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乐亭县前炕各庄墓群发掘报告

作者:佚名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唐山市文物管理处
  乐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乐亭县;砖室墓;火葬习俗
  【摘要】2005年7~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对乐亭县前炕各庄8座砖室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一批瓷、陶、铜等各类质地的遗物;特别是辽代火葬墓的发现,为研究冀东地区的文化生活、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配合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唐山市文物管理处、乐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考古队,于2005年7~8月,对唐山市乐亭县前炕各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前炕各庄墓群位于乐亭县阎各庄镇前炕各庄村南200米处,此处原为一土丘,地势较高,后经多年取土,地势趋于平坦,现地表种植玉米、桃树等农作物(图一)。此次共清理8座砖室墓,出土瓷、陶、铜等不同质地的遗物20余件,分属第Ⅰ、Ⅱ两个区域,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层堆积
  
  第1层:耕土层。土质疏松,厚0.1~0.2米,内含近现代瓷片、铁片等。
  第2层:黄色细砂,土质松散,厚0.2~0.3米,含少量小砾石、青花瓷片等。
  第3层:黑色胶泥土,厚0.7~0.8米,土质致密且硬,含一些海生螺壳等。其下为生土。
  8座墓葬均开口在第2层下,打破第3层及生土。
  
  二、第Ⅰ区墓葬
  
  1、位置与分布
  第Ⅰ区位于前炕各庄村南200米,西侧为一乡间小路,东邻乐亭至大清河公路300米。此处发现2座墓葬,编号2005LQKM1-M2,方向均为东北—西南向,相距3米(图二)。这2座墓葬均被盗扰,其中M1保存略好。
  
  2、墓葬形制
  均为带墓道圆形砖室墓。
  M1,墓向210度,墓道为长斜坡,长1.8米,宽1.1米,南端深0.7米,北端深1.4米。墓门开于墓室南部,为券顶过洞式,券门高0.8米,宽0.5米,墓门两侧有2根壁柱,为两道竖砖并排立砌,残高1.1米,封门砖为卧砖错缝平砌,共计12层,高0.8米。墓室近圆形,南北长3米,东西长2.7米,从墓底到现存地表约1.4米;棺床位于墓室北部,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1米,南北宽0.8米,高0.25米,其上用纵砖平砌,后横砖对缝铺砌,内填土。墓壁以西壁为例,一层卧砖,一层侧立砖,再一层卧砖砌成,为一顺一丁砌法,计4组,后卧砖错缝平砌,叠涩内收,上部被毁,结构不详,残高1.2米;墓壁一圈均匀分布壁柱6根,为三道竖砖并排立砌。墓室内部及棺床残存白灰痕迹,推测与防潮有关。墓底无铺地砖,为生土面。墓葬盗扰严重,仅于填土内发现残白瓷碗1件及陶盆1件(图三)。
  
  M2,墓向220度,破坏严重。墓道已毁,尺寸及形状不详,只残存墓室北部砖墙。墓室直径1.8米,从墓底到现存地表约1.4米。墓壁为卧砖错缝叠砌,无铺地砖。在墓室西北侧有一盗洞。发现1件灰陶罐、1件灰陶盆,盆覆置于罐上,罐内有少许灰土,内含零星人类骨骼碎渣,推测为人类骨灰,同时伴出铜钱37枚。
  3、出土遗物
  白釉瓷碗1件。M1∶1,残,灰白色胎,釉色闪青,施白色化妆土,弧腹,圈足略外撇,内施满釉,有支钉痕迹,外施釉不及底,外底施酱釉。足径7厘米,残高5.4厘米(图八,6)。
  
  陶盆泥质灰陶,2件。 M1∶2, 可复原,宽卷沿,圆唇,斜直腹,平底,素面;高10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22厘米(图八,3)。 M2∶1,卷沿,尖唇内勾,上腹略鼓,下腹斜收,底略内凹,素面;高13.2厘米,口径30厘米,底径14.8厘米(图八,2)。
  陶罐1件。M2∶2,泥质灰陶,圆唇内敛,束颈,鼓肩,腹略鼓,下腹内收,大平底,底有一人工钻孔。高31厘米,口径23.5厘米,底径16厘米(图八,1)。
  铜钱37枚。均出土于M2,有“开元通宝”2枚、“至道元宝”1枚、“咸平元宝”3枚、“祥符元宝”5枚、“天禧通宝”2枚、“天圣元宝”2枚、“景元宝”1枚、“皇宋通宝”2枚、“至和元宝”1枚、“嘉通宝”1枚、“熙宁元宝”5枚、“元丰通宝”6枚、 “元通宝”1枚、“绍圣元宝”2枚、“圣宋元宝”3枚。
  
