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长江涌动改革潮

作者:章雪峰




  十月的长江,仍旧大潮奔流。2005年10月12日,湖北长江出版集团迎来了自己的一周岁。
  一年来,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改革发展得到了中央及湖北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长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湖北省委副书记陈训秋,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纪玲芝、鲍隆清,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王少阶,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蒙美路、蔡述明等领导,先后莅临集团总部或成员单位,调研集团改革情况,对集团发展做出重要指示。
  一年来,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改革发展也得到了中央及湖北省多家媒体的关注。2005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湖北: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为题,聚焦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参考》、《中国编辑》、《出版人》、《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媒体均从不同角度,对集团的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报道。
  一年来,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中心工作,以创新学习夯实发展基础,以深化改革吹响发展号角,以资源整合瞄准发展方向,以做强主业积聚发展后劲,在九省通衢,在长江上下,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改革热潮。
  
  创新学习,夯实发展基础
  
  有位诗人说过:当人们看见天边的闪电时,已经知道马上就会有雷声。然而,当雷声真的隆隆炸响时,心头仍是不由地一震。以此来形容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组建时普通员工们的心态,最为贴切不过。
  早在2000年,出版体制改革就已是天边明亮的闪电了,大家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然而4年之后集团组建时,员工们的第一感觉仍然是心头一震,仍然觉得没有准备充分。这种感觉,在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经理王建辉的一次讲话中概括得最为精确:“集团组建后,集团员工普遍感觉到一种‘本领恐慌’。以我本人为例,在集团运作当中,我感觉到了‘本领恐慌’,即感觉到以我过去的知识和训练,不足以引领长江出版集团这艘大船到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我要努力学习。”身为第七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著名出版专家的王建辉尚有如此感觉,集团其他员工的“本领恐慌”就更为强烈了。
  “本领恐慌”引领了一股自学、钻研之风。在集团旗下的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为了尽快熟练操作新引进的印刷机器,一位普通员工花费月工资的1/2购回相关书籍。在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员工们自发地成立自学小组,学习、钻研现代出版物流理论。“本领恐慌”引领了一股讲座、讲课之风,大至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小至一本畅销书的营销策划,著名出版人——金丽红、刘硕良、张胜友、胡勋壁、孙庆国先后走上集团讲坛。“本领恐慌”也引领了一股调研、研讨之风。去年11月底,长江出版集团领导分头前往全省各地市州,调研图书发行情况。今年6月底,集团领导又带队对已经实现资产、销售收入超过50亿的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进行了考察。对外调研是对内研讨的基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集团先后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年度选题论证会、优秀图书个案经验交流会等不同形式的“务虚会”,就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研讨。
  为正确引导学习热潮,集团党委审时度势,适时开展了“我为集团献一计”征文活动。一年之后再度回首这次活动,毫不夸张地说,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刚刚组建的集团党委的集体智慧。从党委的角度看,活动收集了100多篇文章,为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思路,同时也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员工的角度看,活动增加了员工对集团的认知度,在重大转折时期凝聚了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当前,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已提出了建设“学习型集团”的口号,立足培养弥漫于整个集团的学习气氛,在集团发展共同愿景的激励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以实现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集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吹响发展号角
  
   2005年,是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成立的第一个整年,也是集团的开局之年。如何走好开局?集团党委做出了明确的回答:2005年将是集团的“改革年”。
  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打破旧有的、较为僵化的氛围,营造“思改革、盼改革”的氛围,这是第一步。为此,集团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在动员大会上,集团纪委书记赵亚平痛陈员工队伍亟待转变的10大观念,引起了员工们的深刻震动,掀起了一轮“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讨论热潮,为集团下一步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思想基础。
  集团按照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重新构建了总部机构。以此为基础,集团党委决定总部各部门负责人职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通过公开演讲、群众投票、党委研究决定、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方式,竞聘产生了总部8部3中心的负责人。紧接着,作为成员单位改革的试点,集团拿出成员单位的部分领导职位,面向集团系统进行公开竞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省新华书店集团领导层的3位前“副总”被冲出来的“黑马”拉下,终结了以往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历史。
  对于旗下的企业单位,集团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湖北省新华印刷厂以局部股改促进整体改造,开创了国有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新路子。该厂投资控股的新华高速彩色精品印务公司已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正式投产运行,该厂引进港资成立的湖北新华美雅精装印务有限公司也已开业运转。仙桃市新华书店通过剥离优良资产的办法组建股份制公司,在资本结构、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经营模式上都取得了新突破,效益大幅度提高,成为该市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正如集团副总经理那拓祺所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吹响了集团发展的号角。”的确,机构调整、人员竞岗、企业改制、制度创新,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举措,上下联动,层层推进。十月的滚滚长江,涌动着奔流的改革浪潮,冲开了与市场阻隔的重重闸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开创了“百舸争流”的崭新局面。
  
  资源整合,瞄准发展方向
  
  湖北出版文化城,这座静静矗立在武昌的新地标建筑,如今已是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总部所在地。而今年已是70岁的毛冬声,曾任武商集团的董事长,在将武商集团的资产裂变为34亿元之后,于一年前功成身退。一个是建成才两年的新式建筑,一个是年逾七旬的商界大腕,没有超常的想像力,你很难发现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宋丹娜做到了。
  毛冬声退休后,多次婉拒了请他出山的好意。不过,宋丹娜副总经理四次登门拜访的诚意,改变了毛冬声的想法。“当年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可人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