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承德普乐寺内的曼陀罗
作者:赵秀梅
【摘要】曼陀罗是密宗修法的道场。承德普乐寺的后半部分就是按照藏传密宗佛教特有的曼陀罗形式建造的,其主体建筑旭光阁内保存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木质曼陀罗模型,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依然保存完好,其中供奉着密宗修行的本尊之一——铜质上乐王佛。
承德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式,以宗印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汉式寺庙建筑手法,依次由山门、天王殿、左右配殿和宗印殿组成。后半部分为藏传密宗佛教特有的“曼陀罗”建筑形式,由方形城及城上的圆形主体建筑旭光阁组成,旭光阁内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木质曼陀罗模型。这种坛上置坛、城中建城的独特建筑格局在承德清代古寺庙群中别具一格。
一、密宗与曼陀罗
密宗,也称密教,是佛教中秘密教的简称,是佛教诸多派别之一,也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最高阶段。此派自称其经典仪轨都是由释迦牟尼亲自秘密传授,是真正的佛教正宗,因此又叫“真言宗”。密宗主张修秘密法,就是通过“方便之门”(瑜伽)进行修炼,以求即身成佛。
密宗修法有专门的场所,也就是“曼陀罗”。曼陀罗(Mandah)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又称曼达、坛城、法坛,是密宗法师修炼、观摩、传授密法的地方。密宗在修“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的场地上画一圆圈或建一高坛,上面安置佛像、菩萨像或画轴,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修法时才能得到佛和菩萨的保护,不受其他“魔众”的侵扰。
按照密宗的观点,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符合坛城的原始结构,它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真实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片大陆,一座城市,一座王宫等。比如西藏就是一个坛城的原始结构,以拉萨为中心,雪山环绕四周;拉萨也是一个坛城,以大昭寺为中心;而大昭寺本身又是一个坛城,以主祭坛为中心。人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坛城,人的大脑就是中心。坛城作为藏传佛教修炼者的工具,蕴含了世界的所有原理。
二、普乐寺内曼陀罗的形制和内容
密宗曼陀罗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平面绘制,一种是立体雕塑。平面绘制的曼陀罗多以壁画和唐卡两种形式出现在寺院殿堂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立体曼陀罗因是密宗修法之处,一般建在佛教象征须弥山的“城”中心。承德普乐寺内的曼陀罗即属后者。
1、曼陀罗的外部环境——城
普乐寺的城呈正方形,由外到内共分三层。
第一层即最外一层是沿周边呈正方形分布的群房(现仅存基址),四面各设门,西面是正门,门殿内立有乾隆御碑,上面刻有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撰写的《普乐寺碑记》,记述了建造普乐寺的缘起及目的。
第二层为高8米、边长44.4米的正方形石台,台顶周砌雉堞,俨若城池。四面正中各辟拱门,南、北两面的拱门是封闭式的,门内设有佛龛,用于悬挂佛像画轴。东、西两侧的券形门楣上方嵌有乾隆御书石匾,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镌刻,面西书“舍卫现祥”,面东书“须弥臻胜”。门内左右两侧各有石蹬道通往台顶,蹬道出口都建有矩形遮亭。台顶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角共建有八座形状相同、色彩各异的琉璃喇嘛塔:正东为黑色,代表水;正西为紫色,代表火;正南为黄色,代表土;正北为青色,代表风;四角的四座均为白色,代表空。塔的布局符合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五种颜色反映了中国的五行学说。虽然普乐寺坐东面西,打破了寺庙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格局,但将代表最崇高色彩的黄色琉璃塔建在南面,则表示整个寺庙仍以南面为正,显示皇权至上。