  三、第Ⅱ区墓葬
  
  1、位置和分布
  第Ⅱ区位于高速公路北侧辅路范围内,南距第Ⅰ区250米。发现6座墓葬,编号2005LQKM3—M8,墓葬方向均为东北—西南向, M3位于最南,为第一排;M4、M5和M6自东南向西北渐次排列组成第二排;M7、M8自东向西组成第三排(图四)。
  
  2、墓葬形制
  墓葬分圆形、长方形砖室墓2种类型。
  (1)圆形砖室墓 5座(M3、M4、M5、M6、M7)。形制大体相同,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
  M3,墓向200度。斜坡墓道,长2.1米,宽1米,南端深1.4米,北端深1.8米。在墓道南侧靠南端发现2块平砖,上置1件残瓷碗。墓门开于墓室南部,从残存推测为券顶过洞式,两侧各有一门柱,为二排平砖叠砌而成,残高0.5米,宽0.8米。封门砖为侧立砖人字形垒砌,残存4层,高约0.7米。墓室近圆形,北壁平直,东、西两壁外弧,南北长3.1米,东西长3米,从墓底到现存地表约1.9米;墓壁残高0.5米,砌法为一层卧砖,上一层侧立砖,为一顺一丁砌法,残存2组。棺床位于墓室北部,东西长2.6米,南北宽1米,高约0.1米;南部纵砖平砌,北部横砖错缝铺砌,为二层平砖叠砌而成,在其上发现少量棺木痕迹及人骨,从个体数量上分析为双人合葬墓,推测葬具为木棺。墓门后铺地砖大致为2排横砖错缝平铺,后3排纵砖对缝铺砌。在墓室西侧发现1件铜灯盏,1件灰陶盆(图五)。
  
  M6,墓向192度。斜坡墓道,长1.3米,宽0.9米,南端深1.2米,北端深1.8米。墓门开于墓室南部,残高0.8米,宽0.8米。封门砖为一层侧立砖起,上残存人字形立砖5层,高0.9米。墓室为椭圆形,南北宽2.4米,东西长2.9米 ,墓室残高0.9米,从墓底到现存地表深1.7米。墓壁以西壁为例,三层卧砖错缝叠砌起,上一层侧立砖,为三顺一丁砌法,计2组,其上部被毁,结构不详。墓底铺地砖从残存的北部推测,前部靠墓门处为横砖错缝,其后为纵砖对缝铺砌。棺床位于墓室北部,为铺砌一层纵砖,东西长2.4米,南北宽1米,高约0.06米,较为凌乱。由于墓葬盗扰严重,墓主人情况不详,在墓室内发现灰陶盏2件及玉饰件1件(图六)。
  
  (2)长方形砖室墓1座(M8)。
  M8,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砖室墓,墓向210度。墓道长方形,长0.8米,宽0.8米,深1.4米。墓门位于墓室南部,为券顶过洞式,高0.8米,宽0.9米。封门砖为卧砖错缝叠砌,计13层,高约0.8米。墓室长方形,南侧宽1.2米,北侧宽1.1米,长2.6米,高0.7米,从墓底到现存地表深1.5米。墓壁为卧砖错缝叠砌,至8层起券封顶,北壁内弧叠涩内收,与东、西两壁相交处转角,墓顶自南至北纵砖平砌一层。在墓门后侧发现1块素面平砖,靠近西壁处发现1件瓷碗,东壁处发现1件瓷罐。人骨架1具,仰身直肢,头南脚北,为30多岁的男性,木棺腐朽不存(图七)。
  
  
  3、出土遗物
  
  (1)瓷器6件
  钧瓷碗2件。M3∶1,敞口,尖圆唇,弧腹,圈足略外撇,足外削,外底有旋凸。内施满釉,内底有气泡,施青蓝色釉,细碎开片,外施釉不到底,釉厚处成泪痕,下露红褐色内胎。通高6.6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5.4厘米(图九,4)。M8∶1,敛口,圆唇,斜直腹,高圈足,足外削,外底有旋凸。内施天青釉,有细碎开片,外施釉不及底,露红褐色内胎。通高6.9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6厘米(图九,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