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在成功者的背后

作者:谭成春




  但是,龚古尔文学奖声誉极高,获得龚古尔奖的作家的声誉因此得以大大提升,使获奖作品具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能引发购书狂潮,进而促进获奖作品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按照法国调查机构益普索集团的统计,在2000—2005年间,龚古尔奖获奖作品的销量一般维持在平均销售二十三万七千本的水平,一本优秀的龚古尔奖获奖作品的销量常常能超过三十万本大关。因此,出版社都期望自己出版的小说能摘取龚古尔奖的桂冠。
  近年来,关于龚古尔奖已经沦为各大出版社之间进行私下交易的工具的传闻不时传出。从1903年龚古尔文学奖开始授奖到现在,龚古尔文学奖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获奖机会都被伽利玛、格拉塞两家大型出版社所垄断。据说,这两家出版社彼此授意自己所拉拢的各大文学奖的评委为对方所出版的作品投票,让对方能获得大奖,以此间接来为自己谋取好处。
  事实上,有消息说,在今年的龚古尔奖评审期间,幕后发生了“某些事情”。据说,通过与龚古尔奖、勒诺多奖评委会的一些成员的谈话,就能复原“某些事情”。在龚古尔奖最后一轮评审正在进行的时候,一直被媒体预测为最有可能获此大奖的女作家阿梅利·诺通的畅销作品《既非夏娃,亦非亚当》被从候选作品名单中排除掉。诺通落选一事,其实与作品本身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原来,诺通的出版商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给龚古尔奖评委会的主席埃德蒙德·夏尔—鲁写了一封长信。信件的大意为:评委们如果不把大奖颁给本社出版的作品,那么大奖就会丧失威信。这封信对德鲁昂饭店里的评委产生了何种影响,是否导致他们心中不爽,自然无需多说。总之,诺通的作品在龚古尔奖最后一轮评审的过程中被淘汰掉了。这一事件表明,作为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评审委员会不想授人以柄,不希望让人们误以为龚古尔奖在受他人操控。
  在往年的评审过程中,常常有三部或四部作品参与龚古尔奖最后一轮的角逐。为了维护龚古尔文学奖自身的威信,在今年的评审中,龚古尔奖评委会进行了革新,保留了五部作品,以证明参赛作品具有多样性。的确,在龚古尔奖的多轮评审中,往年出现了各大出版社争相争夺龚古尔奖的局面,而今年则把更多的参评机会给予大型出版社以外的较小的出版商,让较小的出版商也能挤进名单。有媒体认为,决赛名单扩大要么说明评委们还处于迟疑不决的状态,要么说明2007年度作品特别丰富、质量高。“我愿意给那些书都投赞成票,因为我觉得这些书都很有趣。”法国女作家、龚古尔奖评委弗朗索瓦兹·尚德纳戈如是说。
  今年的龚古尔奖获奖作品揭晓之后,达尼埃尔·佩纳克的《童年忧伤》与龚古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引发了多种猜疑。在一份公报中,法国文化部长克里斯丁·阿尔巴内尔认为,“龚古尔奖的评委们在把大奖颁给《亚拉巴马之歌》的同时,就牺牲了评奖期间最能打动人心、最有新意的一部小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