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编辑实践需要编辑理论

作者:刘 杲




  为了编辑学研究继续保持充沛的活力,我觉得,有必要再次强调面对现实,面向未来,进一步加强对编辑活动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前二十多年编辑学的发展,紧密地结合了编辑活动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编辑人员总结经验的需要、提高科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需要、促进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编辑学的研究生机蓬勃,充满活力。
  现在,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在向纵深推进。在广大编辑人员面前呈现了十分突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主要是两条。一条是经济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另一条是技术的,即信息传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潮席卷全球,新的传播媒介、新的传播载体和新的传播手段日新月异。这两条关系全局的新情况,给广大编辑人员提出了一连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给编辑学研究提出了一连串迫切需要回答的新问题。
  前一段的编辑学研究关注了这些新问题,也探讨了这些新问题。自然还有不足之处。在第一线的编辑人员觉得现有的回答还不解渴。有人告诉我,现在第一线的编辑人员对编辑理论的热情没有前些年那么高了。为什么呢?是他们觉得不需要编辑理论了吗?不是。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使他们感到困惑。他们迫切需要对这些新问题的理论说明。不是他们没有理论需要,而是他们的理论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努力满足他们对编辑理论的需要,应当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责任。
  编辑活动中有哪些突出的新问题迫切需要研究、需要回答呢?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
  
  比如,编辑活动的价值取向。
  编辑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对准备传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选择的价值取向不外两个方面:文化价值取向和商业价值取向。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正确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一直使许多编辑人员感到困惑。文化传播不能不追求文化。企业经营又不能不讲究利润。当两者一致时,编辑选择好办。当两者发生矛盾时,编辑怎么选择?如果只顾商业价值,不顾文化价值,企业将失去文化的秉性,不成其为文化企业。如果只顾文化价值,不顾商业价值,企业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正确处理文化价值取向和商业价值取向的关系,需要用编辑学理论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内外矛盾,提出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规范编辑活动的具体规定。除了编辑活动的主观选择之外,还有对编辑活动的客观评价,也就是对编辑活动的业绩进行考核。对编辑活动业绩的考核,同样要正确处理文化价值取向和商业价值取向的关系。考核联系分配和奖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如果对编辑活动业绩的考核是利润第一,随之编辑活动的价值取向就必然是商业价值取向第一。只要有这种考核在强有力地引导,对编辑人员再怎么强调“坚持正确导向”都会毫无用处。我觉得,在利益驱动变得空前强大的新形势下,编辑活动的主观选择和对编辑活动的客观评价,如何体现正确处理文化价值取向和商业价值取向的关系,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加以科学的说明,已经成为编辑学研究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比如,编辑活动与营销活动。
  如今编辑活动不可能闭门进行,面向市场是不可避免的。编辑的选择不能不考虑出版物的适销对路的问题。编辑应当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开拓市场奠定基础。除此之外,编辑还要为市场营销做些什么?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我们要回答的是,在现代出版企业中,究竟编辑应当承担市场营销,还是支持市场营销?编辑活动不可能脱离市场,扩大传播本来是编辑活动的一个目标。因此,编辑支持市场营销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编辑要介绍内容、介绍作者、研究读者需求、研究目标市场、反馈读者信息,等等,对编辑的这些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从而要求编辑的素养包括市场营销知识的素养,也是合情合理的。按另一种选择,编辑不仅要承担编辑的责任,还要承担销售的责任。这样一来,编辑活动和销售活动的界线模糊了。编辑的职责出现了歧义。如果把这两项责任都加给编辑,其结果是,销售活动会有力地排挤编辑活动。因为销售的指标是硬的,而增大编辑含量和提高编辑质量的指标是软的,甚至没有指标。一旦编辑活动被排挤、削弱甚至取消,其后果不仅是出版物质量的滑坡,也必然导致市场销售的滑坡。所以,要科学规定编辑支持市场营销的具体要求。编辑学研究要对编辑的全部职责,包括支持市场营销的职责,做出科学的说明。编辑学要有说服力地回答,编辑究竟是做什么的。
  
