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传统期刊的数字化生存

作者:宋 愚 殷 恕




  当数字化浪潮海啸般袭向传统出版领地时,我们应清醒地面对如下事实:纸版期刊不得不让出很大一块市场空间给网络媒体;纸版期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被网络媒体所取代,而是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办刊理念提高自身品质,以精美图文、分众旗帜、广告良媒以及延续千年的阅读方式等优势,与网络媒体共生,并成为优于网络媒体的高档读物;纸版期刊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借助数字化实现“双赢”。
  
  借网络登高行远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拥有《党员文摘》、《当代党员》、《党课参考》三本党刊,迄今已有20多年办刊历史,总期发量高达上百万册。为顺应时势,杂志社于2001年初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中国当红网(www.lcukup.net),在国内众多党刊社中,率先将纸版内容做成光盘、发布网上,供读者检索与浏览。
  三本传统期刊,内容定位皆十分鲜明。《党员文摘》为综合性党员参考读物,强调可读性;《当代党员》为重庆市委机关刊物,强调指导性;《党课参考》为各级党组织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鲜活教材,强调服务性。
  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不仅在大西南独树一帜,在全国也有着良好口碑,自然引起了龙源国际、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从事数字融合技术的IT公司的关注。早在2000年,龙源国际总裁汤潮博士就亲自来渝洽谈合作事宜。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先将《党员文摘》内容集成到龙源期刊网中去,读者以分篇阅读方式付费,双方以定期提成方式分配。
  几年来,《党员文摘》与国内最早一批“期刊上网”先行者一道,借助龙源国际的网站平台,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亮相,海外阅读排行一度达到前37位,《我的父亲邓小平》等精彩文章的单篇访问量甚至名列众刊之首。后来,《当代党员》、《党课参考》也相继人列。随着龙源事业的拓展,拥有上千种大陆期刊翔实内容的“电子期刊阅览室”打包进入诸多海外公共与学校图书馆,党刊的精彩资讯走出国门,展现在海外华人的视野中。
  回顾这段刊、网合作史,我们认为至少有三大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纸版期刊实现了二次售卖。内容上网被更多读者点击付费阅读,与众多国内期刊一道被多次打包出售,内容资源被重复利用,却并未带来成本的增加。
  其次,党刊借助网络成功走向海外。作为意识形态色彩颇浓的党刊,以往顶多在国内产生影响,要跨出国界很难,而现在,它轻松做到了“随风潜入夜”。
  再者,办刊观念与网络技术获同步提升。通过与龙源国际的长期合作,我们不仅将它的“付费阅读”软件直接拿来为我所用,还成功与其进行了“赠阅读卡,促杂志销售”的网、刊联合大行动——2004年订刊旺季,两家不同性质的媒体同时向读者随刊派赠50万张阅读卡,全年订刊者可持卡分别上龙源期刊网阅读文章300篇,上中国当红网阅读文章500篇,既增加了期刊订阅量,也增加了网站访问量,可谓“一石二鸟”。
  
