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出版品质与编辑工作含量

作者:张小影




  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全国书市,荟萃了十万余种新书。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次丰盛的新鲜的精神大餐,对于出版界来说,无疑也是相互学习切磋的好机会。会上会下,除了许多祝贺和称赞之辞外,也听到了关于“编辑工作含量高的图书不够多”的议论。其实,有这样的遗憾已经历时许久。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加快信息传播和知识更新速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出版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如今,不仅期刊家族中出现了周刊,即使是图书的出版,从策划到组稿再到发行,只需十几天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这自然是“满足读者需求、应对市场竞争”的结果,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编辑工作的浮躁,因此,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端正编辑工作作风、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就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出版品质首先与作者密不可分。作者的见解、学识、水准,决定着作品的质量,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部文稿,从作者个人的劳动成果变成可以广泛传播的出版物,编辑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恩格斯曾经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过出版的功能,认为是出版让人类的思想插上翅膀到处飞翔。恩格斯所说的出版显然不仅是指印刷复制技术,理所应当包括编辑工作。编辑选择的眼光、理解的能力、政策理论素养和学术积淀,以及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水平,不仅关系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出版,而且决定着一部作品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版,甚至影响到作品的生命力。
  编辑工作当然无法取代作者的劳动,但编辑工作含量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出版物品质的优劣。
  编辑工作是需要付出智慧的。编辑作品的过程,既是加工,又不仅仅只是简单加工,其中折射出编辑的智慧。作者的才华加上编辑的智慧,能使作品扬长补短。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编辑工作是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甘为他人作嫁衣”是编辑的职业道德,更是好编辑的精神境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自己的劳动和心血,无悔地托举起作者,是永远值得尊敬和提倡的中国编辑精神。
  编辑工作的过程是精益求精的过程。精品是打磨出来的,而且是作者和编辑共同打磨的。没有编辑的发现,无法减少作者的遗憾;没有编辑的坚持,出版物的品质很可能会打折扣。
  编辑工作的过程需要用创新精神来贯穿始终。作为内容产业,出版不仅需要承载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最新发现,也需要融合人类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发现成果,只有让创新成为一种编辑理念,我们的读者才能分享到更多的高品质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