第三层是高近7米、边长约为32.8米的正方形石台。石台四周正中亦有拱门,但与第二层相反的是,这层石台东、西两侧的拱门是装饰门,做悬挂佛像画轴之用,而南、北两侧的拱门内则有蹬道通往台顶。区别于第一层石台的是,这层的门只在单侧设有蹬道,分别在南门的右侧和北门的左侧,所以台顶的矩形蹬道遮亭都朝向东方。第三层石台顶部四周饰以黄色琉璃瓦檐,瓦檐上面沿台的四周装67个石栏杆,台顶正中便是普乐寺内安放木质曼陀罗模型的主体建筑旭光阁。
曼陀罗作为神圣世界的显现,最常采取的基本形式是圆形和四方形,因为圆形是图形当中最完整的,而正方形具有平面空间不可缺的四方,而且也暗示着发展和展开。普乐寺的后半部分,在方形城的三重石台上坐落圆形的旭光阁,这种布局既符合先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又具备曼陀罗的基本规制,因此说城本身就是一座立体曼陀罗(封三,1)。
2、曼陀罗的安放场所——旭光阁
旭光阁坐落在城正中一个直径达24米的圆形基础上,阁的外观很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阁身直径21米,高24米,为重檐黄琉璃攒尖顶的圆形建筑,面东檐下悬云龙陡匾,上书满、汉、藏、蒙四种字体的“旭光阁”。阁的结构是以中国独特的柱梁斗拱构成,有檐柱、金柱各12根,环布成两个同心圆。檐柱支撑下檐,金柱支撑上檐。每层檐都铺有黄色的琉璃瓦,顶部冠以巨大的铜鎏金宝顶。阁身下部周圈砌高一米左右的青砖石墙,石墙内侧彩绘六菱形宝相花和夔龙图案。石墙上安装红色描金可开关的菱花窗,四面设门,当门窗紧闭时,阁里密闭幽深,而一旦门窗洞开,阁内顿时光线通达。
进入阁内,顶部为龙凤图案的藻井,四面有御笔黑漆金字挂对联:东曰“竺乾法示西来意,震旦光圆东向因”;西曰“化成层拱通乾坤,属国环归过月氏”;南曰“花凝宝尽皈真相,云拥祥轮现化身”;北曰“妙演梵乘超最上,广臻法会乐无遮”。
前面说普乐寺的城即是一个大的曼陀罗,而城之上的旭光阁则代表须弥山,木质曼陀罗模型就安放在旭光阁的中心。
3、修法道场——曼陀罗
从具体的构造来看,西藏系的曼陀罗大都是以最外围的圆轮将周围分隔,原因是认为圆形最适宜表现佛的神圣世界。这种圆轮由三重构成,最外围是燃烧着火焰的火轮,中间是三钴杵、五钴杵构成的金刚杵圆轮,最内部是连续的从内部呈放射状的莲瓣。
旭光阁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石质须弥座,直径9.68米,高1.75米。这个巨大的圆形须弥座是由数块弧状石雕磨边对缝组成,座周身遍刻纹饰,上下精雕两周刻有云纹和二龙戏珠的条带,中间是两周莲瓣分别向上、向下的莲花,条带中央是吉祥卷草图案,每个图案中间又有三个圆圈状轱辘草图案。须弥座整体的雕饰衔接自然、完整,浑然一体,给人以丰富、立体、美观之感。须弥座顶端围以高1米左右的红漆木制围栏,栏板为灰地上浮雕缠枝莲纹,栏柱顶上的24个柱头镂空雕金刚杵花饰。
石须弥座上安放着国内现存最大的木结构立体曼陀罗模型。这个曼陀罗造型非常独特,从外观上看是由很多形状不一、大小各异的木块堆积而成的正方体,但进入里面则会发现圆形的地坪,圆形的天花,圆形的须弥座,正中供奉着上乐王佛,所有这些构成了密宗修炼的神圣世界。组成曼陀罗的木块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弧形、梭形、花瓣形等不同形状,它们相互结合紧密,层层叠放,错落有致,变化万千。而在每块木头上,几乎凡是能看得到的地方都精描细绘有人物、花卉、瑞兽等各种图案,这些精美的图案使本来严肃、庄重的修法道场的气氛有所缓和,同时这些简洁明快的线条仿佛冲淡了本来深奥、晦涩的密宗教义,使其更具人性化,更易被人接受。
整个木质曼陀罗共分三层,层层内收。第一层为高约2.15米的梯状底座,底座纵向每隔45厘米向内折收约1.5厘米,增加了稳固性和坚实感。底座描金边,遍绘描金卷莲花。在东、西、南、北四面均饰以大型十字金刚杵,方位不同,颜色各异,杵身也遍绘描金四季花图案,杵尖向四个方向突出,由龙头形吻饰与主体咬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