  变化中保持自我
  
  这是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媒体形态从报刊、广播、电视到网络(从第一到第四媒体),一直延伸到手机短信、Wap技术、DigiBook点击电子书、XPlus网络杂志……人们紧迫慢赶,似乎都跟不上趟儿。
  但我们的办刊信念始终是坚定的:万变不离其宗,媒体的核心价值仍然是内容。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媒体即讯息”。他认为,人类传播历史已由“印刷传播”进入到“电子传播”时代:透过各种传播媒介,消灭时空的阻隔,把分散的世界重新组合;人类的感官也不再由视觉独占,而是成为“多重感官认知体验”的时代。“书”(包括杂志)不再是传播的主要媒体,抽象性思考方式也不再盛行。最重要的是,讯息会因为媒体选择的不同,而改变内容。譬如同样的新闻事实,会因为《纽约时报》、《人民日报》的不同讲述,而产生大相径庭的内容。
  三本党刊的影响力,是由其核心价值观产生的,不管承载形式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放弃对内容品质的追求。基于这种认识,三个编辑部的工作从来未敢稍加懈怠。文字报道更讲究故事性,图片美术更讲究观赏性。为适应“读图时代”受众的口味,《党员文摘》特地增加了“世界奇特人文景观”、“世界著名建筑奇观”、“世界传世纪实摄影”、“艺术星空”、“世间百态”等彩页。持之以衡的结果,使党刊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也更加市场化。
  我们既应时而变,也固守根本。因为我们明白,好媒体在拥戴它的受众中,就是一面旗帜,旗帜一倒,灵魂即散,凝聚百万读者的核心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精彩资讯印在纸上,可以让洛阳纸贵;放在网上,更可让应者如云,知音满天下!党刊对社稷的匡扶、对人心的校正,永远是其魅力所在,离开这个根本,它凭什么与成千上万的流行时尚杂志争锋?
  从当前来看,纸版期刊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读者(党刊尤其如此),网络期刊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抓住了这两大块,我们的市场就不会出现半边坍塌。从今后来看,当网络高度繁荣的时候,不少青少年已成为我们的忠实读者了,党刊要着眼于未来。
  近年来,为迎接数字化浪潮的挑战,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倾心建设网站,再造主流媒体。中国当红网于2003年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国内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单位之一。运营4年多来,其《时政精要》、《党建之窗》、《组工频道》、《工作顾问》、《生活时尚》、《文体沙龙》、《书香门第》等内容频道及“当红论坛”、“当红商城”等互动、服务版块,受到干部、学生等主要网民群体的欢迎。先后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网上交流活动,如“‘三个代表’心灵对话”、“执政能力大家谈”,专家与近2万网民同时在线,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誉为创新之举,是“将理论工作融入群众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在全国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依靠党刊背景,报道亦十分出色,图文发稿量居重庆各媒体之首,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已经确立,成为我国重要的党建类网站和党刊群网站中的佼佼者。
  整合三刊资源,推出热销产品。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年初开展后,各地索要相关资料的呼声很高。我们迅速组织编辑队伍,综合三刊精华,编写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问题解答”、“工作方案”、“党课讲义”、“党性分析报告”、“个人整改措施”、“支部整改方案”、“应用表格”、“典型事迹”等实用文体范例,共收入300多篇文章,分别制作成光盘版、网络下载版、印刷版等不同版本,在Google上打广告、在自己的三刊一网上做宣传,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投资网络出版,培育未来市场。我们除了将三刊内容交付龙源国际进行网上销售外,还陆续生产并销售自己的网络出版物,计有5部电子书:《给我雨水——党员文摘励志美文精选》、《新时期党课宝典》、《先进性教育必用》、《先进性教育实用文本》、《先进性教育学校企业版》,共400多万字,销售额可观。另向总署申报的全国重点网络出版工程《青少年心理困惑800问》、《重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百佳精品文选》初选人围,前者再选人围。在总署和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有望做成网络出版精品。
  
  阅读是不变的流行
  
  可以断言,期刊不管以何面目问世,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看刊、看网、看电子书……看来看去,依然是“内容为王”。难怪汤潮博士说,“文化和思想最终将主导互联网”。
  技术是什么?技术无非是手段而已。传统期刊借助网络和其他数字化手段,只是为了让内容的翅膀飞得更远。对此,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回顾人类纺织品技术的进化过程,我们或许能获得触类旁通的感悟。
  在古代,人们穿手纺的麻衣和布衣,后来有了华丽的丝绸,世界方有服饰之盛。至现代,人们凭借科技进步发明了化纤产品(如上世纪70年代的“的确凉”就曾风靡一时)。但很快,化纤就不值钱了,人们仍然视麻衣、纯棉布衣、丝绸为衣着上品,只不过其加工工艺已今非昔比。除了精纺,还有混纺,混纺的比例中自然有适当的化纤成分,以增加柔韧性和美观性。
  纸版印刷和棉麻丝绸同样古老,化学纤维和互联网同样新潮。我们是否可以推测:纸版印刷品在经过一番洗练后,同样会彰显出它的尊贵气质,再次成为阅读上品?它的亲人性化、它的可鉴赏和可收藏性、它的身份和地位象征、它的价值观及群类认同标志,虽历经风波仍会如凤凰涅槃。
  况且,人类对互联网负面作用的认识又有多少?就像人类对汽车、对核能的负面作用的认识,不也是像揭面纱一般渐识庐山真面目的吗?互联网对人的视力甚至脑力的慢性破坏和侵蚀,谁又能说得清楚?而今天的纸版印刷品,却是一种经过“否定之否定”的产品,是“虽然回到出发点却全然不同以往”的好东西,完全有理由长期存活,而且活得很滋润!
  尽管菲飞利浦的“电子纸”技术即将问世,而且肯定会服务于世界期刊事业,但它跟互联网一样,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期刊“内容为SE”的格局。
  既然阅读是不变的流行,我们会充满信心地在这一行里干下去,并运用十八般武艺,将期刊事业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