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作家与职称

作者:黄东成




  台港之旅,见到了许多文朋诗友,相聚甚欢。谈起他们对大陆作家按月拿固定工资,无不艳羡。对大陆作家评职称,更是表示出惊讶。
  作家为什么要评职称?又由谁来评定这个职称?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作家,绝不是靠几个人评短议长评出来的,而是因其作品被社会承认才脱颖而出。
  况且,你们将作家分成一、二、三、四级,也就是一、二、三、四等,这样的定位合适么?一位外国作家到大陆某地访问,该地作家协会派一位作家陪同伴游,递过名片给对方,外国作家一看愣住了:三级作家。他十分奇怪,在外国,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三流作家的,认为那是耻辱,个个都认为自己是一流的。中国人怎么会以三流作家自诩,他实在闹不懂。
   这一、二、三、四级作家评定有标准么?巴金、冰心是几级?如果文坛大师是一级作家的话,还有谁有资格也能评为—级?倘若任什么人(包括知名、不知名的)都能评上一级的话,作为评职称本身还有多大意义呢?
  
  会不会有人就此躺在X级作家的工资单上吃老本,再也没有作品问世了?这样,作家评级,也就实实在在变成了培养懒汉的温床。况且,一级作家写的作品,能保证都是一级精品名作么?多年不再动笔,读者几乎已经将此类作家遗忘,还能是终身的一级作家么?相反,被认定是末流的三、四级作家,就一定写不出有社会价值、有艺术品位的力作么?可见,作家评职称极不科学,作家的高下之分,永远应该而且只能交由社会、交由读者去评议才对。
  针对一连串的问题,我几乎插不上话。就我所知道的告诉他们,原来制定的13个职称系列中并没有作家这一系列,作家嘛,原该以文取酬,凭作品拿稿费,天经地义。可是有作家心理不平衡了,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都有职称,为什么作家不该有?这不仅仅是多拿几个钱的问题,还关系到作家的社会地位。于是,三绕两绕,职称里面就多出了个作家创作系列。即使没有作品的“作家”,也就照样可以毫不脸红地按时获取工资。
  引得文朋诗友们慨叹不已,你们大陆作家真是幸运,真是优越。
  作家评职称的利与弊,对繁荣创作的是与非,尚难定评。不过,从已经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矛盾看,确实出乎政策制订者的意料之外。
  按说,作家系列的高级职称本有一系列客观标准。但实际操作中,“客观标准”往往失去效应,即不该上的上了,该上的没有上。原因何在?权力意志。圈子内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圈子外的,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或者卡你指标,或者指定评委,或者掌握三分之一选票……,手法与办法不胜其多。总之,权力意志成了没有标准的绝对标准。
  据悉,在某地作家协会,先前专业作家不评职称,刊物编辑职称则送往出版系列评委会评定,时有不如愿不遂意情况发生。自作家系列下达后,负责职改的作协领导人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会上当众宣称:这下我们自己评定职称,好掌握了。
  果然,后来该协会圈内人不够条件的可以“掌握”上去,不同意见者够条件的当然也能“掌握”下来。
  难怪,有人对此强烈对比编了拗口令式的笑话连讽带刺:写了十多部书的作家评一级得由“没有作品的一级作家”来评定,而“没有作品的一级作家”极力否定写了十多部书的作家没有资格上一级。看看,多拗口!
  由此可见,评委评出的一、二、三、四级作家,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作家的知名度及真假作家的认定,绝不凭借评定的职称等级而论。以上例证虽属个别,断不可因此全部否定评委制,但反映出来的变相暗箱操作的问题和矛盾,已然明明白白。
  作家,也应“与国际接轨”,靠作品说话。作家评职称除了拿固定工资养懒汉之外,毫无任何积极作用。或许还会有副作用。
  何况现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着有名无名、大大小小的各类自由撰稿人。他们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根本没有什么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的概念,全凭各自的实力激烈竞争。他们反对作家评职称。照他们的说法,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大作家,小作家,社会自会以其作品论定,绝不靠职称判定。
  据悉,有一个省的作家协会正准备开禁给业余作家也评职称,只是不与工资挂钩。似乎是欲给会员办点好事实事,给一个几级作家的名义。其实,除了听起来好听,这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但愿“没有作品的一级作家”从此绝迹。
  但愿评职称方面的腐败行为从此绝迹。
  但愿作家评职称从此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