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惨淡的乐章

作者:金逸明




  
  曾经以为看碟是一件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后来影碟看多了,我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很不全面的。如果你不巧在影碟机里放入一张“文艺片”,那看碟会变成一件很受罪的事情——听不懂的台词,看不懂的情节会让人陷入“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挣扎,常常会鼓励自己坚持到底,但当片尾字幕出现时,还是会绝望地发现自己平常的智慧不足以挖掘出影片里暗藏的玄妙。相对而言,最不怕看主角是变态的文艺片,一方面隔着银幕的安全距离旁观变态者种种古怪的行为,既能极大地满足自己的八卦心态,又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危;另一方面,这类片子看不懂时总可以用“我是正常人,所以无法理解变态”来安慰自己。
  根据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钢琴教师》也是一个主角为变态的深奥故事,但它在可看性方面做得还不错,即使不能完全看明白,也不妨碍我津津有味地看了两遍。
  
  故事
  
  影片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向我们展现了钢琴教师艾丽卡不同寻常的生活:人到中年的她没有结婚,与母亲相依为命,并且每晚在同一张床上睡觉。专横的母亲似乎依然把艾丽卡当成小孩子,对她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严密监视,稍有偏颇便严加指责,更不惜撕毁女儿的新衣服。表面上,艾丽卡好像一个清心寡欲的修女,不施粉黛,穿着保守,严肃到几近面无表情,对学生也非常严厉。然而,私下里,艾丽卡却在下班后光顾租片店的单独放映室,一边看色情片,一边嗅闻沾有男性精液的脏纸巾。她还在晚上去露天电影院,只为偷窥在车里做爱的男女。已经绝经的艾丽卡还会每月一次割破自己的阴部,假装月经来潮。
  因为掩饰得好,她的这些变态行为并不为人所知,艾丽卡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井然有序的,但华特的出现彻底搅乱了她原本死寂的心湖。在华特家举办的演奏会上,华特被艾丽卡出色的钢琴演奏技巧折服,进而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并放弃自己原来的学业,考入艾丽卡工作的学院,成了她的学生。华特在上课时对艾丽卡表白,当面艾丽卡冷淡地拒绝了他约会的建议并把他赶出教室,可暗地里又偷偷跟踪华特,注意他的动向。
  在学院演奏会的排练中,艾丽卡看到华特对一个女同学表示关心便醋劲大发,她跑到后台弄碎一个玻璃杯,并恶毒地把碎片放进那个女生的外衣口袋,导致该无辜女生的右手严重受伤。华特意识到这是艾丽卡做的,在学院的卫生间找到并拥吻她,可艾丽卡不但拒绝跟华特发生正常的性行为,而且在挑逗了华特很久之后不许他痛快地发泄,让他听候自己进一步的指令。
  上课时,艾丽卡交给华特一封信,让他在无人时阅读。当天,华特按捺不住自己求欢的欲望,跟随下班的艾丽卡来到她的住处。艾丽卡把华特带到自己的房间并用柜子堵住门,防止母亲擅自闯入。在母亲的叫嚣声中,艾丽卡敦促华特读完了那封充斥着她变态欲望的信,向他展示了许多性虐待的工具,却还声称自己要的东西和华特一样。华特觉得艾丽卡恶心,甩手而去。是夜,艾丽卡就寝后,母亲喋喋不休地批评艾丽卡和华特共处一室的行为,追问她做了什么,艾丽卡忽然失控,扑在母亲的身上动手动脚,被推开后又失声痛哭。
  艾丽卡在溜冰场找到在打冰球的华特,向他道歉,苦苦哀求他的原谅,还主动要求跟华特做爱。可当华特跟她口交时,艾丽卡竟然呕吐起来。华特兴致全无,把艾丽卡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深夜,华特粗野地闯入艾丽卡的家,指责她把他引向了一条不正常的性道路。华特把艾丽卡吵闹的母亲关了起来,随后痛揍她,并将她按在地上强奸了她。
  学院筹备已久的演奏会终于要开演了,艾丽卡从家里带了一把刀去。在等到华特出现后,艾丽卡置演出任务于不顾,在自己的左肩处刺了一刀,然后匆匆离去。
  
  “爱的基础很可笑”
  
