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瞬间之门

作者:石 马




  1
  
  澄明与僵死的语言方式和单一的语言指向形成鲜明的对立。它所追求的是清澈见底的“底”后面语义的衍生,语境的延展,是在语言波浪的推进下,一个诗人趋向“无限”的努力。
  
  ……
  明月雪莲
  赤裸着,走进我心里
  ——《幻象》
  
  澄明要求消除语言对语言的羁绊。词语和词语之间、意象和意象之间是彼此独立彼此平等又在同一语境中相互依从、相互映照、相互创造的关系。语言的自然、流动是澄明最基本的品质。
  
  2
  
  和中国古典诗歌相比,汉语新诗在许多人看来一直是缺乏节奏的。但真正的现代诗人,以我自己写作和阅读的经验,他们不受古典韵律和形式的束缚既是事实,但他们的诗歌并非真的“诗”与“歌”身首异处,荒腔野调,令人沮丧。事实上,诗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和血液由内向外、由主体向客体、由已知向未知、由混沌向光明逐渐渗透的过程。在这一无限沉浸的过程中,诗人要调整呼吸,他脉搏跳动的次数为每一行诗限定字数,他心率的变化影响到句式的长短变化,他曲折复杂的情绪会自然而然地构成一首诗的内在的节奏,或慢或快、或沉或扬、或忧郁彷徨困苦停顿、或漾漾澄澄开阔大气。“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真正从诗人心中流淌出的诗歌的溪流,一定带着自然的节奏。
  节奏包含了情感、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语速、语调变化等等,韵律则不然,它是一种限定,是限定声调、字数的“度”,相对要单纯得多。
  
  3
  
  明镜是清泉的木乃伊——这是洛尔迦的诗句,它让我想到了神奇的想象力对于诗歌的重要性。这个流动、变化的语句使我们从凝固的时间(明镜)中看到了复活的历史——木乃伊化为清澈的泉水,这里,明镜就是想象力的起点,是过去、未来、现在的交汇点,也是生命清泉涌流的出口。通过这个“口”(即诗人之口),时间创造了空间,空间模糊了时间的界限。可以说,诗歌的时空有赖于神奇想象力的创造。
  
  4
  
  词与词之间遥相辉映、相互激活,所产生的涵义远远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这样的方式也更容易创造物理和心理的空间——
  
  闭上眼睛
  把我关进你的身体
  
  然后
  让我睁开它们
  
  看见水和光
  飞鱼
  看见自我
  ……
  ——《美目》
  
  眼睛,当有人将它喻为血肉俱足的神时,这个比喻是活的,但不是飞翔的。而我需要以最自然的元素(水和光)激活它,需要“飞鱼”这个来自梦幻和潜意识的事物使它瞬间返真,使它的“神”与“情”同时飞翔。
  
  5
  
  热爱肉体是我们近距离领悟世界的有效途径。
  肉体的快感常常带来和痛苦甚至与死亡的谅解备忘录。
  “我是不开花的肉体 / 得到花的浇灌”,当我写下这样的诗句时,我充满了无限感激——这个须臾让生命凋零的无常世界,她曾经真的像情人那么好,那么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