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美国“七十年代”作家作品选

作者:佚名




  在当今的美国,一批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正在逐渐崛起,成为文坛最具潜力的生力军,部分甚至已成为旗手和灵魂人物。与年事已高的文坛泰斗们相比,由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变革,导致了他们具有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从而看待世界的视角也与前辈有着根本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则在于文体上的勇于创新和作品主题更富有现代感和使命感。以下介绍的几位作家,均属于已引起广泛关注并有重要作品问世的“七十年代”佼佼者。
  乔纳森·萨福伦·弗尔(Jonathan Safran Foer),1977年出生于华盛顿州乔治敦的一个富有的犹太裔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在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时,即得到过文坛大师乔伊丝·奥茨的指导。虽然20岁才开始写作,但优越的家境使他衣食无忧地致力于文体创新,而不用以取悦读者、赚取稿费作为头等大事。所以,有评论认为,他是“七十年代”作家中最富有文体创新意识的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已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包括最知名的《有限:选自永久收藏品》、《本书未用字体说明》,主编了文选《群鸟聚集》。处女作长篇小说《一切都了然》(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一经发表,既叫好又叫座,不仅树立了他的个人风格,更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包括《洛杉矶时报》年度图书奖、《卫报》最佳处女作奖、纽约现代文库幼狮奖和美国犹太作家图书奖等,从此确立了他在新一代文坛的地位。该书的版权已被数十个国家购买,更被拍成电影。小说描写了一名年轻犹太后裔为追查家族史,在乌克兰遇见专事协助犹太人到东欧寻亲的阿列克斯家族。与阿列克斯家族的书信往来构成了这部触及东欧纳粹历史的小说。弗尔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极度的喧嚣与异样的紧密》(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得到的好评和市场支持又更上了一层楼,以题材而言可算得上是“9·11”伤痕文学。作者以想象力对抗暴力,对这个五味杂陈、难以形容的惨剧报以幽默、温柔与敬畏。跟《铁皮鼓》里的小男孩一样,本书9岁的主角名字也叫做奥斯卡,他父亲在纽约世贸中心大楼殉难后,留下一把用途不明的钥匙。多才多艺又满脑子奇想的奥斯卡一边构思危急时能拯救家人幸免于难的古怪发明,一边从中央公园跑到康尼岛,再绕回哈林区,寻访钥匙的来历。途中他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市隐于纽约的畸人,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某个事件的幸存者。所有的回忆震耳欲聋地回荡着失去挚爱的痛苦。深刻的内涵加上离奇的故事,让这部作品理所当然地成为稳居畅销书排行榜的市场宠儿。以下选登的《艰难的寻根之旅》即摘自他的长篇小说《一切都了然》。
  妮尔·弗洛伊登伯格(Nell Freudenberger),1975年出生,毕业于哈佛大学英语系,曾赴印度教授英文,担任过《纽约客》助理编辑。她的短篇小说《现实生活》曾获1998年哈佛校友奖。值得一提的是,容貌美丽的弗洛伊登伯格曾因为以下选登的《幸运的女孩》引起过轩然大波。首先,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她漂亮的面孔上,而忽略了她的作品,其次,当她的《幸运的女孩》发表在2001年《纽约客》新人专号上时,立即就有报纸抨击她只是凭借自己《纽约客》助理编辑的特殊身份才得以跻身《纽约客》新人专号,更爆料说有出版商已答应支付六位数的稿酬出版她尚未动笔的同名短篇小说集。弗洛伊登伯格一时间四面楚歌,好在之后正式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幸运的女孩》的巨大成功为她搏回了不少面子,成为她正式被主流文坛接纳的敲门砖。小说集中的故事大都描写旅居亚洲的美国人的异乡生活经历,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而且内涵深刻。弗洛伊登伯格本人曾于2004年5月应邀前往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并作了主题为《美国文学和社会》的讲座。
  艾丽卡·克劳斯(Erika Krouse),1973年出生于科罗拉多州布尔顿市,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文学及创作班,获硕士学位,作品散见于《纽约客》、《亚特兰大月刊》、《故事》、《犁锄》以及《山南度》等重要的文学刊物。她曾获露丝·恩德希尔小说奖,以及长条面包作家协会(Bread Loaf Writer’s Conference)奖学金和席瓦尼作家协会(Sewanee Writer’s Conference)奖学金鼓励,目前定居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布得尔市。她的第一部小说《有空来看我》为她赢得了帕特森小说奖,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奖,并被译成六国文字。以下选登的《有妇之夫们》发表于2001年《纽约客》新人专号。
  加布·哈得孙(Gabe Hudson)1971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市,毕业于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在布朗大学攻读美术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约翰·霍克斯小说奖。他的作品多半发表在《大西洋月刊》、《纽约客》、《乡村之声》、《McSweeney’s》、《Black Book》、《GQ》等主流文学刊物上。哈得孙曾服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预备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加海湾战争,以下选登的《致总统先生的一封信》出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集,描写的即是他的这段经历。作者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意在抨击战争的罪恶,虽然只是关乎海湾战争对当时的美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但对当下的美伊战争不无比照和引人深思的现实意义。该书曾入围年度海明威笔会奖,被《乡村之声》、《GQ》等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获得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颁发的苏-考夫曼奖,被译成七国文字,作者本人也因此被《绅士》杂志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新人作家”之一。目前哈得孙正在普林斯顿大学创作班任教。
  朱迪·布德尼兹(Judy Budnitz),1973年生于亚特兰大,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就读纽约大学作家班,学生时期即有作品入选25岁以下作家美国小说奖、年度最佳幻想与恐怖小说奖等。1998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凌空飞跃》,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次年长篇小说《假如我曾告诉你》入围2000年奥林奇文学奖,另有多篇短篇小说入围欧·亨利等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电影。以下选登的《奇迹》讲述一对年轻的白人夫妻在面对呱呱坠地的爱子浑身漆黑如墨这一残酷现实时所经历的猜疑、羞愧、愤怒等种种痛苦心理,细致地描写了种族歧视在人们心理的微妙体现。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