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令人神往的《小河湾》`

作者:刘 绳




  阅读刘怀章的长篇小说《小河湾》时,我是把它作为一道美餐,每晚伏在床头台灯下,一字一句地细细咀嚼,许多章节翻来复去地读了多遍。我被小说感染着,沉浸于一种激越、振奋的情绪中。《小河湾》不是某个章节、某个人物、某个故事的成功,而是综合的、整体的、内在的力量。它确确实实是一部难得少见的长篇力作。在当今农村现实题材作品不很景气的情况下,《小河湾》的面世,显得尤为珍贵。小说拉开的虽然是改革开放初期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巨变的序幕,但它却是作家半个多世纪积累蕴藏的宏大生活仓库的总调动、总展现、总爆发;是作家几十年反复写农村,长期写农民,一步一个台阶攀上的创作新高度。
  我始终有这样一个印象,在如今六七十岁那代作家中,熟悉中国北方农村生活,生活底子厚实,同时又擅长表现农民的作家有三位:一位是浩然,一位是绍棠,另一位则是怀章。他们都太熟悉北方农村和农民了,这是共同点,但在表现手法、审美趣味上又有很大的不同。浩然笔下的北方农村,更多着眼于宏观的角度,善写大背景、大场面、大斗争;绍棠表现北方农村和农民,则多采用传统的、传奇的、浪漫的手法。而怀章写农村生活,多用白描,多写细微,笔触朴素,直截了当,洋溢出的是一种细腻秀丽的美。他们所代表的,是描绘北方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不同创作流派。
  毫不夸张地说,怀章是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北方农村生活的一位高手。其笔下的小河湾,给人的感觉是那么亲切,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仿佛就是自己的故乡,是朝思暮想生养自己的地方。那运河的桨声响在耳畔,岸边的桃林展于眼前,村头的苇塘随风摇曳,平原的丽景一望无际。但是,今日的小河湾,已不是昔日久违的故乡,它是改革开放大潮正在洗礼的新的村庄,人新,景新,故事新。它冲破了以往封闭的状态,小河湾紧密联系着外面的大世界。作家精心把一个古老的村庄,编织进一幅开放搞活、面向八方的巨大图画之中:这里不仅有小村与县乡、地区、城市、首都的紧密联系,更有同域外的广泛交往。当然,作家没忘记现实的小河湾与历史的小河湾那条割不断的韧带。他把北方农民在旧时代历经的苦难、战火岁月的无私奉献、新中国几十年各个时期的进步与曲折,新时期人们思想和面貌的巨变,串构成中国北方农村历史变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所以说,他对农村生活的积累和感受,不是表层的,而是深邃的;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不是割裂的,而是紧联的。他不仅深刻了解北方农村的过去,而且彻里彻外地熟知北方农村的现状。
  我特别喜欢《小河湾》中几组不同的人物。这是一个四代同堂的村庄。以王小朋、方玉珠为代表的新一代,以冯铁栓、马秀兰为领导的壮年人,以老榔头、玉珠妈为典型的老一辈,还有天真稚气的那群儿童少年们。不同辈分的人物,思想性格不同,生活经历各异,喜怒哀乐有别。但每一个人物,即使出场不多、匆匆走过的陪衬,都各具丰采,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正是他们,组成了北方当代农村百像图,演绎着一台波澜起伏的改革开放的大戏。这几组农村人物,又同县乡干部、城市工人、科研专家、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爱国华侨、域外投资商,在运河之畔的广阔乡土上叱咤风云,谱写出改天换地的壮美诗篇。这几十个有姓有名的各阶层、各方面的活灵活现人物,不光活跃于小河湾村里,而且拓展于村外,表演舞台驰骋于辽阔的中华大地,甚至更为广袤的世界版图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河湾》展示的已不局限于北方农村改革开放的序曲,也不单是一部农村与农业题材的佳作,而是整个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缩影。这部小说的巨大内涵和深远意义,也正蕴于其中。
  最为成功的,是作家对当代农村青年的刻划。充满着感情,充满着寄托,充满着期望,表现他们的事业、爱情、学习、生活、理想和情操,赞美他们的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学无止境,百折不挠。王小朋、方玉珠、马秀英、冯小燕、杨同平、黑狗、赵洪,等等,这个农村先进青年的群体,是多年来文学作品很少见到的描写当代青年的成功群像。
  我还要说的,是《小河湾》从头至尾有一个接一个的好故事。它不靠大段的说教和冗长的心理描写打动人,而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衔接抓住人,吸引人。创业的艰辛,改革的复杂,爱情的风波,夫妻的纠葛,贪官的腐败,村霸的横行,旧习惯势力的作祟,作风不正男女的苟合,农村改革开放中的种种波澜,社会现象中的不正之风,凡是现实生活中明显存有的各种现象,作家都不回避,而是触及矛盾,揭示弊端,鞭笞落后,赞美进步。《小河湾》人物众多,却没有游离于小说主题之外的多余之客;《小河湾》故事复杂,也没有生拉硬扯、随意编造之痕。阅读《小河湾》,很像欣赏一部情节紧凑的电视连续剧,一幕连着一幕,悬念丛生;一场戏接着一场戏,紧扣心弦。加之小说采用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北方农村语言,通俗易懂,亲切流畅,使小说不仅好读,更显得“好看”。
  我们还应该把《小河湾》的问世,放到当前文学创作倾向上去研究探讨。它的经验,它的价值,它的启迪,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加赞扬。当今,一些文学创作受经济利益所驱使,“床头”作品、“帝王”作品、“武打”作品泛滥。像怀章这样不受干扰,埋头数年,苦钻农村现实题材,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创作的榜样。作家的责任,文学的良知,作品的社会效益,他身体力行地溶于《小河湾》的创作实践中。《小河湾》不是“灵感之作”,也不是“天才之笔”,靠的是几十年同农民朋友一起摸爬滚打的体验,来自于十几年一字一字爬格子的艰辛。它是作家的心血凝结,汗水铸成。这就是《小河湾》对有志从事文学写作的人们所提供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