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首届CASIO杯翻译竞赛综述

作者:佚名




  为推进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翻译新人,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译文》杂志共同承办的首届CASIO杯翻译竞赛活动已圆满结束。
  首届CASIO杯翻译竞赛的语种为英语,参赛原文同时刊登在2004年第4期(2004年7月出版)的《外国文艺·译文》杂志上、上海译文出版社网站www.yiwen.com.cn及上海翻译家协会网站www.sta.org.cn,且参赛者年龄规定在45周岁以下,因此本届翻译竞赛令众多年轻的翻译爱好者有了大显身手之机,来稿之多令我们始料不及,而且几乎遍布了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甚至有不少是来自国外的参赛稿。参赛者中年龄最小者仅15岁,也有个别超过规定年龄的参赛者,为力求比赛的公平公正,对这样一些参赛者,我们只能说遗憾了。参赛者以高校学生居多,也不乏不少在职人员。参赛者中有的已研究翻译多年,先前也发表过一些翻译作品,有的曾多次参加过翻译竞赛,但更多的参赛者只是普通的翻译爱好者,未从事过翻译工作,尤其是文学翻译,更是第一次涉足。
  在整理和审阅每一封来稿的过程中,参赛者们对翻译的满腔热情和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让我们感动。许多在校大学生和在职人员,他们本身所学的专业或工作内容与英语完全没有关系,参加本次竞赛完全出自对英语或是翻译的爱好。此外还有好几位参赛者都因为发现先前寄出的稿件翻译中有偏误之处再次寄来修改稿。也有少数参赛者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译出全文,但还是把已经译出的寄来了,并说明不再参赛,只希望得到评委们的点评,以帮助改进自己在翻译上的不足。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聋哑参赛者,因为身体原因,他无法用拼音打字,所以寄来的是手写稿,并附了一封致歉信。此次翻译竞赛特设组委会顾问团和评委会,顾问团成员有吴贻弓(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草婴(中国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资深翻译家)、夏仲翼(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戴炜栋(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陆谷孙(复旦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叶路(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评委有黄源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英语专业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翟象俊(复旦大学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张春柏(华东师范大学光华学院院长、英语系主任、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冯庆华(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教授、博导,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吴洪(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整个评奖过程自始自终都坚持尊重、公正、客观、慎重的原则,每一封来稿,都是参赛者的心血,所以我们决不遗漏任何参赛稿,并将其中的个人信息和译文分开放置,仔细编号。无论是初选、复选还是终审,都是经过评审人员们的一一打分,并给出一致意见,特别是终审,更是经过评委们反复商议后决定。
  本次翻译竞赛所选用的英语原文为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纤弱娇妻》,比赛用的是节选。厄普代克作品的翻译,向来颇有难度。整体上看似简单,却隐藏着不少难点,这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奖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判断,一等奖的空缺令主办方深感遗憾,既要兼顾准确理解原文与译文本身的通顺,又要兼顾原文主题、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重点,在这一层次要求上,评委们实难找到合适的译文。一位新加坡人士以明显的优势胜过了所有中国参赛者,将惟一一个二等奖收入囊中。这样的结果是否值得中国翻译界深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