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赠书

作者:房向东




  在出版社工作,闲时又喜欢舞文弄墨,既有赠书给人的时候,也不时会收到朋友的赠书。君子之交淡如水,书来书去,也算雅事?
  年轻时,得刘再复赠书,刘再复因《性格组合论》,声震文坛,小子对其高山仰止,捧着他的书,真有受宠若惊之态。有书友来坐,特地将刘书示人,以示与名人过从甚密。今天再看,刘再复的字也难看,我展示的呢,无非是自己的浅陋。
  后来自己也出书,先是买了50本样书,亲朋好友,一律送过;不够了,又买了50本,一切认识自己的人都送。第一次送书时,其心态,仿佛一个老人见孙儿娶了媳妇,抱着糖,一路上分过去,心里比蜜还甜哩!最好笑的是,童年时的小伙伴黄金海,目不识丁,我居然也送他一本学术著作。不过,他接过我的书时,神情最为肃穆,叫来他那不爱读书的儿子,说:“你看看,你爹小时候的朋友,现在都出书了,你看看!”说着,拧了一下他的耳朵,骂道:“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啊!”我的书,现在还供在他家的最显眼处。我插队时的朋友张建强,一次专程向我索书,并叫我在扉页上题字,但要求题他女儿的名字,以鼓励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相信,我的书在黄金海与张建强家受到的待遇,应该是最好的。
  不久又出新书,过了蜜月,心情淡了。除了特别好的朋友,一般人基本上不送。再后来,我出《肩住黑暗闸门的牺牲者》时,发展到了几乎不送的程度。
  事出有因。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我到一个闽中名人家里,包中还捎了一本我的“大著”,打算面送于他。巧了,他的妻子正在整理旧书刊,我随手翻了翻,其中不少福建文人请他“哂正”的著作。收废品的来了,这些我也相识的朋友的赠书都被论斤卖掉。当时,我很想来一下恶作剧,把我的赠书请他示过,然后也扔进收废品人的麻袋,但终于还是忍住。包中的书静悄悄地来了,又静悄悄地走了。今天,我写这些文字,并无责怪朋友的意思,蜗居闹市,生存空间十分局促,他是没有收藏废品的义务。我倒很佩服这位朋友,认为他有名士风度——杨绛说过,钱钟书也是把所有的赠书一律论斤卖掉的。
  还是要表扬一下自己。因为亲睹了赠书的遭遇,我立刻出台了两条措施,一是停止赠书,二是认真收藏所有别人的赠书。到过我书房的人知道,我有一书柜,专门收藏赠书,不论赠者是名人还是未来的名人。随意翻翻熟人的书,应该说,别有一番滋味哩。不过,我还得坦白,所有的赠书,基本上没有全部读完,多是读前言后记,抽看一篇两篇。我想,我退休以后,应该会认真读完的。读朋友的书,就如同与朋友亲切交谈,多好!
  一直想写这样一篇文章,今天来了写作兴致,是因了两个人的话。一个是我的朋友宋志坚,他说,他看到朱以撒一篇文章,朱出书,也一律不送,朱说:“想看我的书的人,他自然会去买;不想看我的书的人,送了也没用。”这话说得实在!再一个是季慧老师。她对我说,有一回,巴金从废品堆里捡回一本他送给某某人的书,他在扉页上又写了几个字:再送某某人。巴金多热情,少幽默。我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幽默的作为之一,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