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每周工作四小时

作者:艾 华




  然而,按照《管道的故事》一书的设计,“终极管道”的建立是以足够的本钱、充裕的时间、广泛的人脉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些,那如何建造自己的赚钱管道呢?换句话说,怎样借助“电子管道”修建水管式的原始管道,让收入像水一样源源不断?
  
  六、缪斯
  
  跟贝克·哈吉斯的“电子复合”管道不一样,另一个昵称为Tim的美国人创建了他命名为“缪斯”的网上商务模式,并且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从一个每天工作十四小时年薪四万美元的上班族,变成了每周工作四小时月薪四万美元的“新贵”(New Rich)。
  基于自己的传奇经历和其他成功案例,Tim破天荒地提出了“每周工作四小时”的观念。在全球普遍实行“每周工作四十小时”工时制度的今天,“每周工作四小时”听上去难以置信,带有浓厚的乌托邦味道,但是且慢——Tim不只是梦想家,他更是行动派;《每周工作四小时》一书也并不只是一本观念书,更准确地定性,它实际上是一本教你马上行动的实用书。全书以四个步骤来结构,就像交响乐四个坚实的乐章,而在相当于第三乐章“再现部”的“第三步——自控”中,Tim用“行为”再现了“第一步——定位”的“观念”。这一部分详细解释了Tim自创的“缪斯”模式,尽管“缪斯”模式借名于希腊神话中的灵感女神,使人产生“第六感”的联想,但Tim以分解动作般的精准,用实例展示了对“缪斯”进行寻找、测试和管理的全部过程。所有的细节显示,“缪斯”模式一点也不神秘,跟贝克·哈吉斯的“电子复合”一样,“缪斯”也是一种管道,一种基于灵感和创意的电子管道。在Tim看来,寻找、测试和管理“缪斯”的过程,就是“收入自控”的过程,也就是自动赚钱的过程。在全球化3.0的背景下,在印度已成为“世界办公室”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今天,Tim利用“地域差价/汇率差异”将大部分工作“外包”,自己则快活地周游世界——在安第斯山滑雪,在巴拿马潜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跳探戈,只偶尔上网进行远程工作,即便对“缪斯”的管理,他也是“缺席管理”。
  至少在Tim本人和书中所述成功案例的主人公的身上,人类的乌托邦梦想在全球化3.0时代,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通过伊托邦的形式实现了。Tim用了五年时间研究这些“新贵”——全球化3.0时代的亚文化群落,最终写成了这本英文全名为The 4-Hour Workweek:Escape 9-5, Live Anywhere, and Join the New Rich的书。告别朝九晚五,迈入新贵阶层,恐怕是大多数职场中人的梦想,而Live Anywhere,不仅是旅居世界各地,更是“住”在伊托邦——通过移动通信和网络而互联起来的“电子之乡”。
  伊托邦是瞬息万变的,有人为了抓住万变的瞬息,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这种永远“在线”的生存方式是Tim们摒弃的,他们最多只在伊托邦“暂住”,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一个个“失踪”的人。
  
  七、惰性
  
  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Tim设计并实现了又一个“美国梦”。Tim所描述的新贵阶层,目前只是全球化3.0时代的亚文化群落,中产阶级仍旧是主流文化人群——在纺锤型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中,中产阶级居于纺锤的中间,稳定和保守是他们的最大特征。在Tim笔下,相比于“中产”,新贵是“漂泊者”。新贵并非新贵族,他们不是那些住在城堡里的旧贵族的再生,与上流社会也没什么关系。《每周工作四小时》台湾版将New Rich译为“新富族”,以区别于“新贵族”,但无论是“富”是“贵”,传统的“富贵”已不能定义New Rich?Tim在书中说:“评判标准正在发生变化。固守在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中产阶级的定义新标准。而新贵正由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并非简单的金钱——下定义:自由的移动。”因为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工作原则是:想在什么时候,想在什么地点工作都可以,只要完成工作就行。
  然而传统有巨大的惯性,也有巨大的惰性。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与人们已经养成的惯性和惰性必然有激烈的冲突。在《每周工作四小时》的“引子”部分,Tim首先就写了一节“给心存疑虑的读者”,以便打消读者对“每周工作四小时”这一惊世骇俗观念的疑虑。在“我的一段故事&你需要这本书的原因”一节中,Tim又说:“如果你已经选中本书,极有可能你是不愿意在办公桌后坐到六十岁的人。”
  《每周工作四小时》开宗明义,号称是一本为你度身定做“生活方式设计”的书,其个人主义的思想基础和书中所述“新贵”的亚文化性质,决定了Tim不会从制度层面挑战现行的“工时”,但他对制度给人带来的惰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因为有八小时的时间要填满,我们才有满满八小时的工作。如果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两小时后停止手头工作,而工作又不能拖延,神奇的是,我们往往会在两小时之内完成所有这些工作。
  制度带来惰性,这一点在中国也许表现得更为明显:磨洋工、混日子、等退休、人浮于事、因循守旧、丧失创造力,等等。尤其突出的是光荣的“工作狂”,但“工作狂”真的“光荣”吗?除了极少数把工作等同于生活的真正的“工作狂”,又有多少“工作狂”是为了自身利益假扮出来的呢?即便不是假扮,“工作狂”在工作方式上是不是存在问题呢?
  在全书的第二乐章“展开部”——“第二步——精简”中,Tim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的“80/20法则”发挥和利用到了极致:百分之八十的成果来自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全球化3.0时代的信息污染,他提出了“低信息食谱”的概念,主张培养选择性忽视的能力,在工作关系和人际交往方面,他传授了“拒绝的艺术”。
  
