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闲话三国人物(之三)

作者:谈 歌




  让人眼亮的陆逊
  
  读《三国演义》,感觉陆逊是个让人眼亮的人物。有一年在长安大戏院看京戏《白帝城》,京戏新秀宋小川饰陆逊,威风潇洒,飘然通达,一位古代英雄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树立在了舞台上。观众席上一片叫好。
  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张飞死后,似乎情节人物都没有了起伏,也没有悬念。刘玄德讨伐东吴,一路浩浩荡荡。先是杀败了孙桓,后是韩当、周泰,大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东吴简直一点办法没有了,眼睁睁这东吴就得亡了。谁知道这时偏偏跳出来了一个陆逊,真让人大开眼界。可不是,东吴自从周瑜死后,就没出过什么让人眼亮的爽气人物。跟张辽打的那一仗,孙权都亲自披挂上阵了,还让张辽给杀得大败。连江东的小儿都不敢夜啼了。不就一个张辽吗?你东吴真是没人了?现在刘备兵临城下,更显得东吴没人了啊。
  谁说没人了?有人,陆逊在这个时候闪亮登场了。
  蜀国举兵来攻,兵临城下,军情十万火急,东吴将官一败二败三败,这就给陆逊的出场做了声势上的铺垫。陆伯言就在这危难之际出场了。读到这里,仍然为东吴捏着一把汗,这位陆先生年纪轻轻的,行吗?不仅是读者担心,东吴上上下下的干部们也担着心呢。万一这陆逊是当年的赵括呢,只会吹大话,纸上谈兵,如果那样,东吴可就真惨了啊。古今中外,无论是军事上或者是政治上、经济上,凡是在这种危急时刻用人,都有点押宝的味道。当事者大话是吹了,旁观者可悬空着心呢。中国古时候的一个赵括,真是让人们现在提起来,还心里出冷汗。不能不说,一些纸上谈兵的人物,真是把后来人吓出毛病来了。报上讲过一个现代的例子,上个月的《齐鲁晚报》的报道,说某一家企业,在接连五年的时间里,连续亏损,工人们的工资发不出来,还贷款呢,银行的大门也吓得紧紧地关上了。银行的人说这家企业就是一个无底洞了。市里让这家厂子破产,可是工人们不同意。为什么?企业里还有他们的集资呢,不能都打了水漂儿啊。这个时候,一个姓李的年轻人站了出来,在全厂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一通演说,大讲特讲了他如何能够使厂子起死回生。工人们相信了这位李先生的演说,最后一搏吧,工人们几乎倾家荡产,最后一次集资,这就是押宝了。结果如何呢?一年过去,这家企业还是破产了。你说这位李先生,光练嘴皮子了,这多让人失望啊。
  可是陆逊没有让人失望,他一出场就把刘备杀得大败,一场火战,就使得蜀国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了。此时蜀国那边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没有跟着刘备去征吴,就算是诸葛亮跟着去,我想蜀国的失败也免不了。这一个陆逊,真是替死去多年的周瑜出了一口恶气。读到火烧连营八百里的时候,谈歌的心里不禁想到了当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想到了大概窝囊而死的鲁肃,或许刘备、诸葛亮作恶太多,惹动了天意,派下陆伯言,此人是东吴的救星。更是蜀国的克星。真是苍天有眼啊。周瑜在天之灵若有知,定会大大出一口胸中恶气。刘备啊,诸葛亮啊,你们也有今天?
