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后宫轶事

作者:张志东




  辅佐帝王影响最大的,当属清代皇太极孝庄文皇后。这位深谙治国之道的女性,一生饱经沧桑,命运波澜壮阔。她历经三朝,辅佐两帝,为清朝的入关和政权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明朝名将洪承畴被俘后,皇太极想尽办法也不能使他降服。庄妃主动请缨,熬好参汤送到狱中,软语轻言,极尽温存,激发了洪承畴求生的欲望和改换主子的决心,为皇太极赢得一名难得的大将。就在准备进攻关内的时候,皇太极驾崩。为了争夺汗位,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长子豪格,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庄妃笼络各方力量,争取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多尔衮以大局为重,立第三方、她五岁的儿子福临为帝,并保证多尔衮摄政王的权力。多尔衮摄政后,豪格被幽禁而死,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也被贬官。多尔衮一时唯我独尊,权势熏天。在危急时刻,孝庄果断决定,下嫁多尔衮,用怀柔手段牵制摄政王的政治野心。多尔衮病死后,顺治亲政,孝庄太后授意顺治帝,命人彻查多尔衮,将多尔衮的不法行为暴露于天下。从此,孝庄太后辅助顺治开疆拓土,安抚百姓,巩固朝政。顺治病逝,八岁的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康熙初年,辅政大臣鳌拜独掌大权,傲视幼主。祖孙二人密谋,蓄养武士生擒鳌拜,兵不血刃地收复了皇权。其后,爆发了三藩之乱。孝庄太后和大臣分析战况,犒赏前方将士,鼓励后宫节约。当大部兵力投入南方应对吴三桂叛乱时,蒙古察哈尔部乘虚而入,直逼京都。就在君臣一筹莫展时,孝庄太后再一次显示了她超人的胆识。她一方面派人安抚,作缓兵之计;一方面组织贵族家兵,突击训练,投入战场,很快平息了北方战乱,使大清转危为安。康熙帝赞扬其太祖母: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同是清朝,在紫禁城内出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就是咸丰帝贵妃叶赫那拉氏。她有许多好听的名字,小名兰儿,曾被封为兰贵人,同治帝继位时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号慈禧。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咸丰帝尸骨未寒,她就发动政变,铲除八位辅政大臣,迫不及待地登上政治舞台,垂帘听政,独握权柄。在权力夹缝中求生存的同治帝,只得放纵情欲,时常微服出宫寻花问柳。四岁的光绪称帝后,慈禧再次垂帘听政。此时的太皇太后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慈禧虽未做过一天皇后,也未称帝,但她谋杀两帝,三度听政,坏事干尽,不仅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而且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有一首对联对其一生作了精辟的概括:“奇女子热面孔善结人缘一手遮天风风雨雨控驭中国多至半个世纪;妖妇人冷手腕暗含杀机三次垂帘忽忽喇喇奴役臣民将近四亿人口。”不过慈禧也并非一无是处。当年俄国在新疆支持印古什国独立分裂,朝廷大臣大多数都认为新疆乃不毛之地,舍去无妨,但慈禧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如果不是慈禧,新疆归属于谁,很难定论。
  
