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高校校报与人文精神的构建和张扬

作者:田丽娟 李晓玲




  中国的大学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分析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后,人文教育的衰微已经导致了培养的人才单向度发展,如何重新构建和张扬大学人文精神,成为大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校报作为大学的主流媒体,是展示高校社会形象和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是沟通高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塑造师生员工思想灵魂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大学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
  
  高校校报在人文精神构建和张扬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校校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在人文精神构建和张扬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校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的过程中,高校校报既不同于教师的直接教育,又有别于社会大众媒体的鞭长莫及。
  首先,从受众来说,因为高校校报的受众主要是青年学生,针对性很强。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既成的定论和耳提面命式的说教,甚至有一种逆反心理。通过高校校报进行潜移默化、逐渐渗透式的人文精神培养,通过编辑者有导向性地组织专题讨论,让他们充分各抒己见,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可以达到熏陶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效果,这往往比教师直接的说教更平易近人,也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由于高校校报植根于校园,谈的是身边事,写的是身边人。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自己人”效应,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这从客观上为校报进行人文精神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从校报编辑主体来说,由于校报编辑本身也是大学的一部分,和学生关系可以说是水乳交融,能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道德倾向,可以更有的放矢地通过采写、编辑、组织稿件,巧妙地把自己的观点物化在报纸上,对师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和滋润,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同时,对一些不良倾向,也能够及时予以针砭。甚至可以开办读者信箱,通过公开回复一些带共性的问题,正确引导更多的学生。这种“专门配方”式的教育,更尊重受众的个性,因而效果也更独到。同时,编辑与受众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可以使编辑及时了解报纸的宣传效果,进一步“对症下药”,进行深度追踪报道,从而使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成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高校校报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构建和扩展人文精神。《四书》中第一部《大学》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华民族,一贯有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传统,高校校报可以开辟专栏,予以挖掘、张扬,并可以组织同学实地参观一些人文景观,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扬人文精神。当然,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离不开优秀文化遗产的滋养,但文化遗产不等于人的精神,它需要经过每个人内在的辨别、吸收和转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为此,校报可以结合当前实际,组织专题的讨论、征文等活动,辟出专版让大家各抒己见,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人文精神渗透。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
  以正确的导向强化人文精神。高校校报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把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的各种活动反映到校报中,并进行深度分析、报道,强化教育效果。校园中的各种人文精神论坛、讲座,受到时间场地等限制,而且,没有物化的思想,很容易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淡忘,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校报可以配合这些讲座,把其中的精华部分登载出来,并开展评说和讨论、有奖征文等活动,从而强化教育效果。此外,学校组织的科技节、文化节、环保节、读书会、文化沙龙、诗会、影视评论、剧社以及形形色色的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校报都要加以报道和正确的引导评判,让师生的情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升华,同时又不仅仅为了形式而形式,在评判和总结这些活动过程中引发他们认真思考,使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奉献精神得到强化,在实践和思考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以优秀的作品塑造和张扬人文精神。校报可开设多种人文知识栏目,发表优秀的文艺作品,让师生增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从而筑就人文精神。通过广博的“通识”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审视自己的理想、价值和信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构建他们的人文精神。校报还可以通过编发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师生自己的诗歌、散文、言论等作品,同时,贯穿正确的导向,用高尚的精神引导和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以此创建和张扬大学人文精神。
  积极倡导先进的人文教育理念。高校校报要充分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积极倡导先进的人文教育理念,参与到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去,及时介绍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同时,组织教育改革大讨论,摘编讨论要点,集思广益为决策者出谋划策,为广大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自觉地构建和张扬人文精神提供方法和依据。从倡导加强人文专业设置,到倡导学校由行政型管理向学术型管理过渡,建立“专家治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呼吁恢复大学的自由与活力,大力创建大学追求真理、培植人文精神的舆论氛围。
  大学的使命神圣而崇高,大学人文精神深邃而悠远。构建、张扬大学人文精神是整个社会为进步与发展而发出的声音。高校校报应该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