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尴尬的评委

作者:施建石




  笔者由组织安排兼任某市文联主席。有一次,让我担任卡拉OK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开始,我推辞说我不懂音乐,动员者一再说有懂的在里面呢,说有几个懂的也就行了,且强调这是惯例,是为了体现重视与支持。再多说对方明显露出丁不悦之色。却之不恭,那就当回南郭先生去鱼目混珠吧。
  但应邀滥竽充数也是有难受之处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怕坐主席台》的文章(初发《人民日报》,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003年度散文选》),述说自己多次主席台上陪会的无奈。这次,坐在卡拉OK大赛评委会主任的位子上,更觉尴尬。
  我这人自忖尚有些情趣,对文学创作有挚爱也取得些成绩,但除看书写作外,爱好还真算不得广泛。当过五六年大型企业“法人”,正是歌舞厅、KTV、酒店、茶社人满为患时,也没练过唱歌跳舞、习过抽烟喝酒。我自知,只要肯花时间、精力以及金钱,跳舞和抽烟还是能学好至少是学会的。喝酒我祖传不擅饮,后天又缺潜力。唱歌天生五音不全,无法“OK”。
  如同我当初一当企业老总仿佛就能评判青工技能比赛的优劣,就能鉴定各类商品的真伪,担任区委书记就能视察各类自己肯定也不一定全懂的考场,就能指导工、农、兵、学、商务业和一、二、三产一样,许多领导一就位似乎就成了高明的“各项全能”,似乎“在其位’’就能无微不至地“谋其政”。一旦坐在文联主席的位置上,好像就有资格和权利来牵头组织钦定各个艺术门类的金杯、银杯、铜杯,评各种艺术流派的一、二、三等奖。领导果真事事全能?上级一定样样英明?当事人自己有时恐怕也如我当这评委一样很忐忑吧?
  惯性仍有作用。现状还只能如此。好几年前,在与一些年轻人交流时,希望他们面对现实,把从小的美好理想与当前的本职工作结合好。其实现在大学生个人择业理想破灭,首先可能就是在人才市场上。人才市场上不乏暗箱操作走形式程序的事例,当然也有真选的;尽管选人者有伯乐,有慧眼,但也有如我当“卡拉OK”评委主任似的,并不真怎么样,但却操持掌握着生杀大权。我们也有过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青少年学生时代,走上社会,过了“不惑”,渐近“知天命”,更慢慢悟出不少现实中的真谛。
  也许,我可以做一个小区域的文学作品评奖的评委或主任,但绝不够格当“卡拉OK”的评委会主任。也许,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家都这样过了多年,偏你多虑!但我总想,何时这些做法也得“解放”,何时这类事情都能改革传统、打破常规,那多好呵!可惜许多人有时还不免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