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包产到户第一人”的风雨人生

作者:高富华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春回大地。吴明玉开始申诉了。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盼到了历史作出结论的这一天。1979年5月12日,中共芦山县委对吴明玉的申诉进行了认真的复查后,作出了“撤销对吴明玉极右分子政治结论和开除团籍、开除公职、劳动教养的处分决定”,吴明玉重返工作岗位。
  此时,吴明玉已41岁了,还是形单影只。19岁的他就当上了“全县年龄最小但问题最大的右派分子”,谁还敢靠近他?
  但爱情还是和他不期而遇了。1978年,吴明玉申诉的路上与一个年轻女子邂逅。当这位姑娘得知眼前这个“老头子”为了“包产到户”而葬送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油然升起了对吴明玉的敬重之情。这个刚刚20岁出头的女子是雅安某单位的工人,她利用工余之际,不断安慰吴明玉,并帮他抄写申诉材料,……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她慢慢地爱上了吴明玉。当这位勇敢而害羞的姑娘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时,吴明玉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呢?我可是你的叔叔呀!”但也吃“人间烟火”的吴明玉在落实政策后,还是接受了她的爱。就在他们憧憬着美好未来时,那姑娘的父母站出来反对了:如果你要和吴明玉结婚,就请你跨过爸爸妈妈的尸体!那位已占据了吴明玉心房的姑娘最终只得与他挥泪告别。
  记得他在“右派”队里劳动教养时,有人曾问他:“小吴,你的爱人在哪里?” “丈母娘帮我养着呢,还在上幼儿园!”
  20多年前的一句玩笑,竟让他给说准了。
  1980年,一位小他17岁的姑娘闯进了他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住在芦山县城西郊家中的王崇兰,从小就听说芦山有个叫吴明玉的干部,因提出“包产到户”被打倒后仍然不服,还要上书毛主席!这个在书中才能看到的英雄,经人介绍突然出现在她的身边,她高兴极了。俩人第一次见面竟然忘了年龄上的差距,谈得十分投机。当年年底,这对有情人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爱情结晶来到了他们身边。他为女儿取名为“吴瑕”——就是要让她洁白无瑕,长大成才报效祖国。聪明好学的吴瑕果然不负他们的期望,1999年以芦山县文科考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四川师范大学录取。
  平时,吴明玉住在城郊幽静的农家小院内。妻子是乡里人,勤劳惯了,闲不住,总喜欢栽点这个、种点那个,所以吴明玉就陪老伴住在乡下,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所中学教书,有份专业很对口的工作,这是他们最感自豪和欣慰的。吴明玉每天上午准时从家里出发,骑一辆自行车到单位“人大代表”办公室坐坐,看看有没有给“吴代表”的信,接待来访的群众,然后回家读书。
  
  “人大代表档案”:他见证了中国基层民主化进程
  
  吴明玉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不久,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认为这样搞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又进一步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形式。这可是吴明玉呐喊了20多年,并为之遭受不公正待遇而牺牲了青春年华的事呀!
  吴明玉当时还不知道,在50年代,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温州地区,有一位叫李云河的县委书记,因在全县搞“包产到户”被打成右派;而李云河正是看了1957年2月12日《四川日报》他的那篇文章后,受到启发影响才搞的。特别具有戏剧性的是:当年将吴明玉打成“右派”送劳动教养的芦山县委第一书记,后来意识到党在农村政策上的失误,在1959年如火如荼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带着县委一班人准备在全县悄悄推行“三包五到户”,谁知刚铺开摊子就受到省委点名批评,撤销县委第一书记职务,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劳动,后又被遣送回家。
  吴明玉后来知道县委第一书记的遭遇后,并未幸灾乐祸喊“报应”,因为他知道,认识真理与谬误都有个过程,是真理终究会被人们肯定的。他主动拜访了这位老领导,“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两人的手紧握在一起。
  当了28年的人大代表,吴明玉颇有心得。为此,他建了一个“人大代表档案”,里面有一份油印的文稿,纸张已经发黄。1980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刚刚恢复,吴明玉就当选为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芦山县首届人大代表。开会前,吴明玉做了两手准备,一份口头发言稿,一份书面发言稿。如果没有机会开口,他就散发书面发言稿。
  
