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我们在太行山上》展览概况和特色

作者:王书俊




  【关键词】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展览特色
  【摘要】2004年,位于河北涉县赤岸村的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进行了改陈启新,改陈后的陈展主题更加鲜明,形式设计更加先进,展览规模明显扩大,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本文介绍了新展览《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概况和特色。
  
  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涉县赤岸村,背靠将军岭,前望漳河水,依山就势建为两层,总占地面积为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由一个序厅、五个展室和一个半景画馆组成。作为河北省重要的革命专题陈列馆之一,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2004年在国家、省、市各级文博专家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全面改陈。改陈后,陈展主题更加鲜明,形式设计更加先进,展览规模明显扩大,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体现了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了尊重史实、与时俱进的改陈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资政育人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庄重大方、简洁朴实的总体风格,体现了太行山的地域特色。
  
  改陈后的新展览《我们在太行山上》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创意独特,形式新颖,同时我们加强了展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面对该展览做一简单概括和总结。
  
  一、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展览定名为《我们在太行山上》,明确了展览主题,即全面反映八路军一二九师自1937年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到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对国民党军队战略大反攻的序幕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业绩。
  进入序厅,正中央是一幅巨型油画,长27米,高6米,生动地刻画了一二九师将士在刘邓首长的率领下,挺进太行,驰骋疆场的精神面貌。序厅里干挂石的墙面、大理石地面和金属网吊顶,加上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组合照明,使观众的视线更加集中,壁画的效果更加出色,刻写在巨型自然石上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画作名称“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更加鲜明生动,很好地突出了整个纪念馆的主题。
  围绕“我们在太行山上”这一主题,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陈列文物169件,大型沙盘2个,雕塑4组,展出图片185张,图表及其他辅助展品98张。其中文物一级品2件,二级品9件,三级品7件。
  第一部分“挥师入太行”,包括东渡黄河、连战连捷、进军平原、百团大战等4个单元,主要展示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命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奔赴抗日前线,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的英雄业绩。第二部分“太行鏖战”,主要包括大生产运动、军民反“扫荡”、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等内容,集中展示了在抗战期间最艰苦的时期里,军民团结,同舟共济,战胜严重自然灾害,粉碎敌人大“扫荡”,并在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工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第三部分“太行情深”,包括人民战争、抗战胜利、边区的首府——涉县等内容,主要展示了一二九师官兵和太行山区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军侵略,经过8年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过程,并最终建立起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四部分“雄师出太行”,主要展示了1945年8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编入晋冀鲁豫军,在和地方部队一起取得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和豫北战役的胜利后,于1947年6月刘邓率领晋冀鲁豫军区12余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二、创意独特,形式新颖
  
  为把“我们在太行山上”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精品陈列,本次改陈突破了原有的“文物+照片”的陈列模式,同时展线由原来的单线改为复线。除主展线以时间为序外,辅助展线上以复原场景、巨幅彩照、大型雕塑和微缩景观等烘托气氛,强化主题思想,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使陈展内容更丰富、生动、形象和直观。
  首先,在雕塑方面,写实和抽象相结合,丰富了展品内容。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支前”和“八路军丰碑”两座雕塑,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铸铜墙铁壁抗击日寇的情景。尤其是“八路军丰碑”雕塑,远看仿佛壁立千仞的太行山,近看则为一组八路军军人形象,寓意浴血抗战的八路军犹如一座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不朽的历史丰碑,不仅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也使展览由平面走向了立体。
  其次,复原场景与图片相结合,真实再现历史。以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为例,在第一展室内复原了刘、邓首长在一起研究作战方案的场景,第五展室则展出了旧址的大型场景照片,反复强调,深化了观众对旧址的印象。参观至此,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当年一二九师司令部的首长们就是在这个小院里运筹帏幄、决胜千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198个县,创建了以涉县为中心的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赤岸村也随之成为当时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其三,加大照片的尺寸,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第三展室亦即“太行情深”部分,展出了一幅长达30余米、堪称全国博物馆之最的太行山巨幅彩照,突出展现了融入太行山如鱼得水的一二九师6年来与当地群众的浓浓深情(图一)。另外,温村高干会议旧址——太行行署礼堂的黑白照片尺寸也相对较大,位置突出——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长达50万字的重要报告,提出了“发展生产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打破敌人封锁、建设自给自足经济的基础,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则是生产的重心”的观点,标志着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理论从这里(涉县)萌生,也体现了当年一二九师首长们在经济理论上的超前意识。
  第四,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段,使展览充满现代化气息。第二展室的“狮垴山战斗”微缩景观和半景画馆的“响堂铺伏击战”景观,集声、光、电等技术于一体,并辅之以计算机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第五,环境与色彩的和谐处理。整个展墙采用全驼色为基本色调,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使人感觉温馨,又与周边环境和历史特点相吻合。同时,为了突出陈列馆的主体建筑,绿化、美化了馆前广场,并把外墙粉刷成八路军的色系——灰色,使陈列馆显得更加高大巍峨。另外,在展室之间的衔接处增加了部分雕塑作品,以烘托整个场馆的气氛,使展室间内容过渡自然。如第一、二展室之间的“破袭战”雕塑和第三、四展室之间的“地雷战”雕塑,给人以充分的视觉空间,而“地雷战”雕塑身后的小山村巨幅照片背景,使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更具感染力。
  
  三、充分的社会宣传和良好的社会服务
  
  一个展览的成功,除了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外,积极有效的宣传和良好的服务也非常重要。为了配合改陈启新,弘扬一二九师精神,馆里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驰骋太行》、《太行老战士回忆录》、《刘伯承的故事》、《一二九师故事集》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丛书《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一二九师在涉县》、《邓小平与涉县》、《邓小平百年诞辰涉县书展作品集》等书籍,对陈列进行了有力的推介。各级媒体上的宣传更是不容忽视,开馆之际,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均进行了相关报道,“一二九师陈列馆改陈启新”报道还被评为2004年“河北省三友杯”十大新闻之一。同时还建立了“将军岭”实名网站,以利用网络平台对一二九师陈列馆进行专题宣传,大大提高了陈列馆的知名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们对讲解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定级上岗。精心制作了留言本和调查表,并在馆内配备轮椅、寄存点等便民设施和休息室、会议室、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所,为陈列馆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社会效益。截止2006年12月,改陈后的陈列馆共接待各界参观者达64万人次,进一步推动了革命老区涉县的两个文明建设,也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