  《钢琴教师》的故事里有一些让我看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为什么艾丽卡会失控去非礼自己的老母亲?似乎也不能简单地用“变态”来解释艾丽卡的所有行为,因为完全丧失理智的变态不可能说出像“爱的基础很可笑”这样睿智的话。无论艾丽卡的性取向是多么的反常,她对爱情的认识倒也没有大错。很多人都同意爱情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化学反应,爱一个人的理由可以千奇百怪,但很少是出于什么特别神圣或崇高的原因。多数时候,引发爱的因素是经不起理性的推敲的,《钢琴教师》里的情形便是如此。
  华特和艾丽卡的感情几乎被观众一致视作“畸恋”,这份“畸形”其实不仅体现在艾丽卡变态的行为上,还缘于他们脆弱的感情基础。年轻的华特和中年的艾丽卡在年龄上起码相差了十几二十岁,本来是属于浑身不搭介的两代人。艾丽卡在华特家举办的家庭演奏会上表演,业余学习钢琴的华特对她一见倾心——从表面情节看,激起爱火的似乎是两个人对音乐的共同热爱——我承认音乐的魅力,我也相信最初引起华特注意的确实是艾丽卡对舒伯特的完美演绎,但我觉得真正让华特着迷的是触犯“禁忌”所带来的巨大快感。
  影片里没有讲华特的具体年龄,从其大学生的身份看,应该是二十岁左右,他身材高大,脸孔棱角分明,头发颜色金得恰到好处——外表的英俊毋庸质疑,专修机械工程同时又熟谙钢琴弹奏使他集理性和浪漫于一身,再加上家境殷实,可以想象他不仅是在冰球场上意气风发。影片里也有不多的几处细节验证了华特的非凡魅力:一处是在冰场上,华特跟两个滑冰的小姑娘擦肩而过,就顺便跟她们打了个招呼,瞬间的交流却让两个姑娘兴奋不已;另一处是在排练厅里,华特朝两个坐在他身后的女孩子看了一眼,立刻引得她们窃窃私语。在我眼里,华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大众情人,平日里也一定没少风流,否则当口交让艾丽卡呕吐时,他怎么可能张口就说“从来没人会吐”呢?
  跟华特相反,艾丽卡外表很缺乏吸引力,连“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都套不上,不说别的,光是那一脸的雀斑就让人望而却步(至少崇尚白皙的中国人一定受不了)。假设,当华特在家庭演奏会上赞美艾丽卡的琴艺时,艾丽卡表现得很高兴,对他很客气,那么我相信他们之间不会有以后的故事。可偏偏艾丽卡表现得很克制,让献殷情的华特很没成就感。接下去的几次试探,华特也是无功而返。在华特面前,艾丽卡脸上似乎写着“我不能碰”——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禁忌”,而一个一贯很受女人欢迎的风流少年又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被一个姿色平平的老女人拒绝呢?艾丽卡的冷淡不会让华特畏惧,只会激起他的好奇和征服欲。艾丽卡的年龄和教师的身份对华特而言无疑也是一种“禁忌”——忘年恋和师生恋向来都很容易遭非议,不过“禁忌”对华特这类青年的约束力是有限的,诱惑却是无限的。
  华特对艾丽卡的爱慕是由“禁忌”引发的——这种爱情的基础先天不足,也不能指望感情能天长地久,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一旦“禁忌”变得触手可及,其吸引力也会消失。所以客观地说,华特对艾丽卡失去兴趣倒也并非完全因为她行为变态——艾丽卡的变态在他们交往之初便很快显现出来,在她保持冷冰冰的态度的阶段,华特始终是饶有兴致的;等到她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低声下气主动向华特求欢时,华特才开始搭架子。
  
  “游戏规则要公平”
  
  老实说,我非常喜欢扮演华特的男演员贝诺特·马吉梅尔(Benoit Magimel),因为他实在长得太帅了,气质方面比较接近演《钢琴师》的阿德里安·布罗迪,但五官比布罗迪更完美。对于华特这个人物,第一遍看电影时,我被他的帅气迷昏了头,以至于一边倒,把同情都给了他,觉得他好可怜,被一个变态的老女人折磨。看第二遍时,我终于恢复了清醒,发现华特也有很多错的地方。
  在学校的卫生间里,当艾丽卡在挑逗华特后又不允许他痛快地发泄时,华特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应该知道对待男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游戏规则要公平”,此话看似不假,但细想之下也不难发现所谓的“公平原则”不过是站在男人的立场上的“公平”。诚然,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女性不会像艾丽卡那样把男人挑逗到临界点后又执意阻止其发泄,但为什么女人不可以随心所欲地中断性行为呢?华特强调艾丽卡应该知道对待男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那他是否也应该知道对待女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华特显然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他深夜强行闯入艾丽卡的家,指责她把自己引向病态的性道路——我可以理解这样的指责,我也认为艾丽卡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华特的心理健康,但华特在指责之后强奸艾丽卡的行为也让人无法容忍。作为一个男人他理应知道“强奸”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极端可耻的。
  其实,两性之间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绝对公平的游戏规则。华特用强奸艾丽卡的方式来讨回公平,这本身就是对“公平原则”的最大嘲讽。
  
  无言的结局
  
  看完《钢琴教师》,闪现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词是“拯救”。艾丽卡是病态的,她急需拯救。影片中,她有一个姿势给我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当华特拥吻她时,她的双臂垂在身体的两侧,看上去犹如一个溺水的小孩,任人摆布,非常无助。艾丽卡在向华特展示了自己收集的受虐工具后,对他说:“被打的欲望我已经有了几年。你知道我在等你的出现?”她的欲望是病态的,这点她自己未必不知道,但她还是把所有“最贴心的欲望”都告诉了华特,是为了寻求满足,或许也是为了寻求帮助,她一直在等待爱人的出现,等待被救出她和母亲共同建立的家庭牢笼。压抑、封闭太久之后,她无力自救,但如果有人帮她一把,她应该还是有希望的,一些细节透露出这样的讯息:影片开头部分,艾丽卡一直梳着古板的发髻,配上黑白的装束,看上去像一个修女,但认识华特后,艾丽卡的头发是随意披散下来的,服装也有所变化,穿过橙色衬衣配红毛衣,还穿过印花的雪纺连衣裙——这是摆脱束缚的好迹象,可惜并没有维持多久,她在口交时呕吐让华特对她彻底失去了兴趣。被爱情抛弃的艾丽卡重新梳起了发髻,服装也回到黑白两色,一度敞开的心扉又将合上。
  学院演奏会开场前,艾丽卡对自己刺了一刀,然后匆匆离开音乐厅,放弃了演奏自己最喜欢的舒伯特。我们不知道她要去哪里,但情形很不乐观。十有八九她是要回家——回到牢笼一般的家,回到华特出现前的那种看似井然有序的病态生活里。病态的艾丽卡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可雪上加霜:她在需要拯救时,偏偏碰到了华特——一个错误的人选,年轻的华特无法理解她的苦难,不但成不了她的救世主,还用一场畸恋把她进一步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影片无言的结局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只有艾丽卡惨淡的人生乐章在耳边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