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法裔美籍女画家弗朗索瓦丝 . 吉洛
作者:欧阳英
年纪的增长并没有减弱弗朗索瓦丝 · 吉洛尝试新材料新画法的热情。从1980年到1986 年,弗朗索瓦丝 · 吉洛创作了“浮动绘画系列”。她把没有绷在画框上的未涂底子的大画布摊在地面上,使用丙烯颜料,以大刷子和辊子直接在上面作画。这种有别于她惯常做法的处理方式,给这个系列绘画带来了新气象。《鸟的标记》(1980年)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浮动绘画”的样品。靠顶端仅有的木杆支撑,绘有鸟的标记的画幅在风中飘动,形成别致的景象。请听弗朗索瓦丝 · 吉洛的叙述:“我的艺术并不想逃避日常生活的各种难题和实际状况;它是对抗恐惧的歌曲。我的浮动绘画就像战斗中的旗帜,吸引人们同绝望抗争并战胜混乱。”属于这类丙烯画的作品,还有《粉红色的仙人掌花朵》(1983年)、《胜利》(1984年)、《梦中黎明》(1984年)、《火鸟》(1984年)等,它们都具有与《鸟的标记》相似的符号般的形态,抽象的特点在美妙的色彩衬托下显得很鲜明。
尽管丙烯画有独特的效果和魅力,弗朗索瓦丝 · 吉洛还是更喜欢亲近了多年的油画。在她晚期的艺术实践中,油画占据着首要地位。那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她六十五岁以后绘画成就的作品大多是油画。只要看看《浪》(1986年)、《红峭壁》(1987年)、《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2号》(1988年)、《漫游者》《1991年》、《风中的橄榄树》(1993年)、《地下通道》(1994年)、《行将消失的漫游者》(1997年)、《流星》(2000年)等油画,立刻就会明白她的艺术生命依然活跃。在她笔下,抽象语言和具象语言分别动人地讲述着不同的事物。陷于悲伤之中的阿里阿德涅的形象闪耀着古典艺术的光彩,而那奇特美妙的形色组合则令人对流星划过的神秘天空产生无限的遐想。
或许是看到弗朗索瓦丝 · 吉洛至老不衰的创造力,法国政府从1988年起,多次授予她各种荣誉称号。如果毕加索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呢?
迪娜 · 维耶尼曾写下这样的一段文字:“我想到弗朗索瓦丝 · 吉洛时,一个生机勃勃的勇敢者的形象就涌上心头。这种形象,从她毅然决定离开毕加索的星系那一天起,就诞生了。”确确实实,与毕加索分手后的五十来年间,弗朗索瓦丝 · 吉洛尽力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才能,不单创造出一大批美妙的绘画,还写下了不少感人的文字。看着她手持画笔站在画布前凝神观察的样子,或是在麦克风旁兴高采烈地朗诵自己的诗篇的神情,你会感到投身于艺术世界的她是幸福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