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心声欲吐时(节选)

作者:小海永二




  小海永二(Kokai Eiji, 1931— ),日本诗人、散文家、教育家,东京人。曾任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大型诗刊《诗与思想》主编,日本现代诗人会会长。现任日本现代诗研究家国际网络中心主任。著作等身。代表作有《幸福论》、《日本战后诗展望》、《诗人的立场》等。《心声欲吐时》是他2002年12月出版的最新断想集,这里选译其中的一部分,文中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译者
  
  引 子
  
  思绪源源掠过脑海,
  向空中飘去,如云朵,
  如越过云峰的飞鸟。
  飘过去,如风,
  如响亮的回声,
  飘向未知的远方……
  这思绪之旅,
  如歌声,如彩云,
  如发自内心的口哨,
  不把它记下,
  就会虹彩般消失。
  我唯有多写多记,
  恰如一篇篇生命的纪实。
  
  人 的 分 量
  
  人的一生要有分量。
  不过,这分量因人、因时而有所不同,事实上并不是均等的。
  时代有分量,人也就有分量。反之,轻浮的时代,也就有轻浮的人。
  
  强 者 和 弱 者
  
  在这个世界上,人,常被分为强者和弱者。“弱肉强食”乃世之常态。
  尽管我多么试图否认这“常态”,但这试图却不能实现。于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与弱者为伍的人被瞧不起,而巴结强者的人则脸上有光。
  因此,弱者便意图脱离弱者群体而倾向强者一侧,弱者未必总是弱者的同伙。强者巧妙地利用了弱者中的这种心理,使弱者群体分化,使强者群体结成同盟,并建立本同盟享有特权的集团。这样一来,强者的支配地位日益牢固,而弱者则不得不甘心接受强者的驱使。
  
  把 握 机 会
  
  在欧洲的谚语中,听说有这么一句:“机会之神,前脑有发后脑秃。”这意味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在大学任教时,曾多次把这谚语讲给学生听。因为我自己过去就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失去了眼前的机会,即使后来察觉也为时过晚。因而,在人生中就不无遗憾:“如果当时抓住它就好了。”
  我把上面的话讲给学生听,不光是为了后悔,而是希望青年人在生活中充分领悟,不要失去那些仅有一次的机会。
  事情都有个机会。看错了时机,结果当然不好。“慎重、大胆地瞧准时机,当机立断”——这是我的人生观之一。
  
  谨 慎 与 冒 险
  
  在人生旅途,每走一步都必须倍加小心,慎之又慎。途中,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就隐藏着陷阱。如果没有这种防范意识,就有可能发生不可挽救的事故。
  即或如此险恶,人生有时依然需要决断。有时,明知前途存在失败的危险,存在预料中的悲惨不幸,可还得要冒险前行。
  即便有了万全准备,途中也往往会发生不可预料的事。我就有过好几次死里逃生的遭遇,而且都被我冲出来了。后来一想,真是太危险了。
  什么都有如命运注定似的。不过,时常注意选择慎之又慎的行前准备,毕竟不是错误。
  
  实 现 自 我
  
  人,只要活着,就会以任何方法力求实现自我。其方法和方式,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文学家有文学家的,公司职员有公司职员的,男性有男性的,女性有女性的,青年人有青年人的,父母有父母的,子女有子女的,都各自按照职业、性别、年龄、特性,有意无意地在努力实现自我。尽管采取的方法各异,但都在为证明真实的自我而拼搏。
  文学家或者希望写作的人,受着内心的激励而著书立说,也不外乎是为了证明自我的价值。
  
  无与伦比的瑞士人
  
  凭着我有限的亲身经历,要说人的亲切,瑞士人堪称无与伦比。意大利人和法兰西人都不是它的对手。当你走进满街的商店和超市购物,一下子就会强烈地产生这种感觉。也许正是瑞士国民的富裕和安定的生活状态,使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吧!
  如果我想写一本关于外国的书,毫无疑问,我只会写瑞士。
  
  不要相信口头承诺
  
  绝对不要相信口头承诺。因为从承诺到实现仅仅是说在口上而已。我就有好几次吃过口头承诺的亏。
  此外,即便对方打算履行口头承诺,但因条件变化很大,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因为常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我劝诸君不要轻易接受口头承诺,也不要期望它能实现。
  
