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期刊风格新论

作者:黄耀红




  期刊风格的核心构成是编辑思想的绵延与编辑理念的坚守
  
  在传媒研究中,编辑至少是个双义语词。编辑是对专业化社会角色的一种职业称谓,与教师、工人、农民一样。同时,编辑又是一种传递信息、缔构文化、提升生活品质与促进文明进步的活动方式。编辑的两种指称,前者所表明的是实践主体,后者所表明的是主体活动方式。编辑的主体独特性与主体活动的独特性共同寓于期刊成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期刊风格研究既是编辑主体风格的研究,又是对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研究。
  从风格与个性的关系出发,编辑主体的素质构成、行为构成与期刊的文本构成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人”,都是人的主体力量及在编辑过程中的表现。根据风格即人的道理,期刊风格显然是编辑个性风格的典型反应,不过,这里讲的编辑个性,更多时候不是个体活动的个性,而是群体活动的个性。一本期刊的风格并非编辑个体诸种个性的简单叠加,而是个体与个性的有机融合。
  个体个性如何才能融合成群体特色呢?我们认为,对一本期刊的编辑来说,最有聚合力的不是外在的管理机制,而是期刊内在的核心理念。编辑部的人员都是可变因子,倘若没有对一种核心理念的共识与坚持,期刊便会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摇摆不定。一本期刊,从创刊到发展到成熟,它的内容与形式不可能始终如一,内外环境总会要求它不断“变脸”,以满足读者新的需要。但是,一本具有风格的期刊,其核心理念却是不变的。正如人的容颜会随着岁月而改变,但基本的生活观点与价值观点不会变。风格作为一种结构,它的最外层往往表现为期刊的内容与形式,而它的最内核却是一种办刊理念,一种属于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可以说,风格作为一种相对恒定的个性特征,其恒定性取决于一种编辑思想的绵延,一种编辑主张的坚持。
  那么,究竟如何去理解编辑理念这个概念的内涵呢?笔者以为,编辑理念就是对期刊编辑规律最本质的把握,包括对编辑活动和刊物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包括对编辑自身与作者、读者关系的哲学思考,包括对刊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辩证关系的思考,等等。有特色的编辑理念并非大而全的,它往往是在某一方面凸现出与众不同的策略与思路。如《读者》在内容上奉行宁静致远的文化路线,《家庭》凸显家的和谐营建的主题,《如音》推崇故事的可读性与情感的震撼力,《故事会》致力于民间与市井故事的发掘与发现,《新周刊》强调激情与理性共在的新锐品格……这些不同的编辑理念铸就了刊物不同的个性,也必然促进刊物的深度发展。
  
  理清期刊风格形成中的几个关系
  
  预成与生成。期刊风格从根本上源于编辑思想的绵延与编辑主张的坚持。我们不禁要问,所谓编辑思想究竟是编辑主体预设的思想还是编辑活动生成的思想?如果风格是预设的,那么,任何一本期刊都存在着风格问题,对新办期刊而言,风格是一种定位;对发展中的期刊而言,风格是一种不懈的追求;对于成熟的期刊而言,风格实质上是一种品牌。如果风格不是一种理念预设而是一种实践生成,那么,只有成熟的品牌期刊才具有讨论风格的资质,这正如一个刚刚演戏的演员谈不上表演风格一样。
  我们认为,期刊风格是预设与生成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从定位理论看,一本刊物不容置疑地需要编辑理念的预设,即编辑主体要根据自身对已有期刊格局的分析和对社会文化关系的深刻体认,来设计与构想期刊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并以之作为期刊编辑群体共同的编辑理想,形成一种编辑感召力。显然,否定理念的预设,就无所谓期刊风格的定位与编辑理念的自觉,编辑部不同个体的个性也就无从融合为群体特性。同时,否认预设论,实际上也将排拒了在新办期刊与发展中期刊讨论风格的必要性。我们承认风格作为理念形态的预设性,但编辑理念的预设不只是观念的提炼,它本身是一个行动过程。它是编辑群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反思的过程,是群体智慧聚合的过程,是承传与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预设本身不是封闭僵化的主观主义,而是对期刊生存与发展根基的宏观把握与设计,这种把握与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任何期刊生存的外在环境始终在变,编辑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企望一个不变的理念永远发挥统摄作用是不切实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理念在预设的同时,又迫切需要有新的生成。因为,编辑活动并非从理念到行为的单向演绎,而是从理念预设到行为实施,又由行为实践到理念调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定位与渐进。根据期刊发展的不同阶段,期刊风格定位的涵义是不同的。新办期刊的风格定位,意味着编辑视角下的理念预设与调整,成熟期刊的风格定位意味着长期的理念坚持与受众视角下的理念认同。由编辑的预设、调整、坚持到读者的普遍认同,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性表现在任何理念的预设都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编辑活动,集中体现在期刊文本的内容策划与选择之中,体现在文本与文本组合之中。在理念的贯彻与转化过程中,读者的反馈信息、市场的反馈信息都会反作用于编辑主体,它们所提出的问题会迫使编辑主体对自身预设的编辑理念做出种种深刻而清醒的反思,以及时做出宏观调整。期刊编辑的创造性决定了风格的存在,而风格呈现是以时间延续作为支撑的,就像人需要到一定年龄才在身体心智方面定型一样,期刊风格也要经历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
  强调风格的渐进性还与理念的坚守有关。试想,一本期刊今天奉行这样的理念,明天奉行那样理念,今天刮这样的风,明天刮那样的风,跟在别人后面跑,它还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在期刊编辑实践中,变与不变总是相对的。期刊风格的形成过程需要的不是不断地推翻与重建,而是基于某种核心理念的坚持与反思。因此,风格的形成是渐进的,不是跃进的,是在理念与实践融合的漫长过程中自然凝结而成的一种个性与格调。
  整体与局部。期刊风格是一种理念的沉积,一种风习的养成,它是内隐性的,内隐于期刊的编辑实践之中,内隐于每一篇稿件的组织、加工与处理过程之中,内隐于期刊的内容与形式的协调和配合之中。我们能够整体感受到诸如《读者》、《知音》、《新周刊》等品牌期刊的风格内涵,但我们无法将此种风格与每一篇具体文章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事实上,风格是一种强大的编辑凝聚力,它可以外化为期刊文本的全部内容要素与形式要素。期刊每期策划什么,发表什么,设计怎样的封面,怎样的版式,给人怎样的审美感受,这些问题都可以统——于风格的旗下。当一本期刊的风格内化为每个编辑的思想之中,围绕这本期刊的每一个编辑在稿件组织与选择过程中的思想价值取向,编辑的组稿策略与加工稿件的方法,编辑的编辑态度与精神,都会显示出很大的群体共同性,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将共同指向期刊构成的每一处细节。
  (作者单位:湖南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