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清李如淓墓志浅释

作者:王长松




  【关键词】清代;高阳县;李如;墓志
  【摘要】李如生活在明末清初,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战乱。清朝顺治年间成为进士,历任万安、零陵和丰都三县知县,为官清廉,人皆称颂。其墓志对于研究清初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07年5月,在河北省高阳县蒲口乡南才口村西建筑工地内,出土了一方清代墓志。墓葬情况不详。此墓志为青石,方形,边长74.7厘米,厚16厘米。墓志盖已佚。志文楷书,共39行,满行39字(图一)。现录文释读如下。
  
  一、墓志录文
  
  赐进士及第经筵日讲官起□注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年弟昆山叶方蔼顿首拜撰」
  赐进士□第通奉大夫监修明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前经□日讲官记起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癸丑丙辰两科庶吉士纂修太宗实录副总裁纂修孝经衍义总裁丙辰武□试总裁丙辰文武殿试读卷官国子监祭酒内秘书院侍读己酉陕西乡试正□考掌理诰敕内弘文院修撰昆山年弟徐元文顿首拜书丹」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加一级太常寺少卿兵科掌印给事中加一级吏礼兵工四科□□给事中奉敕稽察吏工二部事务□掌登闻钦差巡视中城广东道监察御史癸卯科江西乡试副总裁庚戌科武□同考官翰林院庶吉士蜀渝门年□第刘如汉顿首拜撰盖」
  今夫□□□事宜出于学士大夫,然有平居无事坐谈书史。嚣嚣然□义自许,及一朝遭□沸鼎在」前,白刃在后,忽焉丧其所守者,利害迫于中,威武慑于外,即回面污行而不恤也。若天性忠孝而又」生强仁,□义之乡,世第忠贞之族,其坚确之操生死不渝,固非诩之流可同日语者。□我友高阳」李君澹庵,非其人耶。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保定一郡于今尤烈。数十年来其□□之取义成仁,赫赫在耳目闻者何可更仆数。君自束发即耳濡目染,少而习安有若天□故其人□都也。遘」滇□之变,并鬼分野,五州二十七县抚镇以下莫不及颜事仇,甘受伪命,君不过一邑□□□□能抗□张之势而反之正哉。然始也,谋集兵拒守势不可支,则以死自誓,虽免锋所加命,在□刻□□坚□□□于色不为少动。迨拘囚民舍,困苦三年,乘间而逃,崎岖山溪,篁箐之间,跋涉虺蛇豺虎之窟,终归□都再□天日。天子□其□方且宠之京秩明示天下,以愧励为人臣而怀二心,不幸生归未几溘然观化,□原不可复作矣,岂不悲哉!
  君名如,字□渊,澹庵其号。顺治丙戌荐于乡,己亥成进士。初授万安知县,兵荒后□界混淆,盗垦不报□,君按亩清丈,顽民无所容其奸。俗重婚嫁靡费无纪,产女者多□□,君□为厉禁,生聚渐蕃。改知零陵,军民杂处,军为民病,请于上官严治之,水夫工食向以给兵,兵罢□取民间如故,君一切□去。最后乃知丰都□□人皆尸魂焉。君祖都阃公讳守成殳文学,公赠文林郎讳预,母贾氏赠孺人。君弱冠值家□□□□骸骨于□□之余,负衣食成殓以葬。母卒零陵官舍,扶柩还乡□□□号三月不怠。抚弟绍沆竭诚致爱,弟疾则忧不能食,训诲谆切至于流涕,绍沆亦奋厉有问于□□。
  孺人刘氏,国学生振龙女。子六人,府庠生,桧邑廪生,标国学生, 、、桓俱幼。女一人,适庠生冉□。孙男四人,天祥、天从、天福、天瑞,孙女一人,俱幼。君之归自贼中也,间阕匍匐因游成疾,弟又出仕,不能独理家政,析□产命诸子与侄均分,宗党称仁让焉。君素工诗,当陷蜀时,悲忿填臆发于歌咏,」多忠君爱国之思,子既为序以行。」
  君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十一日申时,卒于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亥时,享年六十有二。今年三月十七日,其子等葬君于城北七里蔡家口西先茔之次,」因请铭□予,予不得辞也。」
  铭曰:□昔杜□,□陷长安。吞声蒲柳,黯怆江千。□□行在,涕泪受官。君亦罹变,大节以完。忠不忘君,」问道辛酸。胡为弗□,责志穷泉。燕山苍苍,易水漫漫。幽宫永托,万世是观。」
  
