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王士珍旧居及其家祠

作者:崔伟丽 郭领娣 樊瑞平




  【关键词】正定;王士珍;旧居;家祠
  【摘 要】王士珍是正定县牛家庄人,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的旧居和家祠位于正定西门里中山西路两侧,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居中院和家祠均保护完好,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介绍了他的旧居和家祠的现状。
  王士珍(1861~1930年),字聘卿,号冠儒,正定县牛家庄人,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在近代史上,他和段祺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以其才识高下相别,又有王龙、段虎、冯豹之说。王家自明代从山西迁居正定,清朝乾隆、嘉庆以来屡试科第,为正定高门望族。到他父辈时家道中落。咸丰十一年(1861年)王士珍出生时,伯父王如松已死,没有子嗣,便把王士珍过继过来,第二年生父王如柏亦去世,士珍便与继母刘氏、寡母丁氏相依为命。两位寡妇恪守节孝,靠做针线活把王士珍抚养成人。他9岁入私塾读书,15岁投笔从戎,入正定镇台当兵,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由于其聪明能干、办事认真又富有军事才略,很得上司赏识,先后任清廷陆军大臣、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等职。1918年2月王士珍引疾告退;1922年又被任命为德威大将军,管理将军府事务;1928年6月,王士珍任临时治安会会长。在清末及民国初年权力交替频繁、局势动荡的复杂形势下,他积极协调各派之间的关系,为当时国家的相对稳定做出了努力。王士珍曾发自肺腑地说:“唯私心默祝和平统一早日实现。兵祸不作,举国宁谧,余得为一太平之民,安居乡里,于愿足矣……。” 1930年7月1日,王士珍卒于北京堂子胡同本宅,归葬于正定祖茔,享年70岁(图一)。
  
  王士珍旧居和家祠坐落在正定西门里中山西路两侧。路南是王氏双节祠,路北是王士珍旧居,分别于1905年、1920年建成,占地18亩余,房屋共计200多间。
  王氏双节祠规模较大,坐南面北,现存面积878平方米,分正院和东西两院,共有房屋40余间。祠堂正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青瓦硬山顶建筑,设正脊和博脊,明间辟一券一伏石门脸。门内是一所开阔整齐的四合院,院中央矗立着一座贞节牌坊,是为王士珍的嗣母刘太夫人和生母丁太夫人所立。牌坊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为青石质,四柱三间式,通面阔6.85米,进深2.07米。正中石匾额上镌刻楷书大字“诰命一品夫人王母刘太夫人丁太夫人节孝之坊”(图二),上首镌刻“表孝率礼蹈和”,下首镌刻“称诗纳顺”,落款为“中华民国九年夏历庚申年六月吉辰承嗣男出嗣男士珍敬立”。牌坊内侧正中石匾额上阴刻“钟郝垂型” 4字,落款为“民国九年庚申四月徐世昌题”(图三)。“钟郝垂型”出自一历史典故,《世说新语•贤媛》载,晋司徒王浑妻钟氏,为魏太傅繇曾孙女,与弟湛妻郝氏皆有德行,钟虽门高,与郝相亲重,郝不以贱下钟,钟不以贵陵郝,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这里用来比喻刘夫人和丁夫人两妯娌之间的相敬如宾、和睦相处。
  
  两位夫人受封于1905年。当时清廷调集两万余新建陆军在河北河间举行秋操,王士珍任总指挥,光绪、慈禧及朝廷大臣、各国使节到场观看。这次军事演习非常成功,大家对王士珍的组织指挥能力大为赞赏。慈禧大悦,召见王士珍,嘉赏有加,并破例授为内蒙古副都统,赏一品顶戴。朝廷为了表彰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了栋梁之材,特封两位夫人为“诰命一品夫人”。
  穿过牌坊,迎面便是面阔三间、宽敞高大的正厅。厅内正面为王氏宗祠牌位龛楼,内供王氏祖宗牌位。龛楼前分立四尊汉白玉石雕仙女像,像高1.5米,雕工细致,形态逼真。厅内四周墙壁上悬挂超度亡灵的壁画诗文和挽联、挽幛。最醒目的是当时军政名人、亲朋、同僚馈赠的手书牌匾共计72块,如徐世昌的“慈孝恭和”,黎元洪的“双节凌霄”,华世奎的“庸训同传”,曹锟的“水清玉洁”,吴佩孚的“松筠媲美”等。正厅外侧有耳房一间,是祭祀时盛放杂物的地方。西院则是师爷蔡寿山的住宅。蔡寿山为正四品衔,15岁起便跟随王士珍,直至王士珍去世,历时35年,卒于1954年,终年75岁。东院为马号,是使役人员和看守祠堂等佣人的住处。
   王士珍旧居原分东、中、西三路,总占地面积为10102平方米。三路院落分期分批修建。东院最先建成,后来随着王士珍官位的提升,财力增强,陆续修建了中院和西院。旧居整体布局以中院为主,每处院落自成体系,院与院之间以院墙相隔,有门相通。房基为青石墙体,磨砖对缝,青石台阶,院中方砖铺地。现东西两路已改建,仅存中路。
  中路为两重四合院。经过一个小巧玲珑的垂花门,进入第一重四合院。院内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单步廊,通面宽18.84米,通进深10.4米,东西两侧留有便道,可直达后院,即第二重四合院。后院正房面阔七间,进深二间,前出单步廊,通面宽24.65米,通进深9.01米(图四)。两重院的东西厢房皆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单步廊。以上建筑均为青瓦硬山顶,保存基本完好。两重院后为花园,园内有一凉亭,为面阔九间、进深二间、四面廊式建筑,现已不存。
  在宅院的二门上曾挂有王士珍自撰自书的对联:“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王士珍的为人处事由此可见一斑。
  王士珍为官多年,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智慧,完成了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他在江北四个盐场都有股份,年红利2万两银子,北京有轨电车公司是他创建的,同时又是房山石灰场、盐业银行的大股东。其经济来源主要是办实业所得。他用赚来的钱分别修建了居所和家祠,耗银40万两。据说王士珍身后遗产较少,只是保存了大量名人字画,但在“文革”期间被人塞进装满水的两个大缸内浸泡后销毁,实令人痛惜。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在王士珍旧居居住,撰写《中国近代史》。后来,正定县委机关进驻,“文革”期间迁出;之后由公检法机关进驻。1982年,正定县人民政府确定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县文物保管所收回,负责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
  王士珍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其本人与近代史上的众多历史事件紧密相关。他的旧居和家祠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而旧居及家祠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日前得知,深圳市正在修建展示国内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建筑的建筑博物馆,王士珍旧居作为河北省民国时期建筑的代表复建其中,这无疑更提升了其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
  如今,王士珍旧居及家祠已成为正定对青少年进行近代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摄影:樊瑞平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