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漫谈恐怖小说

作者:李长声




  电影电视等影视媒体是现代恐怖小说的摇篮。印刷媒体和影视媒体联手,多媒体协同作战,围追堵截,让你要么当读者,要么当观众,不少人是两样一齐当。斯蒂芬·金曾在一篇文章中大谈自己小时候如何受电影影响。那正是1950年代中期,电视在美国日渐普及,怪诞电影成批上市。罗伯特·布洛克1959年创作《精神病患者》是“异常心理小说”的起点。作品取材于1957年震惊美国社会的杀人事件,描写双重性格的异常者疯狂杀人,引人瞩目,但真正畅销是1960年导演希区柯克执导把它搬上银幕后,风靡一时,使布洛克一举成名天下知。导演波兰斯基把艾拉·莱温的《恶魔之子》(1967年)搬上银幕,现代恐怖小说从此才真正在社会上普及。托马斯·哈里斯的《沉默的羔羊》(1988年)获得美国恐怖小说家协会奖,属于变态心理小说系统,据之改编的电影获得1991年度奥斯卡奖。
  什么是“现代恐怖”?其实谁也说不准。据说“现代恐怖”一词出现于1960年代,斯蒂芬·金登场后得以普及。筱田节子认为:描写怪异现象本身是古典恐怖小说,描写与怪异对抗的人,是现代恐怖小说。日本现代恐怖小说的旗手,无疑是濑名秀明和铃木光司。他们二人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前者是学理科的,现在也从事着科研工作,后者是学文科的。理科出身的作家往往会遭到理科同行的质疑。濑名秀明的《寄生夏娃》让人想起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特·谢利1818年出版的英国恐怖小说名作,主人公弗兰肯斯坦用死人当材料制造了一个丑陋的怪物。自1910年的短篇电影算起,至1994年已拍摄“弗兰肯斯坦”电影近五十部。在沙龙上,诗人拜伦朗读了德国的怪诞小说,提议每人写一篇,雪莱写了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拜伦的主治医生约翰·波利多里写了短篇小说《吸血鬼》,于1819年发表,成为英国“吸血鬼小说”的鼻祖。1897年布拉姆·斯托克出版吸血鬼长篇小说《德拉库拉》。斯蒂芬·金的第二部小说《被诅咒的小镇》继承吸血鬼小说《德拉库拉》的传统,描述现代美国社会的不安和颓废。
  铃木起步在濑名秀明之前。大学毕业后,他立志当作家,靠打零工维生,上脚本学习班,创作了小说《链》。1990年拿去应征推理小说奖项横沟正史奖,但评委们恪守“恐怖之类不是侦探评论的对象“(江户川乱步语)的传统,未予青睐。1991年被角川书店收入角川恐怖文库,成为日本恐怖小说的经典之作。1995年创作续篇《螺旋》,以《链》结尾的恐怖为铺垫,又从生物工程学的角度迭起一层新的恐怖。《链》是纯粹的恐怖小说(1998年改编成电影,中文译名叫《午夜凶铃》),而《螺旋》更近似科幻小说,最终与1999年出版的《环》构成三部曲。铃木认为,“压根儿只追求趣味性,作品不会经得住大人的鉴赏”,所以他很在意文学性。
  恐怖无所不在,是民俗、传统、信仰等的综合效果。现实本身是恐怖的,但人们看惯了现实,对恐怖麻木了,而恐怖小说不过是提个醒儿,让人看清现实的恐怖。听说哪里要克隆人了,比小说更叫人毛骨悚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