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关于中山靖王刘胜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立柱




  【关键词】满城汉墓;中山靖王;景十三王;金缕玉衣
  【摘要】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的发掘使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刘胜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在纪念满城汉墓发现40周年之际,本文依据史籍记载,概述分析了历史上的刘胜其人其事及中山王世系,简述了刘胜的兄弟们“景十三王”的为人及归宿,并以亲身之经历介绍了该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在国外几次展出的盛况。
  
  一、刘胜其人及汉中山王世系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八个儿子,生于公元前165年,与赵王刘彭祖的生母同为景帝贾夫人。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改中山郡为中山国,12岁的刘胜被册封为中山王。中山国的疆域东与涿郡为邻,西接常山郡,南连巨鹿郡,北至代郡,大致在今河北省中西部的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地区,辖区含北平(今满城县北)、唐县(今唐县东北)、深泽(今深泽县)、苦陉(今无极县东北)、安国(今安国市东南)、曲逆(今顺平县东南)、望都(今唐县东北)、新市(今正定县东北)、安险(今正定县东南)、卢奴(今定州市)等14县,以卢奴为都城。中山国境内地貌有平原,有丘陵,源自太行山的漕河、唐河、大沙河、磁河流经沃野,是农耕富庶之地。据公元2年的统计史料显示,中山国有居民160873户,人口668080,在当时汉初的封国中所领县数居第三位,人口数居第二位。
  刘胜才思敏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善于引经据典,抒其所思,见景生情,表其所想,以声情并茂之状博得对方的理解赞同,达成他的政治目的。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刘胜与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同时来朝晋见,武帝置酒宴。乐声起后,刘胜闻乐而泣,武帝问其原由,刘胜说:“臣闻悲者不可为累欷,思者不可为叹息。故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为之低而不食;雍门子壹微吟,孟尝君为之于邑。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厄于陈蔡。此乃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纷惊逢罗,潸然出涕。臣闻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明月曜夜,蚊虻宵见。然云蒸列布,杳冥昼昏;尘埃布覆,昧不泰山。何则?物有蔽之也。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道辽路远,曾莫为臣闻,臣窃自悲也。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孚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诗云:‘我心忧伤,愁焉如捣;假寐永叹,唯忧用老;心之忧矣,如疾首。’臣之谓也。”[1]这段记述出自《汉书》,有的史家将它题为《闻乐对》,也有的称《中山靖王刘胜谏汉武帝书》。刘胜借乐生情,借史喻今,奉劝武帝勿再削减诸侯封地,以免造成“宗室摈却,骨肉冰释”。其情之真、语之切,不能不令人心动,于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2]。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决心依然坚定,他随后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使诸侯属地自己分析弱小,无力再与中央对抗。刘胜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他的表现不容小觑,其聪明之处就在于已经看到武帝会继续“削藩”,但不知会用什么样的手法,担心仍会强力削减诸侯王的权力,在这样的场合,作为皇兄的他婉转地向武帝提出建议是无可厚非的。
  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3]。这样做让诸侯王可以私恩分封子弟,从而使剖裂诸侯王封土的阻力变小,达到“实力其国,必稍自削弱”[4]的目的。“推恩令”实行后,“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5]。汉武帝在位期间共封诸侯王子弟178人,其中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前后封了16位。这些由汉王廷“定制封号”的侯“别属汉郡”[6],已经与诸侯王离心离德而靠拢中央。汉武帝任用主父偃行“推恩令”,实质上与景帝的“削藩”没什么不同,实施方法却比“削藩力夺”略胜一筹,平和顺利地强化了中央集权。这其中是不是也考虑了刘胜《闻乐对》的某些因素?
  刘胜在位41年,卒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终年52岁。他死后葬于今河北满城县的陵山,凿崖为墓穴,距地面180余米,历经2000多年没有被盗被毁。其子刘昌接续,封为中山哀王,仍都卢奴,但只做了两年中山王就亡故了。嗣子刘昆侈继位,号中山王。昆侈在位的时间比较长,有21年,但他在其位不谋其政,经济没有发展,政绩尤乏善可陈,是一个贪乐怠政之徒,因此死后谥号为“”。嗣子刘辅接续,为中山顷王,也只有3年,于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去世。接着是中山宪王刘福在位17年,于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辞世。公元前69年中山怀王刘修登上王庭,他在位15年,在治理属地上还是做了些事的,使中山国的农业生产得以发展,手工业作坊也比较兴盛,并与相邻各郡互通往来。刘修死后安葬在定州八角廊,封土高大,棺椁气派,身着金缕玉衣入葬。刘修死后因无子嗣,除国为郡。时隔11年后,即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中山国复立,中山哀王刘竟历10年。此后又有三代中山王,都没什么大作为可表。公元9年王莽称帝,一改汉制,中山王被贬为中山公,西汉中山国王系终结。
  
