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善意的捷克诗人齐米茨基
作者:徐伟珠
捷克首都布拉格因卡夫卡而被誉为具有神秘魔力的文学之都。作为欧洲的中心枢纽,它的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各种思潮在此汇聚,捷克俨然是一片任思想自由驰骋的中欧乐土。在捷克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奇迹般的繁荣,产生过享誉世界的作家和作品,那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和“布拉格之春”前的60年代。可以说20年代是先驱,以诗歌独领风骚, 60年代则在传承文学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扬,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发展为主流。
捷克人热爱诗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热爱的诗人诗集。诗人曾被视为民族的代言人而备受敬仰,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1620年后长达三百年的异族奴役中,捷克母语是倚仗生生不息的民歌民谣才得以保存下来的,因此人们对诗歌普遍怀有一种亲切感。捷克产生过一大批伟大浪漫的诗人,其中有K·H·马哈1810-1836他的生日11月16日如今已成为捷克的“诗歌日”,还有F·霍朗(1905-1980)和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J·塞弗尔特(1901-1986)等。
扬·齐米茨基1948年2月出生于布拉格,13岁时即尝试写作,发表作品,中学时代参与业余剧团的演出并编写剧本。1972年由查理大学医学院毕业,在布拉格心理诊所工作5年后去巴黎攻读博士学位,兼任助教。1981年成为主任医师后自己在布拉格开设“蓝湖”心理康复中心,工作至今。
齐米茨基又是一位笔耕不止的作家。心理医生的实践活动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想像空间,也给他撰写刑侦小说以灵感与动机,如《德沃夏克大夫的案件》《匿名》《岛上的谋杀》《寻找罪犯的钥匙》被译成法语在法国正式出版,其中的3个中篇被改编成电视剧。长篇小说《坝上姑娘》《休息时刻》《谋杀陷阱》曾获马瑞克文学奖,其他小说如《生活的牺牲品》《逃遁笼中》《心和手术刀》以及中国游记《玉龙》,爱情小说《杭州的花楸树》,受到读者的青睐与关注。他的小说蕴含睿智的幽默,诗意的语言,想像熨帖着现实。他在心理刑侦的框架内植入心理学、病理学和精神分析的元素,剖析和彰显当代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如今他兼任世界侦探文学协会捷克分会主席一职。
他还是一位诗人,自1992-2001年推出5本诗集:《心有灵犀》《石板路的足迹》《疯狂的爱》《芦笛》《为你,我的爱人》。此外,他不断在捷克世界文学杂志上译介法国剧作和诗歌。
齐米茨基的诗有两条基本脉络:对生活、对周围世界永葆盎然的兴致,转而生成对故土、对异国自然美的认知和由衷赞赏;在诗的创作中由纪实折向反射,鲜明地凸现诗人的视野与姿态,他以与日俱增的经验、善意的理解廿对人本身的惊羡卅去透视现实。对人温馨的爱,对人快乐与痛苦的刻意感受,始终是他所有作品的基调。他自己写爱情诗,也崇尚爱情诗人,如雅克·普维、雅·塞弗尔特,他们的温柔与恬淡,深沉与简约的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他。
他自己说:诗歌作为文学体裁,无与伦比,惟有它能表达心声,安抚心灵,帮助度过无望的时刻。爱是生活里最重要、最神奇的字眼,不能空谈和虚拟,需要体验和经历。永不摈弃率真,用真情去感悟和记录时间的流逝。他的诗视角独特,感触细腻,有深情,有忧伤,有期待。他的诗对广大读者来说是易懂的,从而赢得他们的心。
齐米茨基曾多次来到中国,游历了诸多名胜,有感而发,2001年推出中国特写诗集《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