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是周期性必然性生产过剩危机吗

作者:巢 峰




  2006年3月26日《出版商务周报》刊载黄为东先生《中国书业应谨慎内敛备粮练兵》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直截了当指出:中国图书市场存在经济危机,即周期性必然性生产过剩危机。语出惊人,勇气可嘉。
  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如果没有理论勇气,歌功颂德,人云亦云,人们就只能在无知的海洋里飘浮和挣扎,永远到不了彼岸。谬误是真理的先导。唯有敢于亮剑的理论探险者,历经艰难险阻和无数挫折,才能铺平通向真理的道路。黄文的观点无论正确与否,总能发人深思,使认识深化。
  我也是出版理论的探索者,只求做探索真理道路上的一粒铺路石子,而决不敢说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我虽然赞许黄为东先生的勇气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但在观点上却与黄文有较大的分歧。
  我提出中国图书出版业存在滞胀现象。滞胀,即膨胀性衰退,称之为经济危机,虽然在提法上尚可商量,但并无本质差别。任何社会或生产部门,由于自然灾害、战争或工作中的失误,都会导致经济危机。黄文的论点如果到此为止,即使缺乏论证,仍可予以肯定。但这种危机决非黄文认定的周期性必然性生产过剩危机,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里的生产过剩,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供给超过社会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过剩,而不是社会商品供应量绝对超过社会需要的绝对过剩。
  我国图书出版业是否存在同样性质的生产过剩呢?否。
  2003年,我国人均购书册数为5.3册,比22年前的1981年5.6册低0.3册;2004年人均购书册数又低于2003年。在22年中,我国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成倍增长。以此推算,21世纪人均购书册数比20世纪80年代本应成倍增长。但事实上非但未长,反而下滑。可见,并不是读者买不起书,而是各类图书市场缺少读者需要的价廉物美的图书。所以说,“生产过剩”只是我国图书市场的表面现象,而又缺又滥才是我国图书市场的全面现象。
  缺,属于生产不足;滥,属于生产过剩。又缺又滥,即既有生产不足,又有生产过剩。这是在我国特殊条件下产生的滞胀现象,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有本质的不同。
  
  二
  
  周期性,特指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按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循环一次,十年左右。
  危机在繁荣中爆发,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一般表现为生产下降,商品积压,物价下跌,企业关闭,大批工人失业等。危机转入萧条后,生产的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购买力不足,商品仍然过剩,经济呈停滞状态。萧条转入复苏后,市场情况开始好转,生产回升,价格上升,投资增加,从而转入繁荣。
  而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基本上平稳高速发展。中国图书出版业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如同全国经济一样,得到巨大发展,即使在“十五”中出现滞胀,也不存在物价下跌,企业关闭,大批工人失业等生产过剩危机中的现象,不存在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即大约十年一次的周期性。
  
  三
  
  黄文中的必然性,是指生产过剩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市场经济生理现象,是竞争之所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产生生产过剩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形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尽管资本主义企业内部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生产,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一方面,产品在生产趋势上无限增长,一方面,百姓购买力相对不足,从而造成商品供给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当人们在矛盾面前束手无策时,国民经济就只能沿着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的自发路线,周而复始,通过生产力的大破坏求得短暂的平衡。
  “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是竞争之所必然”这句话,用在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世界,是正确的;用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是可以商榷的;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则是错误的。
  人们不能消灭、创造经济规律,却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当资本主义世界意识到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一个主要根源时,国家就会通过货币、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以及法律、行政、计划等手段,对经济和生产进行干预和调控,从而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以改善,减轻或避免经济危机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当今世界,虽然某些国家还出现经济停滞、衰退甚至危机现象,但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那样的十年一次的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前实行计划经济,谈不上生产过剩危机;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兼容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但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国家宏观调控十分严格,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存在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形式的矛盾,也不存在生产无政府状态。二十多年的事实证明,我国不存在生产过剩危机。既然如此,怎么能说存在这种危机的必然性呢?既然整个国民经济不存在这种必然性,又怎么可能在图书出版业一个行业生产部门中存在这种必然性呢?
  
  四
  
  中国图书出版业产生滞胀的原因,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那么这一滞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以利润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是它的内因;缺乏宏观调控是它的外因。对此,我已多次论述,不再重复。我的观点未必正确,希望得到包括黄为东先生在内的同仁和专家指正。
  
  (作者单位:上海辞书出版社)
  (责任编辑: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