  二、刘胜“乐酒好内”辨析
  
  对于刘胜其人,史籍多有评品,大都说他“乐酒好内”。班固写道:“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常与赵王彭祖相非曰:‘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赵王亦曰:‘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7]
  刘胜确实“乐酒”。从满城汉墓出土文物看,随葬品中有33个装满酒的方形大陶缸,缸体上还写着酒的名称、种类和重量,如“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稻酒十一石”等。上尊、中尊、下尊是汉代酒的分级,稻酒、甘醪、黍上尊都是上等好酒。这些酒缸大小相当,盛酒总重量约折合今天的5000千克,出土时缸内还有粘稠的液状物。刘胜的随葬品中还有许多盛酒器和饮酒器,造型优美,装饰华丽,有的器物上刻有铭文,记载着酒器的名称、重量、容量和来源。如盛酒器乳丁纹壶,色彩缤纷,绮丽异常;蟠龙纹壶通体有鎏金银纹饰,腹部有四条独首双身金龙盘绕,龙身缀卷云纹,呈云间飞舞状;鸟篆文壶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错出鸟篆文的宴饮助兴吉祥语;铜链子壶设计别致,形似橄榄,既可手提,又可背在身上,携带外出十分方便。饮酒器有椭圆形铜套杯一套5件,还有汉初难得一见的琉璃耳杯及铜套钵、勺等。
  刘胜也十分“好内”。满城汉墓出土了一套“宫中行乐钱”,还有一枚铜骰。行乐钱共40枚,其中20枚分别铸有“第一”至“第廿”字样,另20枚则铸有“府库实”、“五谷成”、“金钱施”、“珠玉行”、“富贵寿”、“寿母病”、“万民番”、“天下安”、“起行酒”、“乐无忧”、“饮酒歌”、“饮其加”、“自饮止”、“乐乃始”等三字或四字韵语一句。铜骰通体错金银,共18面,分别错出篆书或隶书“一”至“十六”,以及“酒来”和“骄”字。宫中行乐钱和铜骰配合使用,供刘胜夫妇和宫中女眷消遣时光。出土的还有粗细两号的铜祖、银祖,注入适宜的温水能使之上下跳动,据研究是曾经使用过的金属类性工具。
   刘胜为什么“不佐天子拊循百姓”而“乐酒好内”呢?这固然有皇家子弟多俸禄致骄侈的因素,但也与他所亲见或经历的人物命运及重大事件有关。
  充满血腥的“七国之乱”无疑使刘胜终生行事都格外小心。吴王刘濞是汉高祖的侄子,20岁时封王,领地3郡53城。汉文帝时,由于刘濞的小儿子进宫与时为皇太子的刘启下棋发生争执,被刘启误伤致死,从此与文、景两帝结下怨仇。汉景帝继位后刘濞日益骄横,欲反叛自立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此时楚王刘戊因有过失,御使大夫晁错建议削夺其东海郡,此前赵王刘遂封地中的常山郡已被削夺,胶西王刘也被削夺六县之地,不久削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诏书又颁布,刘濞于是正式约赵、楚等七国一起反叛。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濞等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以“安刘氏”为名,起兵20余万向长安进发。景帝斩晁错而七国之军不退,又以周亚夫为太尉,用两个多月时间击溃叛军,取刘濞首级,杀楚赵六王,不少诸侯王的王后、王子一起被诛杀。 血腥的场面一个接一个,斩杀的消息日日不绝,当时年仅12岁的刘胜亲历其前后,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