  比如,编辑人员的中介地位。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编辑处于中介地位。这指的是,编辑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受众。编辑在作者和受众之间,对双方的观点、双方的需求、双方的利益进行协调。协调的层次高低和协调的成功与否,显示编辑的功力。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编辑面对的,除了作者和受众之外,还有出版人。出版人是对出版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负责的企业法人代表。出版人有强大的发言权。编辑和出版人的地位不同,取向有时相同,有时难免不同。不同意见多半发生在处理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上。这是出版企业的特点。因此需要协调。编辑,特别是总编辑,跟出版人的协调十分重要。编辑如果与出版人不一致,不仅编辑的理念难以坚持,甚至编辑的岗位也难以保留。编辑作为中介,是面对作者和受众两方,还是面对作者、受众和出版人三方,也值得研究。其中编辑如何处理与出版人的关系,更是一个敏感的现实问题。编辑学好像难以研究出版人如何工作。可是编辑学不能不研究,在面对作者、受众和出版人三方时,编辑如何进行有效的工作。这恐怕是责无旁贷的。
  
  比如,网络编辑的理论与实务。
  编辑学研究涉及网络编辑的不多。现在看来,把对网络编辑活动的研究提上编辑学研究的日程已经迫不及待。可以明确地讲,网络时代需要网络编辑学。据网上的报道,截至2005年1月,我国互联网站点已达67万个,网络编辑号称300万人。许多网站负责人表示,现在对于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以前网站的编辑大多是从技术人员包括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2005年国家劳动部门颁发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这种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基本文化程度的要求是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力)。显而易见,关于网络编辑员职业的规定和关于编辑职业的规定存在不小差异。政府出版部门将跟劳动部门联系,协调此事。应当看到在技术和市场的有力推动下,互联网正在飞速发展。我们不知道网络会发展到哪一步。但是我们知道,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共同的责任都是建设文化,其编辑活动的基本要求都离不开对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在这个前提下,在产品结构、商业模式、传播方式、职业诚信、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等方面,网络编辑有哪些不同于传统媒体编辑的基本特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随着网络活动的千姿百态的变化,网络编辑本身如何向前发展,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毫无疑问,网络编辑学应当是整个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关系。
  这个问题被涉及的频率很高,不过迄今为止似乎尚无定论。原先以为编辑学是出版学的一个分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编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属于社会科学,是文化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为什么编辑学不是出版学的一个分支呢?不能不考虑,编辑活动的范围不等于出版活动的范围,它们之间是有交叉的,编辑活动的发生早于出版活动的发生。弄清这一点,有利于编辑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出版学的发展。这几年,出版部门进行了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为此编写出版了专门的辅导教材。辅导教材分别介绍了出版学和编辑学。考试内容既有出版学的理论与实务,也有编辑学的理论与实务。考试的结果所确定的职业是助理编辑和编辑,目前还不包括副编审和编审。考试的结果明显属于国家规定的编辑职业系列。这就是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是编辑专业的职业资格。这是出版学与编辑学没有分清的一例。高等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增长很快。这反映了出版业对编辑人才、出版人才的需求,当然是好事情。但是,高校这个专业的发展却遇到了困难。教育部门不愿意专业设置分工太细。这是有道理的。只是按照这个思路设置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实践中发生了问题。在学科体系中只有编辑学和出版学,目前没有编辑出版学。在人才市场上需要的是编辑人才和出版人才,这两类人才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至于编辑出版人才的专业素养如何确定,还有待研究。这些情况自然影响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顺利发展。这是出版学与编辑学没有分清的又一例。
  我举了几个例子。当然不是说,今后的编辑学研究只能研究这几个问题。绝对不是。我认为,今后的编辑学研究仍然要以最终构建普通编辑学的学科体系为目标。这是不能动摇的。我知道,对能否最终建成普通编辑学,有不同意见。那就让未来编辑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进程来回答吧。我总觉得,编辑实践迫切需要编辑理论。理论问题是根本问题。编辑活动不仅需要知道“当然”,同时需要知道“所以然”。只要在客观上存在对编辑理论的需要,编辑学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前进的路上有曲折和坎坷。
  我希望,今后的编辑学研究与时俱进、关注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整个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更加结合实际、更加联系群众、更加富有生气、更加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多理论创新的成果,才能得到更多编辑人员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更加显示中国编辑学研究的时代特色。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发言,有修改)
  (作者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责任编辑:鲍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