的社会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内部结构的矛盾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取决于其与外部其他生态系统的矛盾性与和谐性。各生态系统的不同,在于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内部结构是由各生态系统的本质所规定的。编辑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即是由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生态系统的本质所规定。研究编辑文化,就要研究编辑的生态系统,研究这一系统的结构及其产生的各种矛盾。
  编辑生态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体制生态系统、行业生态系统、学术生态系统和功能生态系统。
  
  一、体制生态系统
  
  体制生态系统涉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例如,对于高校学报,其体制生态系统涉及主办单位、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厅或教育部)、出版主管部门(省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总署)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这一生态系统对编辑活动具有律法和管理意义上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表现为纵向的审批、制约权力,例如,期刊是否准入、页码多少、刊期多少、谁来主办、谁来主管、谁来印刷,等等,都被严格限制在行政权力管辖范围之内,任何僭越这一范围的编辑行为,都会受到处罚。体制生态系统中的编辑及编辑活动,其根本特征是适应性,也就是说,要使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应这一系统的各项规定,否则,就无法从事编辑活动。因此,这一生态系统中的编辑行为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被约束性。
  体制生态系统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代表生产力一方的编辑与代表生产关系一方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冲突、调适与平衡。行政管理部门所作出的各种规定、办法、条例都是其与编辑活动相互矛盾、相互协调而达到平衡的结果。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则是永久的、绝对的。平衡的暂时性、相对性意味着矛盾双方在特定的时空中无法改变对方,从而达成妥协。不平衡的永久性、绝对性则意味着矛盾双方总是处在运动之中,而这种运动天然地具有打破平衡的趋势。各种规定、办法、条例在不断地修订、补充或者废止,就是这种矛盾永久性、绝对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代表生产力的一方,总是最活跃、最积极、最革命的,而代表生产关系的一方,则相对滞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来考察编辑的体制生态系统时,就会清楚地发现,代表生产力一方的编辑对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而代表生产关系一方的行政管理部门则相对反应滞后,各种规定、办法、条例都是在某种社会现象出现相当长时间以后出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根据信息论原理,从信号的发出者到信号的接收者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信号接收者总是滞后于信号发出者。编辑主体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信号发出者和信号接收者的关系。信号有错误与正确之分,对错误的信号予以拒绝,双方的关系仍能维持平衡,因为错误的信号不会产生有益的结果;而对正确的信号也予以拒绝,则双方的关系就会失去平衡,因为正确的信号是社会的福音。体制生态系统对编辑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这一点与行业生态系统不同。例如,编辑可以不参加行业团体所举办的活动,却无法不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年检。这种强制性对编辑的心理及行为具有很大影响。
  
  二、行业生态系统
  
  行业生态系统由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编辑群体构成,其形式为各种行业团体,如编辑学会、期刊协会、研究会等等。这是编辑群体的横向联合体,其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编辑群体的切身利益、约束编辑个体的职业行为、促进编辑群体的文化交流、拓展编辑群体的活动空间、提升编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编辑显现出群落性和社会存在性。行业生态系统中的编辑及编辑活动,其特征是亲和性和联系性。这一生态系统对编辑个体的行为不具有行政约束力,但在行业自律方面具有影响力。其内部结构是松散的,系统中的编辑行为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和较高的自由化程度。对编辑而言,如果说体制生态系统像门禁森严的公堂,那么行业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宽松闲逸的俱乐部、一个情感沟通的沙龙。
  行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矛盾表现为编辑个体对群体的利益诉求与群体对个体利益的满足程度之间的冲突、调适与平衡。行业生态系统的存在源于趋同的价值观、利益观,源于其所具有的社会性、代表性。这一生态系统中的领导权力是有别于行政权力的道义权力(我们称其为软权力),它的权威性主要依赖于能否代表编辑群体的利益,能否凝聚人心,能否在评奖、项目支持、向社会及有关部门呼吁提高编辑待遇等方面有所作为。为此,行业生态系统不得不时时与体制生态系统发生联系,因为在这些方面,体制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社会认可度,例如,评奖只有盖上行政部门的印章才更具有权威性。就目前的情势看,如何提高行业生态系统的自主性、权威性,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尽管行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是松散的,但是其情感结构却是稳定的,因为,行业成员需要有一个情感沟通、摆脱孤独的场所,需要有一座探索行业规律以便更好地生存发展的桥梁。
  
  三、学术生态系统
  
  学术生态系统由不同的学术流派与学术风格构成,其形式为各种学术会议、各种行业媒体的相关学术活动。这一生态系统是编辑理念、编辑知识、编辑技艺、编辑经验、编辑规范、编辑标准、编辑科学等的组合,其特征是学理性、求索性、争鸣性,表现为对自身行为逻辑、行为方式,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的科学思考,对编辑主客体之间矛盾运动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逻辑分析,对编辑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一生态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编辑思想的独立性和编辑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这一生态系统向社会展现的是编辑文化的学科性存在,它支撑着一个独立知识系统的发展框架,对于编辑功能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理论提升和实践指导意义。
  学术生态系统的矛盾表现为对相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表述,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各研究主体的独立性和依存性。正是这些矛盾决定了这一生态系统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因为,学术理论的形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学术观点的传播需要大众化的载体。学术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对现象的结构与运动规律进行顽强的探求并能够给出正确的解释,在于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现象,不断地提出新的命题。如果做不到这些,学术生态系统就会衰落甚至死亡。学派纷呈,风格迥异,针锋相对,言者无罪,是学术生态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标志。反之,众口一词,迷信权威,学术生态系统就会失去活力。学术生态系统是科学思维与智慧的集合体,在本质上是非世俗化、非功利的。但是这一生态系统存在于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科学、非智慧的世俗化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这一系统出现局部畸形。例如,在利益驱动之下,将学术研究行为蜕变为功利化的“伪学术”、“伪研究”,其直接表现就是对已知知识的重复,未知知识的臆造。在社会性因素的干扰下,如何稳定学术生态系统,使其发挥本质性功能,是我们要注意并研究的问题。
  
  四、功能生态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