  陆逊出场还有一个铺垫,即孙权对他还着实有些不放心。就这小伙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样子,行吗?可别误了事儿啊。这可不是菜市场买菜,二斤萝卜三斤芹菜,买亏了就买亏了。这可是大敌当前,儿戏不得啊。稍有闪失,我们东吴可就真的玩完了啊。这也怨不得孙权心眼小,这可是举国之兵的事儿啊,真是出了差池,东吴不亡国也差不多了。可孙权高低还是同意了陆逊带兵。孙权为什么能如此痛快地同意陆逊带兵前去与刘备决战呢?一则有阚泽这样的老同志从热情推荐到极力保荐(用全家担保,跟现在银行贷款担保差不多的意思),孙权心里总算有了些底。二则刘备来势汹汹,眼看就要兵临城下了,满朝文武也真无人可用了。用阚泽的话说,周瑜之后有鲁子敬,鲁子敬之后有吕子明,现在吕子明也没了,就剩下陆逊了。主子啊,咱们仓库里没什么了,您将就着用吧。孙权无可奈何之下,也就依了,行,老阚啊,听你的,就是小陆了。小陆啊,是好是坏,就你了。你可得争点气啊。你要是干好了,我叫您一声陆大爷。
  一锤子买卖?
  孙权也有赌徒的心理。
  就算是孙权豁出去赌了,可是满朝文武大都不放心,你姓阚的想干什么啊?怎么推荐这么个小子上台啊?你是不是收了这个陆逊什么好处了,你看你怎么一个劲地替他张罗,替他撑口袋啊。韩当、周泰这些老将都骂大街,完喽,完喽,孙老板怎么能使用这么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子呢?东吴完喽。
  这陆逊出场跟当年周瑜有些相似,可当年也就一个程普不服周瑜啊,现在一帮人在底下瞎嚷嚷。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陆逊这个小子威信太低,群众基础不行嘛。这个时候真是较劲,只要孙权稍一含糊,陆逊就得被撤职。
  读《三国演义》读到这里,许多读者都感觉陆伯言比周瑜当年难多了。按照一些评论者的看法,即当年周瑜的处境胜过陆逊的处境:周瑜那时候,东吴人气正旺,孙策留下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之时。而陆逊接手的时候,人气正弱,刚刚让刘备打了一个三战三负。朝中的许多文武大臣都悄悄地准备投降呢。周瑜那时候,他还有一群人帮忙啊,连诸葛亮也帮着,只是一群文官反对。反对归反对,那群文官在作战方案确定之后,就不敢再瞎嚷嚷了。可是陆逊这里,有一群人掣肘。文官怀疑。武将也怀疑。还有不断写告状信的,直到火烧了刘备之后.孙权才告诉陆逊:小陆啊,你真是不容易啊,我都替你捏着一把汗啊,那时我收到了不少告状信啊,我就不信他们(诸将皆上书言其懦,孤独不信)。
  不信就对了。
  谈歌却不能苟同上边那些看法,谈歌感觉陆逊的处境其实比周瑜容易。上边那些困难,我感觉大都是陆逊自己嚷嚷出去的,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陆逊为什么嚷嚷这些困难?这叫领导派活,我得把困难讲在前边。你孙老板别总觉得我陆逊挺容易的。细读《三国演义》,陆逊有比周瑜容易的地方。想想看,周瑜纵火,是在冬天。那东风不好找啊。可你陆逊是在夏天,放火的事儿,比周瑜容易多了。周瑜还得请庞统给曹操出主意,把战船都链起来,刘备不用啊,他的军帐就是一片片在那儿放着呢,只要有本事,你陆逊就可劲烧吧。
  放火的问题解决了,别的困难还叫困难吗?
  现在谈歌想说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时势造英雄。即使刘备三战三捷,东吴也还没有到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地步,东吴朝中还有许许多多文臣武将,为什么就把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给了陆逊了呢?我们分析一下陆逊为什么能够走出来吧?
  一、陆逊的父亲似乎是东吴一个不大重要的小官吏。虽然是这样,陆逊家里还是能跟东吴的上层领导说上话的。至少他家认识阚泽先生啊。如果陆逊的父亲是一个卖烤羊肉串的,那肯定另当别论了,你上哪认识阚泽先生去啊。就算你家开着烤羊肉串公司呢,就算你家烤羊肉串的生意发了大财。那也没有用。你肯定跟东吴的上层领导说不上话。陆家认识了阚泽,阚先生就可以往上推荐陆逊啊。东吴似乎有一个民主推荐机制,至少那时的民主推荐干部还管用,别说,像阚泽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