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波士顿寓言:安·帕切特的小说新作
作者:[美国]约翰·厄普代克 作 张 蕾 译
帕切特最宝贵的主题——天命,或者用宗教的说法——神的召唤,在这部小说里集中通过肯尼娅传达出来,这样处理颇有几分危险。这个11岁的女孩太完美,有点不真实。她能够急中生智在大雪天里把妈妈散落一地的物品收拾起来;而当蒂普拄着拐杖行走太远体温过低倒下时,她又利用自己在童子军里学到的知识成功施救;在她与多尔一家初交的时候,她表现出一种超出自然的从容态度,性格明朗又勇敢。她的天命召唤就是跑——小说无趣的题目正是出自这里。她沿着哈佛的格尔登跑道全速快跑,不但超过了跑道上其他几个人,并且令他们完全停下了脚步:“现在所有跑道上的跑步者都停了下来,就像群舞演员停下来让位给独舞演员上前占据舞台。”她在跑,帕切特告诉读者,为了要超越“看到母亲被车撞倒的一幕……还有前台女孩宣布肯尼娅不能到跑道上来的话语”。她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善良,她想:“任何人要是真的很好心,很善良,就决不会只因为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就这么拼命。好姑娘不会要别人都停下自己在做的事来看她,但她想要、并且已经得到的,正是如此。”
她很快发现自己处在自由友爱的环境里,别人待她如兄妹,这一点对跑动中的肯尼娅并不比空气的阻力更大。哪怕是在她经历巨大转变考验的一开始,她就发觉“如果你是坐警车来到急诊室,人们都会待你很友善”。在这部小说里,肯尼娅遇到的人大多友善,并且待她越来越好。也许在这提倡多元化的21世纪,一个非洲裔美国孩子在她的成长中遭遇的挫折不像从前那么多了;又或许是安•帕切特本人心地纯良,描绘出一个理想世界,而不是现实中肮脏恼人的样子。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她的小说苍白无力,但作为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小说的寓意又超越了小说本身的多情善感。阳光洒在多尔家顶楼房间的地板上,肯尼娅第一次在这里醒过来,这一场面象征的不仅是一个11岁的孩子来到了一处更明亮更富裕的地方,而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得以沐浴其中的文明的曙光。
(责任编辑 沈维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