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黄金周制度改革后对旅行社业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任 萍




  摘要:文章通过对“黄金周”由来、内涵以及利弊的阐述,分析了“黄金周”制度改革后对中国旅行社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黄金周;小长假;旅行社;改革对策
  
  从1999年国庆节起,中国开始实施了每年三次“黄金周”的全国性的放假规定。当时为庆祝中国建国50周年大庆,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长假。之所以称为“黄金周”,一方面是因为为期一周的长假刺激了消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旅游业和其他有关行业带来了黄金般的消费;另一方面,这也是普通中国人与自己家人、亲友、同学、同事们难得的共有长假日,可以缓解人们紧张的工作压力,使人们得到休息和放松,也可以使家庭多些在一起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有着可贵的黄金般的价值。
  在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始料不及。据统计,7天内,全国的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八年后的2007年国庆,全国共接待游客已达到1.33亿人次人次,旅游收入559亿元。从“黄金周”飞速攀升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假日经济”不仅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观念的一次新变革。然而,由于缺乏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缺乏全国性的长时间全民统一放假模式管理,“黄金周”制度实施九年来,集中旅游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严重受损;交通拥堵,航班、铁路、汽运高度紧张,一票难求,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发生事故概率大于平常;供求关系骤然变化,导致旅游景点门票涨声一片,旅游费用增加;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在“黄金周”期间,除了最上层的中枢包括国防、外交及最底层的饮食购物旅游外,社会运作基本停顿一周时间……不少旅游者反映:“黄金周”出游根本不是享受,而是“受罪”。由此所带来的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也不能令人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实行黄金周之前5年,国内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22%,而实行黄金周之后,7年的平均增长率只有12%,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周的利弊及改革存废成为学者们激烈讨论的问题,完善“黄金周”制度刻不容缓。为了化解黄金周困境,消除黄金周的弊端,更加充分地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促进假日经济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家及时调整了法定节假日: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春节放假的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同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至此,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2008年是休假制度调整后的第一年,新的休假方案对国人的度假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对中国旅行社业的影响就更大了。
  要成为旅游者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由于休假制度的调整,春节过后直到国庆节,人们只有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四个小长假。虽然长达12天的小长假比以前的“五一黄金周”多了5天时间,但是每个小长假只有三天,时间太短, 人们出游后没有时间休息和恢复,对做家务和假后上班都不利,大多数国人只能选择中短途的省内游。除此之外,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固定的传统节日风俗,比如清明扫墓、中秋要与家人团圆等等,如此一来要占用一天时间,剩余的两天时间想要长线旅游,几乎不可能。与此同时,取消的“五一黄金周”长假正是欧洲长线旅游的黄金时节,这无疑又是对旅行社的重大打击!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很多中国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用轿车,面对短途旅游时,往往采用自驾车旅游的方式直接前往,并不会选择旅行社,这样也将减少旅行社的客源。今年清明节时大量成都市民自驾车出游,导致成都附近景点石象湖私家车爆满而不得不停在高速公路上,交警开罚单都开得手软。面对如此众多的短途旅游者,旅行社却无法将之组织起来,而长线旅游更是只能望客兴叹!尽管整体的出游人数同比去年增加不少,但由于占据营业额大头的国内长线游和出境游人数略有下滑,所以整体的营业额仍然下降。有关数据显示,旅行社四个小长假的营业总额只相当于去年“五一”的七成。
  从旅行社营业收入看,由于4个小长假不敌1个黄金周,业界普遍认为黄金周改革拉动旅游不明显,这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改革就意味着阵痛,如果旅行社不从中吸取教训,那么中国旅行社未来的发展道路举步维艰。休假制度调整后要想重新吸引游客,旅行社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第一,加强旅行社业务的多元化。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涉及两大方面,一是组织和接待团体包价旅游,一是接待和安排散客旅游。在包价旅游内容方面,并非所有的包价旅游都将旅游全程的食、宿、行、游、娱等全部包括在内。有的包价旅游的包价内容只含交通和食宿;有的包价产品在每日餐食中只包其中一餐;还有的包价产品只包交通等。而在散客旅游中也有不少散客是要求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根据小长假中短途旅游的特点,大部分旅游者在安排交通和食宿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旅行社完全可以大力推行这种小包价旅游,并不一定要是完整的包价旅游线路。目前我国不少旅行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太好,需要改进。
  另外,除了标准化旅游线路之外,旅游社还可以推行个性化服务,根据旅游者的不同要求来量身定做,设计旅游线路,以服务质量来真正赢得旅游者的信赖。例如二十四小时贴心服务;在旅游途中随时根据旅游者要求修改线路等。
  第二,加强短途旅游产品的设计,丰富短线游的内容,制定完善的更符合传统节日民俗更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旅行社必须正视新休假制度带给旅游的改变,制定有特色的民俗旅游线路。清明、端午、中秋都有其特定的民俗内容,旅行社需要将民俗内容适当地融入进旅游线路之中。如清明节的民俗内涵除了祭祀祖先及家人之外,还有清明寒食节以及清明踏青出游的传统,旅行社可以将旅游线路与之相结合,推出与美食相关的旅游线路以及踏青郊外的旅游线路。再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旅行社若能推出适宜全家出游的旅游线路,必定会受到欢迎。
  第三,充分调查旅游市场,掌握旅游市场的新动向,以做好应对准备,制定符合旅游者出游意愿的旅游线路。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假期临近时,有多少国人会选择出游?去哪旅游?选择何种方式旅游?愿意花多少钱旅游?这都是旅行社应当掌握的问题。今年十一长假临近时,全国假日办在新浪网上对消费者十一期间的旅游计划展开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都有出游意向,在60%希望出游的受访者中,仅有3%表示出境旅游。在这其中,22%的消费者选择港澳作为旅游目的地。在选择国内旅游的受访者中,北京以绝对优势领跑,有2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在将在北京旅游。在总游客数量最多的十五个省中,云南和海南两省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相当大,广东、河南两省对于外省市旅游者来说吸引力相对较小,约80%的消费者都是本省游客……这无疑对旅行社制定相关旅游线路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第四,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以及其他各种计算机预订网络接受预订和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将旅游线路上网,及时更新线路,并且适当推出优惠措施,如会员制度、积分制度等,让旅游者享受到实惠。除此之外,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宣传手段,还应当把旅游产品宣传到社区,甚至可以精确到每一户普通居民,改变守株待兔坐等旅游者的方式,争取更多的客源。
  综上所述,旅行社必须要正视新休假制度带给旅游的改变,积极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也才能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旅游学刊,2002,17(4).
  [3]全国假日办[R].1999年、2007年“国庆”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
  [4]黄金周利弊说和改革中国公众假期六大建议.人民网,2005-10-08.
  [5]黄金周旅游消费者出游意向调查分析报告.新浪网2008-09-25.
  
  作者简介:任萍(1980- ),女,四川彭州人,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