  二、墓主人家世与生平
  
  墓主李如(1618~1679年),高阳人,字冲渊,号澹庵。《四库全书总目》、《畿辅通志》、民国《高阳县志》、道光《万安县志》、《国朝畿辅诗传》等有传。顺治丙戌举人,己亥科进士。弱冠逢明清鼎革战争,其祖父、父亲因守城殉难,与母亲贾氏在积尸中寻找祖父、父亲遗骸三个月,背负归葬,人皆称颂。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年(1661~1663年)任万安县知县。经过明末战乱,百废待兴,如到任后立三事碑于仪门,三事为丈田、审丁、建堂。万安县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丧失土地无法缴纳田赋,富豪之家又多隐藏户、口,清丈土地、审查人口是最基本的政务。县衙是简陋的民房,如勘审旧址新建衙堂。此外,修复水利工程,筑建坝蓄苏溪之水,以方便农民灌溉。如离任时,万安百姓为其建祠,立去思碑[1]。
  康熙四年至七年(1665~1668年)任零陵县知县。如廉惠爱民,明察善断,精于审判工作。上官经常把其他县的疑案交属他办理,就是积压数年的疑案,如“片言立晰”。如性慈不忍用重杖,经常说:“民之为不善,由教化未至也,责不善以重刑,是罔民也。”零陵县城郭东北依山为险,西南襟带潇水,无需开凿护城河,有好事者提出要进行开凿,如叹曰:“民力竭矣,尚堪重困耶?”言于上官,此事遂罢[2] 。零陵军民杂处,居民苦于缴纳“水夫工食”,如奏请罢免。母贾氏在其官舍病逝,如以丁忧离任,曾有数百人进行挽留。
  康熙九年(1670年)任丰都县知县,此时吴三桂起兵反叛,拉拢如。他不接受伪职,被关押三年,逃脱后冒死抵荆州献策,得到朝廷的嘉奖,并官复原职,筹备军饷。
  如与兄弟关系和睦,弟弟绍沆生病后担忧得不能进食。晚年的如重疾在身,弟弟出仕,不能独理家政,遂析分家产于子侄,族人称其仁让。著有《行素堂诗集》一卷,东阁大学士李作序。《国朝畿辅诗传》收录其诗六首:《夜泊嘉鱼县》、《秋日过衡阳与王文振登大观楼言别》、《秋日自遣》、《读邑志忠烈传》、《闺怨》、《读曲歌》[3] 。被家乡列为乡贤[4]。
  
  三、墓志撰写者叶方蔼其人
  
  叶方蔼(1629~1682年),江苏昆山人,字子吉。《清史稿》、《大清一统志》、《江南通志》、光绪《苏州府志》等有传。顺治十六年(1659年)探花,授编修。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卷入“江南奏销案”,因而夺官,还清白之后复官。康熙十二年(1673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迁国子监司业,再迁侍讲。康熙设宴瀛台,群臣进诗赋,只有方蔼进八箴。康熙十五年(1676年)迁左庶子、侍讲学士。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孝经衍义》总裁,每日进讲《通鉴》。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鉴古辑览》、《皇与表》总裁,晋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入直南书房、经筵讲官、己未会试副总裁、明史馆总裁。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刑部右侍郎,卒于任上,谥号文敏[5] 。方蔼一生清廉,去世时“以板扉为卧榻,支以四瓮,布帐多补缀,无以为殓”,康熙赐白金二百两才得以安葬[6]。
  
  四、结语
  
  此墓志铭为楷书,工整饱满,文风韵散结合,富含情感。墓志记录了明清鼎革之际社会动乱、士人生活和清初百废待兴的局面,是研究清初国家建设的可靠历史资料。志文还提及了吴三桂反叛,可以佐证历史。墓志表现出忠君爱国的人臣之道,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感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岳升阳副教授对本文写作的指导。)
  ————————
  [1]清·魏湘修、张映宿纂:《万安县志》卷6《名宦传》,道光四年(1824年)刻本。
  [2]清·吕思湛修、宗绩辰纂:《永州府志》卷13《良吏传》,道光八年(1828年)刻本。
  [3]清·陶撰《国朝畿辅诗传》卷13,道光十九年(1839年)红豆树馆刻本。
  [4]李大本等修:《高阳县志》卷4“人物”,1931年铅印本。
  [5]清·李铭皖等修:《苏州府志》卷95“人物”,光绪九年(1883年)刊本。
  [6]《清史稿》卷266《叶方蔼传》,中华书局,1976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