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罗森堡夫妇的“谜底”

作者:哈 米




  寻觅中,最扎人心肺的就是苏多普拉托夫揭示的“牺牲品”那三个字。
  上述这位克格勃中将说,“我觉得在美国起诉罗森堡夫妇一案导致了反犹太复国主义情绪的滋长”。接着他承认:我们利用了这一点,成了苏联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宣传活动的有利因素之一”(这个理事会是苏联掌控的)。“老大哥”的这种贼喊捉贼的本领由此可见一斑。
  说到反犹,这并非希特勒的“专利”。它源远流长历程曲折,限于篇幅这里无法详述。简要说来,反犹浪潮及反犹大屠杀,早在中世纪,西欧各国就开始了。在俄苏,十月革命后到斯大林时期,或反对禁止或猖獗盛行,全凭政治利益所需而随时变动。列宁痛恨反犹主义。他在沙俄倒台之后十月革命前夕就向全国宣告,受尽沙皇制度压迫的犹太人已经解放了。斯大林也谴责反犹主义是极端的种族沙文主义、“最危险的弱肉强食现象的残余”。于是犹太人纷纷投向苏维埃政权,成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的最多数,俄罗斯人反倒成了少数。为排斥异己,1937年斯大林就发动大清洗把党内犹太同志一一除尽。1947年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出人意料地坚决支持犹太人国家,是因为想拉拢以色列。后来以色列日益靠拢西方,苏联随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二战”期间斯大林授权贝利亚企图利用两名被捕的“崩得”(犹太社会民主联合会)领袖成立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对方看穿其真正意图是想从西方骗取经济援助而拒绝,后来就被处决了。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另行设法成立后,领导人是犹太国家剧院的总导演、名演员米霍埃尔斯。他和费费尔(一个大间谍)被派出国去试探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对在克里米亚建立犹太共和国的反应,借此争取西方百亿美元的资金以补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他们完成任务归来,可直到战争结束,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事音信全无。1946年斯大林假借帮助犹太人,实际上是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政治、军事机构内部建立苏联的间谍网。追求自由独立的犹太人日益密切与美国的关系使斯大林不安,此时,指望国外犹太商人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也已落空,斯大林于是决定终止利用苏联犹太人知识分子加强与世界犹太群体合作的计谋,将帮犹变为反犹,并把它作为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斯大林对在犹太世界声誉日隆的米霍埃尔斯更是忧心忡忡,就决定让他从人间蒸发。1948年1月的一天,有人把米霍埃尔斯骗到一所别墅(说有一位演员慕名要见见他),注射了毒针,再将他扔到一辆载重卡车车轮下,伪造成一起车祸。那卡车驾驶员是一名克格勃特工。
  不必再记流水账了。这种种,用贝利亚儿子谢尔盖·贝利亚的话说:“从他(斯大林)的角度来说,这不过是政治游戏。无论是在他之前或之后,差不多所有的领导人都像开阀门一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利用犹太人这张牌。而且不仅仅是在俄罗斯这样。可以说,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成了所有灾难的罪人……要知道这是如此方便:利用由来已久的反犹主义。”
  罗森堡夫妇是犹太人。也许正因此,他俩付出了生命。
  
