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迁安苏各庄战国、东汉墓葬发掘报告
作者:唐山市文物管理处 迁安市文物管理所
三、结语
苏各庄墓地的发掘是迄今为止唐山地区考古发掘面积最大、 材料最丰富的一次,无疑对研究当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建筑技术以及建立唐山地区砖室墓类型都具有重要价值。
A区6座墓葬中有单室、多室砖墓,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吕”字形、“中”字形等多种形式。盗扰严重,甚至连墓底的铺地砖也被盗掘,保存文物甚少,人骨架保存无序且较散乱,但墓葬集中,方向大体一致,应是一处家族墓地。
1、墓地年代。M6墓葬形制与武汉江夏区庙山东汉墓M1[1]、河南卫辉市唐庄东汉墓[2]形制基本类似,前者只是前室南侧为双耳室,后者南侧室呈长方形。M1出土的瓮与井陉南良都汉代遗址[3]出土的C型圜底罐的特征基本一致。M5出土的罐为东汉中晚期常见器形。墓内出土的五铢钱体薄,“五”字交股曲笔,“朱”字头圆折,这些都是东汉晚期特征。综合分析,我们认为A区砖室墓的年代定为东汉中、晚期较为合适。
2、墓主人身份。M1、 M2 、M6的棺木早已无存,但墓室规模较大,结构严谨,所用砖材考究,不仅出土了“富贵大人”、“侯夫人”文字砖,而且花纹砖也十分精美,(下转24页)(上接17页)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是望尘莫及的,反映出墓主人的身份应为豪强地主或富贵之人。M5的规模虽小,但墓砖所用长形砖材,其建筑风格大体相似,并出土了鎏金帽形铜泡,表明墓主人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B区发掘的4座墓中,M7为瓮棺葬,M8、 M9、 M10均为刀形单室砖墓,虽然相距较远,但形制结构相同。M7出土的Ⅰ式、Ⅱ式釜分别与东欢坨战国遗址出土的陶釜M4∶2、M2∶3[4]相似,时代应属战国中期晚段。M8出土了Ⅱ式五铢钱,M9出土铺地砖的尺寸、形状、花纹均与M6的相同,应出自同一个窑口,可识为同期遗物,因此墓葬年代应为东汉中、晚期。M10出土的耳杯与河北阳原西城南关东汉墓M1[5]出土的同类器相似,陶壶具有东汉较早期特征,其时代应属东汉中期。
这次墓群的发现,填补了唐山地区这一时期砖室墓的空白。该墓群位于迁安县城外围,为这一地区自汉代起已有大规模人群聚居、生活并从事生产劳动,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同时,墓群地处滦河东岸,也为研究滦河的历史变迁增添了更多珍贵资料。
发掘者:尹晓燕、郎秀芝、周绍辉、付志军、李雪梅、李子春、王兴明、赵立国、刘均合、李树伟、翟良富
执笔者:翟良富、陈萍、尹晓燕
————————
[1]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武汉江夏区庙山东汉墓的清理》,《考古》2006年5期。
[2]新乡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卫辉市唐庄东汉墓》,《华夏考古》2005年1期。
[3]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石太考古队:《井陉南良都战国、汉代遗址及元明墓葬发掘报告》,载《河北省考古文集》,东方出版社,1998年。
[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唐山东欢坨战国遗址发掘报告》,载《河北省考古文集》,东方出版社,1998年。
[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阳原西城南关东汉墓》,《文物》1990年5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