  谨 慎 的 好 处
  
  谨慎,有好坏两种结果。
  过于谨慎,等于作茧自缚,周围失去轻松自由的气氛,自己把自己推上苦闷的境地。
  不过,保持一定的谨慎,对处事还是有必要的。谨慎,往往能产生促使事情成功的动力。
  
  与 书 共 生 死
  
  看着我书架上并排摆列的书籍,不禁大吃一惊。这些长年奔走购买收集起来的书籍,在我有生之年,是绝对不可能读得完的。
  面对这读不完的书山,我感到无可奈何,甚至黯然神伤,但我还是要坚持读下去。
  我始终下不了决心:把这些书都当旧衣服一样卖掉。
  我唯有固执到底:与那些书同生共死。
  
  有 光 必 有 影
  
  世界有光必有影。
  有趣的新奇事,梦幻般的未来,都如想象那样美好固然不错,不过,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正如科学进步,必然伴随着负面影响那样。看不到它的两面性,前途是危险的。
  
  女性最美的年龄
  
  我喜欢观赏年轻母亲领着幼儿时的姿态。在我看来,一个女性最美的年龄,当在三十五六岁至四十三四岁。我以为,只有在这个年龄段,才可能具有女性特有的成熟美。女性的哺育期已经结束,所谓的“空巢症候群”之类也远远离去,这时,才有可能实现女性自我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魅力更为充足,最为光彩,或具有这种最为光彩照人的可能性。
  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相比,二十来岁的女性,特别是日本的女性,也许是人生经验不足的缘故吧,总带有一种孩子气。即便是花,也是廉价的花。
  也许是我到了一定年龄,与二十来岁的女性在距离上越来越大,但以我的年龄和经历,已经见识过许许多多的女性,所以这委实是我的切身感受。
  女性之美——烂漫的开花期,当在三十五六岁至四十三四岁。
  
  坚持日日远眺
  
  远眺,不仅悦目,也能赏心。
  视线所及,如果是山顶高高的树梢,或是嫩绿的树叶固然更好,如若没有这般自然景色,只在空际扫描,那也足可以缓解紧张的心情。
  远眺吧!每天坚持,哪怕一次只用数秒钟的时间。
  
  晚年能做些什么?
  
  人到晚年,若要有人问我:“你今后打算做些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做些什么。
  人老了,肉体日渐衰弱。气力尚存,而体力多有不支,虽然活着,也已难成大事。因此,要趁着还“能做”,尽量做完一生尚未做完的工作。
  我现在正干着几项生涯中尚未干完的工作。等到这几项工作告一段落,我便可以安然瞑目了。如果在我瞑目之前还有时间,那时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负担。从那时候起,我才有可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晚年生活——与世无争;自由自在地生活。
  
  义务感和责任感
  
  要问是什么支撑我一直活在这个世界上,那就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我总认为,人的一生,如同走一条泥泞小路,是很漫长很漫长的。
  义务感和责任感,许多情况下是自己强加于自身的,自然我也并不例外。有所不同的是,尽管我也有强加于自身的时候,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主动承担的。因而,一切都归咎于自己,毫无理由归咎于别人。
  把一生看作艰苦的路程。有这种感悟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我无从知道。但我有这种感悟,而且我一直是在这种感悟下生活的一个人。
  
  “老丑”和老练
  
  人一上了年纪,运动神经就开始变得迟钝,身体内部的各个零件容易发生故障,这委实是恼人的事。不过,与它比较一下,大脑的活动,却显得日趋活跃起来。比如思考的强盛,与体力的衰弱相比,不就是鲜明的反差吗?
  老年人在性格上容易变得急躁、顽固而失去亲和力。这个现象,可谓之“老丑”。然而,能够发现类似毛病的,正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它说明思考力和判断力变得成熟、老练,正所谓有所失必有所得。
  至少在人文、艺术领域,只要不到耄耋之年,老化现象就显不出来。岂止如此,还不如说头脑更加清醒。感情也比某个时期更显丰富,虽然与青春期相比有着质的不同,但完全能与之匹敌。
  
