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我为臆测而惭愧

作者:尽 心




  今年5月下旬我完成了一篇题为《叶嘉莹:弱德之美》的小文章,并交杂志发表。此文未经叶先生本人审阅,主观的原因是没把这当回事,客观的原因是当时叶先生家里出了些事情,我不敢添乱。因此文中也就出现若干有悖事实的地方,具体表现有三。
  一、作者本人的主观臆测。我在文章中写道:“她不希望别人贸然去打扰,有一部分原因想必是她觉得状态不佳的时候见人是不礼貌的。”这完全是我个人无根据的推测。与人约定时间见面是必须的礼节,与“状态”无关。还有,叶先生在乘飞机过安检的时候被查到在手提行李里有一瓶喷发胶,我的猜测是:“飞机要飞10个小时以上,人是会疲惫不堪的,下了飞机想必有朋友去接,她没有把摩丝放在托运行李里面,或许是想到下飞机之前要用,不要蓬头垢面地出现在人家面前吧。”
  这完全是以己心度人。实际情况是叶先生在出发那天的早上忽然发现卫生间的喷发胶没有装进行李,于是顺手塞进了随身的挎包。叶先生平时偶尔使用发胶,因为在她看来头发散乱不是美观不美观的问题,而是不礼貌,旧式的家教甚至说那是“不端庄”,所以必须注意。
  二、不负责任地转引网上的文字。我在文章中有一段转引了下面的故事:“70多年前的正月,北京复兴门察院胡同,叶嘉莹跟妈妈出门去做客,走了几里路,突然一阵风,吹乱了妈妈的头发,妈妈牵着叶嘉莹的小手转过头,向家里走,进家门,对着镜子,重新梳妆打扮,再出门,门口几声鸟叫声,悦耳,很像妈妈在家中小院轻轻吟诵诗词的声音。”这段“故事”的作者自称是中央电视台《大家》节目的编导,这是他(她)为2006年3月14日播出的《大家·叶嘉莹》那期节目写下的“编导手记”的第一段,在网上多处可见(未见纸质媒体发表)。
  然而,不仅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而且,大户人家的妇女出门不坐车,却步行几里地,只要稍微一想也会觉得情理不通。可是我当时只是觉得故事“生动”“好看”就随便转引,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毫无判断能力。
  三、语言表述不清。我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80多岁的老人要着急回家补妆当然是一句玩笑”,我本意强调的是“玩笑”。去年圣诞节师生聚会,在外面吃饭,饭后叶先生要先回去,大家也要跟去,她的侄子就开玩笑说姑姑要回家化妆,让大家别打扰。这当然是一句玩笑,但是由于我的表述不清,有人甚至误以为叶先生真的是要回家化妆。
  说叶先生习惯化一点淡妆是我从别人的文章中看到的,大概是那篇文章作者的推测,因为叶先生外表看上去气色很好。其实,即使上电视,叶先生也是拒绝化妆的。
  写人物,要力求忠于事实,不可以主观臆测,也不要轻信传闻,以讹传讹。作为叶先生的学生,有机会与叶先生本人较多接触,写文章更加不该凭空臆造,不该相信甚至转述不实的传闻。再者,本人虽非学者,但毕竟入先生门学习,以先生的诗词作为研究课题,写文章不该只关注那些表面的“花花草草”,而更应体现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品格。我为我作文缺乏严谨而深深惭愧。
  200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