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一本伪装封面的革命书籍

作者:达凤云




  【关键词】伪装封面;《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特辑》;邯郸起义;高树勋
  【摘要】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在邯郸马头镇内战前线倒戈起义,给蒋介石政权以致命一击。为了宣传高树勋,进一步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特辑》于1945年12月出版。本文介绍了此书对国统区发行的伪装为《东周列国志》的版本。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着一本封面为《东周列国志》的书,里面刊载的却是与邯郸起义相关的内容,此书真名实为《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特辑》。
  高树勋(1898~1972年)是解放战争初期内战前线起义的第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字建侯,河北盐山人。1915年加入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曾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讨伐张勋复辟的战争、反对军阀统治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由于作战勇猛,屡获提升。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树勋率部在敌后抗战,正面有日军的压力,侧面有汉奸对其部下的分化利诱,国民党中央政府不仅不积极支持其抗战义举,反而千方百计加以排挤,高树勋所部处于非常艰难的复杂环境中,但他始终坚持抗战,要求部下决不能当汉奸,出卖民族利益。当他得知汉奸石友三决定投靠日军时,毅然决然地捕杀了他。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假意与共产党签订《双十协定》,一面加紧调兵遣将部署内战,先后调集4路大军进犯华北解放区。1945年秋,蒋介石派遣时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的高树勋、马法五等率领45000余人,沿平汉线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城市邯郸进犯,企图打通平汉路,对我解放区造成威胁。此时,平汉路上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敌强我弱,为了争取时间,削弱敌军的战斗力,我党我军采取了利用敌军内部矛盾,策动其中的一部分力量,使之反戈一击,投向人民的“打政治仗”的方针。对蒋介石重嫡系、轻杂牌十分不满,在抗日战争中与中共抗日军队有频繁接触且对内战持消极敷衍态度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成为争取其起义的主要对象。
  10月底,高树勋所部移驻马头镇。27日,在与高树勋多次书信往来后,晋冀鲁豫军区派参谋长李达亲至高树勋所部与之会谈,促使他接受和平主张,同意发动反内战起义。10月30日上午,高树勋召集新八军师以上人员谈话,商议起义事宜;下午召集总部校以上军官开会,正式宣布举行反内战起义,并向全国发出起义通电。
  时值平汉战役紧张之际,高树勋的新八军万余人出乎意料地发动起义,阵前倒戈,无异于釜底抽薪,给了平汉线上敌军以致命一击。同时,解放军对拒绝起义的敌三十军、四十军发起进攻,至11月2日,将其大部歼灭,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等17000余人被俘,至此,解放军取得了邯郸战役的全面胜利。
  对于高树勋起义在邯郸战役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这样评价道:“高树勋的功劳很大,没有他的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也不会失败得那么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师就被我们消灭了,只跑掉3000人。”[1]
  高树勋起义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非常重视,发来电报对起义表示祝贺,毛泽东主席在贺电中指出,马头镇距邯郸很近,邯郸系历史名城,因此命名起义为“邯郸起义”。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和争取国民党军队起义的工作,毛主席在亲自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号召“开展学习高树勋运动”。 高树勋起义及随后开展的“学习高树勋运动”,成为国民党军队中有爱国心、厌恶内战的广大官兵的一面旗帜,他们在此后的内战前线大批倒戈起义,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邯郸起义后,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高树勋所率起义部队在河北武安改编为民主建国军。在建军大会上,与会的《新华日报》太行版记者吴象对建军实况作了相关报导,并编印了《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特辑》,于1945年12月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
  行。[2]该书分两种版本,分别在解放区和国统区发行。在解放区发行的是正规版本,书名、版权页标示明确(图一),而对国统区发行的版本则伪装为《东周列国志》。这两种版本在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均有收藏,本文重点介绍其伪装版本。
  
  该书为32开本,长17.2厘米,宽11.8厘米,右侧胶订,油印本。从目录页到内文,其内容与正规版本完全一样,区别只在于封面、封底。封面以黑色单线围框的伪装书名“东周列国志”5字竖书于左侧,未作其它装饰,扉页也仅竖书大字楷书“东周列国传”(图二),版权页阙如。内文全部竖排,共57页,按内容分为四辑。首先以题为“邯郸起义”的前言介绍了邯郸起义的背景、过程。第一辑主要收录了与民主建国军的建立相关的内容,包括民主建国军的誓词,高树勋率全体将士致全国反对内战、力主和平民主团结通电,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民主建国军建军大会上的讲话,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上总司令高树勋、第二军军长乔明礼等的谈话,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贺电,包括毛泽东、朱德、刘伯承、邓小平及太行军区等的贺电。第二辑主要收录了被俘的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和他的三十军、四十军的相关内容。马法五在谈话中表示,四十军全体官兵一致要求和平,反对国民党进行内战,并望美国人民起来制止美军武装干涉中国内政。他盛赞高树勋的起义:“高先生的慷慨义举是很明哲英明的,因为这对和平有很大贡献,一方面可以促进和平,另方面停止了内战,使中国同胞少流了鲜血,多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元气。”另外还刊登了刘伯承慰问马法五、杨秀峰慰问西北军的报导,和原四十军、三十军官兵“呼吁和平,反对内战”的通电,他们同时感谢我军对其伤病员优待诊治,控诉国民党强迫他们打内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内战的阴谋等。第三辑刊发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铁的事实。第四辑记录了有关邯郸起义及我军平汉自卫战等内容。
  在共产党领导下出版的大量进步书刊对邯郸起义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度恐慌,他们采取种种手段,一方面扣押进步书刊,另一方面作歪曲事实、无中生有的报导,以掩盖真相,混淆视听,愚弄百姓。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进步书刊便伪装封面,或在敌占区的地下党员和革命青年中传阅,或由书商、书贩悄悄出售。伪装成《东周列国志》的《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特辑》一书就是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它的出现,鼓舞着更多的有正义感的国民党官兵放下内战的武器,走上革命道路,同时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们点燃了光明的火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时至今日,这本伪装封面的书成为半个多世纪前那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
  [1]邓小平:《对二野历史的回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刘刚范:《高树勋将军》,团结出版社,1995年。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