  青 眼 和 白 眼
  
  绕着弯子说话,令人疑神疑鬼。说话过于直率,又容易伤害于人。于是,有人主张采取两者之间的说话方式。根据不同对象,有的宜用直率方式,有的则宜用绕弯子方式。
  但是,要说我喜欢哪一种,我倒比较喜欢说话人的直率方式。在绕着弯子说话的方式之中,或在不明确的说话态度之中,隐现着一种回避姿态。始终采取暧昧态度,总想着回避,是卑怯的表现。
  竹林七贤之一的晋代阮籍说,对自己喜欢的人以青眼相迎,对厌恶之人则以白眼相接(据日文意译)。对如此露骨的待人态度,也许有人怀疑“是否妥当”,但我私下以为,他的这种可说是正直的待人方式,应是一种巧妙的方式。
  青眼和白眼,当它自然地流露出来时,是无法抑制的。
  有时,即使对厌恶之人,也不得不要表明自我姿态,不得不自己决定自己的位置。一个人不能总是采取回避态度了事。
  
  幸 与 不 幸
  
  年轻时,我总认为只要生活中没有不幸就是幸福。
  过多地考虑幸与不幸,这种心理状态本身,或许就是不幸。反之,对自己的幸与不幸,根本不去考虑,泰然处之,这种状态,也许就是幸福。
  我把孙儿们接到书房里,看他们把这里当作“解放区”而自由地玩耍时,我立刻意识到了幸福。然而,对一般人来说,意识到幸福的机会总是不多,而总感到自己处于不幸状态的则是常事。所谓不幸,与其说是客观存在(虽说也有客观存在的不幸),不如说是主观意识。为此,某种不幸状态总是因人而异,有的感到这是巨大的不幸,而有的感到这是微小的不幸。也就是说,不幸的大小,程度的深浅、尺度,都是由主观而定。但是,人们在日常中意识到幸福的机会总是不多,正因为如此,“生活中没有不幸”这种意识状态本身,其实对人来说,就是一种幸福状态。
  
  合理化和正当化
  
  自我合理化和自我正当化,实为人的本性使然。人只要有良心,就要使自己的行为于良心正当,否则就不能安然处世。
  人的一生,必须始终重视自我合理化。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自我合理化,就有可能陷入“唯我独尊”、“夜郎自大”的境地,因而丧失自我,以致遭到不幸。
  
  孙儿们的秘密武器
  
  老人之所以感到和孙儿们在一起很快乐,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她)们的幼小可爱,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在他(她)们之间,能够感触到一种纯粹的生命的气息和光辉。这种纯粹的生命力,有助于爷爷奶奶们驱除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从意识到自己衰老时起,我就意识到和幼儿们在一起的时间特别可贵。和孙儿们在一起,心里便忘了自己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衰老。这也许是孙儿们身上所保有的一种强大的秘密武器吧!
  
  人存在的价值
  
  人,只有当别人需要你时才有存在的价值。保障人类尊严的根本理由也在于此。一个对他人毫无必要的人,即便活着,也只是打发“垃圾人生”。
  
  贤士保身之法
  
  身处浊世,贤士必须懂得污浊中的保身之法。贤士纵能指摘浊世之污,却不具涤荡浊污之力,结果不得已而死心。然而,即便死心,却又不愿甘心让自己在污浊中沉沦。于是,就学会了明哲保身之法。
  这虽为消极之举,但确为不得已而采取的自我防卫手段。
  我今天才算明白了那些遁世而隐入竹林者的心境。
  
  整理书库即整理人生
  
  整理书库,今天我更觉得是在整理人生。
  不需要的书,实在是找不出一本。也许是我希望那些书,在我死后会有用于他人吧!
  现在我常想,在我有生之年,该如何处理这如山的书籍。哪些该留给公共设施?哪些该托人保管?哪些该赠给友人?甚至想到了更具体的处理方法。
  该着手具体处理的时日已经向我迫近。为此,整理书库,委实是在整理我自己的生涯。
  
  我的价值观
  
  侠义心肠,献身精神,热情。
  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亲切,细微的关怀。
  有意识地发现才华并加以培育。
  一视同仁,友爱相处。
  全面综合的把握力,细心观察每个微小部分,考虑各种关系的平衡。
  正确的记忆力和直观的洞察力。
  灵敏恰当的判断力,麻利的处理事务的能力。
  ——这些,是时常在我心里翻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