  三
  
  受封建伦理“从一而终”的影响,一般女性出嫁后,不管夫妻有无感情,都不敢提出离婚;即使丈夫去世,宁可守寡终身,也不能随意再嫁。然而,在王朝动荡不安的时候,一些贵为后妃的女性,因为夫君被撵下台或者遭到杀害后,为了生存,也迫于权臣和父兄的压力,再嫁给普通男人为妻。这种身份由普通到显赫,再由高贵到低贱的后妃,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折腾打击后,又沦落为别人的妻子,其内心的屈辱痛苦,只有亲历者方能体验得出。
  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皇后和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高氏姐妹,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斛律氏,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高氏姐妹都是父亲高欢为了控制皇帝,先嫁给皇帝为后,皇帝被杀后又做主再嫁他人的。北魏权臣高欢的孙子、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斛律氏和妃子冯小怜,则是随着北齐的灭亡,老大嫁作他人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时,对亡国的后妃肆意侮辱,同样的悲剧,在他孙子、静帝宇文衍的身上重演。宇文衍的皇后司马令姬,在北周覆灭时,也再嫁他人。至于清太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的再嫁小叔子多尔衮,则是维护儿子皇权的需要,做母亲的无奈选择。这种婚嫁,岂有幸福可言?
  王朝更替,后妃的灾难往往随夫君一起降临。覆巢之下,少有完卵。后妃群体中,有一种十分少见的现象,即面对改朝换代,少数后妃躲过了杀戮,得以苟延残喘,而最终被取代她们王朝的新帝王所纳,再次成为新的后妃。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出身官僚世家,在恶贯满盈的贾南风被废除后位不久,立为皇后。司马衷昏庸无能,少有主见,是有名的白痴皇帝,在别人的怂恿下,曾先后四次废立羊献容后位。命运坎坷的羊献容在惠帝死后,被十六国之一的前赵末帝刘曜纳为皇后。
  如果说羊献容一身两帝的经历十分罕见,那么北魏孝明帝元诩的妃子尔朱英娥,一生竟做了三位帝王的妻子,则是绝无仅有。尔朱英娥出生于部落酋长之家,祖父尔朱新兴在孝明帝和孝庄帝时地位显赫,父亲尔朱荣更是权倾天下。胡太后毒死元诩后,作为元诩妃子的尔朱英娥出家为尼。尔朱荣以讨伐胡太后为名,发兵将胡太后和刚继位的幼主元钊投入黄河淹死。尔朱荣一直觊觎皇位,但担心众人不服,只好立元子攸为帝。为控制元子攸,尔朱荣让女儿还俗,并逼迫元子攸立尔朱英娥为后。北魏被东魏和西魏取代后,控制东魏的高欢将尔朱英娥纳为太妃。高欢虽未曾称帝,但死后却被北齐的建立者、儿子高洋追封为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洋称帝,淫尽后宫,面对已出家为尼的尔朱英娥,欲火中烧,想霸为己有,遭到拒绝后,遂亲手将父亲的太妃杀死。真是一身侍三帝,结局更可哀。
  强迫活人为死人殉葬,是起源于奴隶社会的一种最惨无人道的丧葬制度。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命后宫未生育的女子约万人从死。《汉书》载:“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相继以后宫活人为专制帝王殉葬,至元代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并有四十名贵族宫女殉葬。《明史》记载,明朝建立后,从太祖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五任皇帝前后六十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嫔妃殉葬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在明朝,不但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宣宗死时,入宫才二十多天的郭嫔也随着殉葬。郭嫔写下遗文:“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当死之日,被殉葬者饱食一顿,与新君诀别,哭声震天。宦官逼迫殉葬女登上小木床,待她们将头伸进绳圈,即撤去木床,宫女们如长颈之鸟,挣扎气绝。明英宗朱祁镇对太子说,殉葬,仁者不忍也。从此结束了明朝活人殉葬的历史。到了清朝,仍用活人殉葬。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死后,都有人殉。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三十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灵柩之后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康熙帝深恶痛绝此恶行,下令废止殉葬。
  国家遭受沦亡,后妃们也难免成为政权的殉葬品。王莽身首异处,其妻子被掘坟戮尸;司马炎夺得曹魏政权,即把主持禅让的太后杀死;后唐庄宗李存勖亡国,皇后刘氏出家为尼,仍遭新政权首领追杀,被逼自杀;后唐灭亡,曹皇后投火自尽;北宋徽宗钦宗携宫人北迁,钱德妃不忍受辱,撞墙而死;南宋末年,崖山海战失败,杨太后率众嫔妃跳海自尽,元军从海里捞出十万具尸体,却没有得到一个投降的宫女和官吏。一向懦弱无能的南宋,在家亡国破的最后时刻,却表现出难得的悲歌慷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