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关注版权贸易成功的八大细节
作者:朱智润
根据出版社的出版范围和主攻方向,搜集信息。版权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引进图书的基本目标不仅仅要有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丰富出版内涵,是对本土出版的必要补充与借鉴。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版权信息,首要的工作就是根据本社的出版范围和主攻方向,有重点地搜集适合自己出版的版贸信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出版战略是“主攻低幼”,重点引进的自然是低幼图书。这样,面对万花筒般丰富的童书海洋,引进工作就不会四面出击,而是有的放矢,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定初选书目,编辑版权信息。版贸人员应及时对所获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整理,并根据本社的主攻方向和选题结构确定初选书目,或者叫基本书目,编辑版权信息简报分放到各相关编辑室,作为编辑选题来源之一,供编辑和编辑室根据专业分工、市场需求、编辑能力来进行初步选择。版权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主要内容、目录、页数、语种、插图情况、开本、出版时间、版次、作者和译者情况、媒体对书和作者的评价、前言和后记、销售业绩及区域、获奖情况以及能否提供电子文档,等等。这些信息都为编辑决定是否引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组织论证,确定引进选题范围。编辑对自己有引进意向的选题,应该像一般选题一样申报,写出引进版图书选题调研报告,在编辑室论证。编辑室统筹考虑本室的专业方向与编辑任务,确定引进选题。专业版贸人员汇总各室信息后,形成出版社的引进图书范围,这个范围也就是进一步开展版贸联系的基本书目。
审阅版权样书,提出改进意见。版贸人员根据初步确定的基本引进书目,与版权人取得联系,尽可能让对方提供样书或样章。将所获样书样章提供给相关的编辑和科室,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审阅,并翻译部分内容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论证,确定是否可以引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引进版图书本土化改进意见和具体编辑意见,供版权部在进行版权洽谈时参考。
确定洽谈选题,制定谈判方案。经过审阅与调研后确定下来的选题,即可以作为与版权人进行洽谈的重点书目,再根据版权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关谈判方案。有的通过邮件即可,有的则需要面谈。尤其是要科学客观地评价引进图书的效益,对版税率、印数、 出版时间、附属权利的收益、成本投入与回报周期等因素要综合考虑,对那些效益不明显的选题要果断放弃, 以免洽谈后又要毁约,不仅浪费人力,也给对方留下不良印象。
版权确认和授权种类。在正式洽谈前或洽谈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谈判对方是否拥有版权,这是进行版权洽谈的前提。有些版权人只享有部分版权而不是全部版权,同时,一定要弄清楚你所需要而对方也能够给予的授权种类——在主权利外,是否还有附属权。主权利一般包括图书的翻译权、出版(复制)权、发行权,附属权包括报刊连载权、俱乐部版权、影视改编权、数字化制品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以及相关的利益分成。在版权洽谈过程时,一定要根据出版社的实力和运作能力,决定是否需要附属权。附属权会对图书本身的营销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暂时还没有行使附属权的条件,就应该放弃,因为有了这些附属权而不能实现,不仅影响作者权利的行使和经济收益,也影响作品的传播,还会给对方造成履约不力、能力不强的印象。
授权年限、成本预算与盈亏分析。授权年限并不是越长越好。过短会影响投入的回报,压缩赢利空间;长了可能造成版权资源的浪费。合理的授权年限应该是考虑成本、盈亏情况并兼顾双方利益,由双方协商,选择一个最佳的双赢时间。就目前的版权实践看,一般以不超过5年为宜。尽管涉外版权主要以版税形式结算,但少于3年,留给出版社收回成本并赢利的时间就很有限;而多于5年,版权人行使版权的权利就会受到限制,难以盘活版权资本并获得较大的利益空间。当然,对那些规模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大型图书,相应地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授权年限。
签订版权贸易意向协议或版权贸易正式协议。签订版权贸易协议一定要慎重。对于已经看准的、效益明显的选题,应该毫不犹豫、不失时机地签订版权贸易正式协议。而对那些暂时还不是很有把握,需要进一步论证的选题,应该签订版权贸易意向协议,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免盲目签约给今后的工作带来被动。不论是意向协议还是正式协议的签订,都要慎重,尤其不能以为意向协议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就一股脑儿地随意签订,这会给人以极不负责的印象,是缺乏职业操守与诚信的恶劣表现。协议一旦签订,就必须按照协议严格履行。
(作者单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