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桂晓风




  各位代表:
  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经过一天半紧张而有效的工作,已经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上午就要闭幕了。下面,我代表新当选的第四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讲几句话。
  首先,感谢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领导机关对我们会议的重视和指导,感谢新民署长情深意切、高屋建瓴的讲话,感谢兄弟学会的热情祝贺,感谢与会的全体同志带来了全国编辑界广大同仁的希望、激情和思考,使我们这次简短但很重要的会议开得很有规格、很有质量,开成了一个民主、团结、进取的会议,总结了经验,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
  还要深切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我们一定牢记组织和同志们的期望,全身心投入,和同志们一起追求和奋斗,努力实现大会提出的目标。
  当此新老理事会交接之际,我们怀着特殊的感情,感谢以刘杲同志为会长的前三届理事会的辛勤劳动和杰出工作。十三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之下,在刘杲会长的主持之下,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之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编辑学会坚持学术研究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和为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方针,在编辑理论、编辑史、编辑实务的研究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的工作,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创立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一系列严谨的工作规则,在业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后人留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宝贵的思想财富,在中国编辑史上写下了新的、重要的篇章。其中刘杲同志的贡献尤其突出。各小组在讨论中对上述情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刚才,大家用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大会主席团的提议,聘任刘杲同志为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叶至善等15位同志为顾问,就是全国编辑界共同心愿的反映。这既是历史的合理延续,也是新一届理事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刘杲同志方才还向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作了赠言。我们一定要记取老同志们的嘱咐,一定要十分珍惜中国编辑学会来之不易的好局面,保持学会指导思想的稳定性和主要工作的连续性,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开拓学会的未来。在此,我建议,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刘杲同志和其他所有为中国编辑学会的诞生和发展呕心沥血并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说一些个人的体会,与同志们交流,也向同志们求教。
  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想说八个字:责任、开拓、创新、人才。
  
  一、责任
  
  此时此刻,我想,我们所有新当选的同志都深深感到所接过的担子的分量。这不仅仅是因为老同志们树立了工作的高标准,留下了不易超越的参照系,更因为现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间段。这就是党中央最近指出的,以“十五”规划主要指标的提前实现和“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为标志,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为新闻出版事业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编辑学会作为出版界唯一的学术团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重任。因此,“责任”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
  编辑学会的地位和使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编辑工作的功能决定的。编辑业务是出版业的核心业务,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出版物的生命——质量,主要是在编辑环节决定的。在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绝没有减弱,而是更加凸现。编辑工作者和编辑学会必须继续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同时我觉得,还有必要鲜明地提出另一个责任——文化责任。这是因为:在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中国编辑应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自己的特有贡献,中国编辑学会要为中国编辑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发挥组织、充电、加油的作用。中国编辑和中国编辑学会要为建造中华民族新的文明大厦贡献心血和精力,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志存高远,大有作为。
  关于这一点,我想稍微多说几句。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在深层次起作用、长远起作用和全面起作用的力量,因而是最深厚、最强大的力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的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也是唯一的历经五千年沧桑而始终保持疆域的基本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大国。(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分裂局面,但总是很快地被统一所替代,在各个时期,统一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两个唯一”同时存在于中国决非偶然,其中就有编辑出版工作的一份贡献。世界历史正反两面的事例深刻地昭示人们,只有始终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保护和发展民族先进文化,防止文化断裂,才能长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的意义更加突出。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文化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看,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必然出现恩格尔系数下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幅度上升并呈现多样化、多层次趋势的重大变化,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经济的发展将更多依靠知识、依靠文化,部分文化产业自身将直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更把文化的功能提到新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对“战略性”和“全局性”这六个字加深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毫无疑问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付出多少代价才获得的深刻认识),但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翻几番作为标志,还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而且,既然是复兴,就必然有对照系。就国内而言,至少应该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和西汉盛唐两个时期相比;至于国际上,则应该与古希腊比,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比,完全应该达到并超过这些时期,按党的十六大的要求,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在“十一五”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编辑工作有特殊责任,编辑学会应该有更大作为,因为:出版工作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出版物是文化创新、传播和积累的主要载体,而且编辑的功能已经跨越出版领域,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延伸。
  中国编辑为中华文化复兴贡献力量,有三件事情很重要:第一,要增强自己的文化责任感;第二,要提高自己产品——出版物的文化含量;第三,要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文化责任感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提高出版物文化含量的提法有些同志可能有点奇怪,因为出版物本身就是文化产品。但是,当前却有相当数量的出版物,文化含量确实很低,甚至只能称作文化泡沫。还有少数出版物——并不全部是非法出版物,则是文化垃圾。这种现象当然与中华文化复兴的目标背道而驰。要通过强调提高文化含量,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献给人民。第三条不言而喻。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什么样的编辑,生产什么样的出版物。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文化素养是广义的,既包括理论功底、历史知识、世界眼光、文艺修养、语法逻辑修辞水平、经济头脑,也包括职业技能、科技手段、外语能力,等等。围绕这“一个增强”、“两个提高”,编辑学会有大量工作可以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