  书面发言稿是吴明玉自己手工刻蜡纸油印的,标题叫《未来是青年的》,印了100份。1981年春,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报到的当天,他就提前在会场外发书面发言稿,见人大代表就送。有领导不高兴了,在大会上拿着吴明玉的书面发言稿,公开指责:“有些人大代表,会还没开,就擅自在会场外撒传单。目无领导,不讲规矩。”
  在会上吴明玉重提“五到户”,又成为大会的焦点,有人质问他:“二十几年前你就提出这个办法,难道你比中央还高明?”当时, 充满了火药味。
  那时, 也许在领导心目中让你当人大代表, 就是让你举手而已。
  也就是在那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全场一致举手同意的情况下,只有“开不了口”的吴明玉一人举手表示弃权。
  事后有好心人告诫他:“别这样出风头。”吴明玉一笑而过,“连自己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还敢代表人民说话?”一句话,让那人噎住了。
  敢说真话,好打抱不平的秉性不改,吴明玉得到群众的拥戴,连续7届被选为县人大代表,2001年雅安撤地设市,选举第一届市人大代表,已经退休的他榜上有名,第二届换届,连选连任,被誉为“人大代表专业户”,人称“吴代表”。
  吴明玉的“ 人大代表” 不是白当的, 村民插秧争水打架,他到田坎边调解; 搬进新房喝不上自来水,他“讨伐”自来水公司;有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毁林开荒,他上书市、县人大常委会……今年70岁的吴明玉虽然早就退休了,但单位领导看他比上班时还忙,经常有群众找他申诉,于是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个“人大代表”办公室。
  从自己乡下的农家小院骑自行车到“人大代表”办公室,需要20多分钟时间。每天上午8时许,吴明玉准时从家里出发,他从院中推出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与家人打打招呼,便骑着自行车走上了乡间小道。不时有农民老远便亲切地呼喊道:“吴代表”。老吴微笑着与他们打着招呼,有时还跳下自行车,站在路边随意聊上几句。
  笔者走进吴明玉的“人大代表办公室”,只见茶几上、办公桌上四处堆放着各种提案和人民群众的来信以及申诉材料,旁边放着一本《芦山县党政机关电话号码簿》。他正在处理一件房产案。申诉人将芦山县有关部门告上法庭,在申诉书中开篇部分,申诉人白纸黑字写着:“申诉人要求法庭准许芦山县人大代表、芦山县信用联社退休干部吴明玉同志参加听证。”可见“吴代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人好意劝他,“你是全国提出‘包产到户’的第一人,你应该找一下有关部门,把这个问题落实下来,也算是对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交代了。”但在吴明玉眼里,个人荣辱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看到党的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只要看到‘包产到户’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下来,我还有何求?实事求是地说‘包产到户’是农民朋友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只不过是我充当了他们的代言人罢了。”
  28年人大代表生涯,吴明玉自然有很多感受。他始终忘不了28年前的一幕,偌大的会场,只有他一人投弃权票。“在芦山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评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那时是举手表决,在大家一致举手同意时我垂手而立;当问到有没有弃权的时,只有我一人把手高高举过头顶,当时大家就像看怪物似的盯着我。后来从无记名投票发展到按铃投票,我更坦然了。”说到变化,吴明玉深有感触,“民主化的进程,从议案回复就可见一斑。以前是可回可不回,后来是冷冰冰地回复,而现在不但有回复,而且文中还有了商量口气。”吴明玉几乎保存了历次议案的回复,他拎出档案袋,“这算是我个人的‘人大代表档案’吧,它见证了我国基层民主化进程。”
  责任编辑 杨小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