  八、交易
  
  贝克·哈吉斯在《管道的故事》中让我们正视事实——世界上的“提桶者”比“管道人”多得多。因为提桶是我们父母跟随的、也是他们教导我们跟随的模式。提桶的模式告诉我们,在这个提桶的世界里,以下这些是我们一生所要做的:去学校学习如何提桶。非常努力地工作,争取提最大水桶的权力。从水桶公司A跳槽去水桶公司B,以便可以提更大的桶。从提金属桶转换提塑料桶、再转为提数字桶。梦想着有一天你可以退休,不再提桶。
  《每周工作四小时》将彻底颠覆我们的提桶人生。像《管道的故事》中的“管道人”一样,Tim也有教会其他人修建管道的冲动。在“引子”部分“我的‘劣迹’年表”一节的结尾,Tim以先行者的身份说:“我已经见到了梦想中的乐土,而且带来了好消息——那就是,你也能拥有这一切。”在创建好自己的“缪斯”管道、实现收入自控以后,你不用每天工作八小时,你也不用在办公桌后坐到六十岁了。
  《每周工作四小时》的第四乐章“尾声”——“第四步——解放”,教你彻底克服现行的工时制度和退休制度带来的惯性和惰性。怎样“失踪”,进行远程工作?怎样在无可救药的情况下辞职?Tim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秘诀。在这一部分,Tim还针对现行退休制度给人生带来的“延期生活计划”,提出了“迷你(mini)退休”的概念。所谓“迷你退休”,就是把小型退休分配到整个一生,而不是愚蠢地把休息和享乐一再延期,统统放到终身退休以后。那么,在“迷你退休”的时候,在“每周工作四小时”之外,你会不会因为惯性和惰性陷入“产后抑郁症”呢?你拥有了自由的时间,乘虚而入的不正是空虚吗?Tim教你填补空虚的招术之一是旅行,拥抱“移动生活”,也就是说,用时间的自由创造空间的自由。招术之二是:持续地学习和服务。学习一项新的运动和新的语言,给你的身体和眼界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服务是对待世界的一种态度:挽救生命,保护环境,或者像Tim似的当当人生导师。
  “人生不是一场竞赛,请一定放慢脚步”。在《每周工作四小时》的最后一章,Tim摘录了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患病女孩的电子邮件。那实际上是一首诗,“时间很短暂,音乐不会持续”这两句在诗中不断重复,提醒着所有活着的人思考如何活着。
  《每周工作四小时》以“定位”(Definition)、“精简”(Elimination)、“自控”(Automation)、“解放”(Liberation)四个步骤,谱写了一部二十一世纪的“新世界”(新大陆)交响曲。与捷克人德沃夏克的那部e小调不同,这一回是在e时代,由美国人Tim用文字谱写的E大调——电子(electronic)大调。Tim三十而立,在全球范围分身为企业家、旅行家、作家、大学教师、武者和舞者。如果利用他的昵称Tim与时间(Time)一词在形上的巧似,真可以称他为在e时代掌握了时间炼金术的人。
  “每周工作四小时”四个步骤的英文首写字母连起来,DEAL正好是“交易”。人生最大的交易,是和时间的交易。歌德《浮士德》所述浮士德与魔鬼打赌的故事,实际上是和时间做交易的故事。“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浮士德说完倒地而死,灵魂升天,你说他是赢是输呢?
  
  ([美]蒂莫西·费里斯著:《每周工作四小时》,徐慧玲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