  没有疑问,信仰共产主义的罗森堡夫妇不是战争贩子而是和平信徒。跟当时所有左翼人士一样,认定苏联就是共产主义的实施者,是和平的支柱、人类的希望。因此追随苏联并为其服务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作为苏联间谍的罗森堡夫妇盗窃美国原子弹情报(事实上未曾盗到),我想,决不是为了让苏联去发动战争,而是为了遏制战争。
  当时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紧要关头,出生于1904年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后被誉为“原子弹之父”)被负责“曼哈顿计划”的戈罗夫斯将军(Gen. Leslie R. Groves)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主任。
  奥本海默预见到原子能用于和平的巨大潜力和用于军事的致命危险。他跟一大群持反法西斯主义与和平主义观点的科学家,都主张与同盟国家科学家中志同道合者分享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在各方平行掌握原子能秘密的基础上,形成国与国之间力量均衡,可以防止核战争,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世界各国的政策和改变历史的进程。物理学家玻尔甚至企图说服罗斯福总统有必要与苏联科学家交流曼哈顿计划的秘密,以便加速研制原子弹的进程。下面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奥本海默对这一主张是何等执著!1945年8月12日,美国官方出版物发表了有关原子弹装置的报告。事前,奥本海默和戈罗夫斯将军校阅了这份报告。但奥本海默拒绝在报告上签字,原因是,他认为报告里有虚假信息。而虚假信息将误导其他国家的原子能研究。
  由此看来,罗森堡夫妇窃取原子弹情报跟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对于原子能研究成果应与盟国共享的主张没有两样,只不过前者采取了间谍的手段。也许人们并不知晓,奥本海默诸科学家同样是秘密情报(给苏联)的输送者(而且是有效的)。这里需补充一下:为了获取原子弹情报,苏联派出了大批特工,通过与“左”倾科学家们的妻子结交私人情谊等等不露声色的方式,悄悄接近了奥本海默这些正直的科学家,神不知鬼不觉地让他们成了提供原子情报的源头。因为科学家们不是间谍,不能把他们出于良好愿望与同行交流(比如把研究情况告诉了瑞典科学家)视为出卖祖国的行为。
  而真正有效地把原子弹情报递送给苏联的是超级间谍克拉乌斯·福克斯,一名德国共产党员物理学家。1933年福克斯逃避希特勒迫害到英国避难,随后成为“曼哈顿计划”英国专家组里唯一遭受纳粹集中营威胁的人,因而受到奥本海默的特别信任,被允许接触与他根本无关的研究资料。为此,奥本海默还经常跟戈罗夫斯将军剧烈冲突,因为后者不允许把研究实验的综合性情报泄露给英国科学家。果然,福克斯成了苏联急需的绝密情报的有效提供者(另一名间谍是蓬杰科尔沃)。第一颗原子弹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组装成功仅仅十二天后,苏联就从华盛顿和纽约获得了原子弹装置的详细说明书。
  福克斯是1950年在英国被捕的。我没有找到足够的材料,因此不知他是凭什么法道避重就轻蒙混过关的。联邦调查局轰动全球的原子弹间谍案没有因他而发,反倒落到了不甚相干的罗森堡夫妇头上!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难以简单地断定“是”与“非”的。比如说,合法的不一定是合情的,非法的也不一定是非正义的。1979年1月7日,越南攻占柬埔寨首都金边,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侵略。但分外怪异的是,柬埔寨人却自此把“1月7日”定为国家假日,届时放假一天。它的另一名字颇为吓人:“大屠杀逾越日”。因为这一天,越南军队把柬埔寨百姓从屠杀了百万同胞的波尔布特血腥统治下解放了出来,瞬间结束了世界史上统治集团对自己百姓的顶级残酷的大屠杀。柬埔寨首相洪森(即“云升”)等国家领导人至今依然认定越南攻占金边不是侵略而是解放。
  罗森堡夫妇采取间谍行动,无非想助苏联一臂之力,帮它在原子技术方面赶上美国,好与之抗衡以求持久和平。事实证明,日后有了“蛋蛋”、有了核拳头的尼基塔·赫鲁晓夫,在1962年10月古巴危机之际,就敢挥舞着胖墩墩的手臂调侃:“嘿嘿,弄只刺猬塞到美国佬的裤裆里去!”大洋那边的“鹰派”约翰·肯尼迪也因有许多“蛋蛋”,就竖起食指龇着白牙警告:“你再不撤导弹,我动手了!”结果不管是北极熊还是山姆大叔,谁都不敢当真动作:这就叫相互制衡。
  苏联人说过,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为阻止共产党在中国获胜,曾准备使用原子弹。又说过,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不大可能对苏联进行核袭击,因为要到1955年,美英才能制造出足够核武器来消灭苏联。不知道这些仅是分析判断还是从情报中得知的事实。我只觉得,斯大林先生常常会制造一些假想敌来吓唬人,以利推行自己的路线。在下浅见:在苏美力量均等相互制衡时,核战不可能发生,因为谁也不是疯子。当“超霸”任何一方独占优势时,核战也不可能发生,因为没有必要。可怕的是那些诸如波尔布特之流的小国恶霸,核力量一旦落入他们之手,则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
  回到罗森堡夫妇身上来。那么,他们究竟是对是错?我试着自己回答:对他们所属的国家来说,错了;对他们自己的信仰来说,没错;对人类利益来说,无效;对我辈百姓来说,悲哀。
  末了再提一个问题:罗森堡夫妇为什么要帮苏联(在刚刚结束的战争中苏美是盟国)?因为苏联体制真的是造福百姓的理想社会模式吗?如果是,全世界有识之士为什么要齐声欢呼柏林墙的倒塌?
  
  【本文所据材料除在文内注明者外,分见:[美国]凯恩·博斯特尔:《FBI——联邦调查局档案》、[俄罗斯]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以上东方出版社)、[乌克兰]谢尔盖·贝利亚:《我的父亲贝利亚》(新华出版社),以及有关犹太人历史的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