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
作者:高宇峰
关键词: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北帝诞仪式;民间游艺
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参与性,是佛山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盛事。北帝诞的兴盛同佛山祖庙在明景泰二年得到皇帝的敕封有直接的关系,自明清以来佛山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而“越人尚鬼”的风俗使得祖庙北帝诞吸引了全镇及四乡居民的积极参与,对佛山的社会整合与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是佛山民间游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具有完整的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是研究佛山历史活的教材;再一方面是北帝诞对佛山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一、祖庙的源流与佛山人对北帝的崇拜
(一)北帝的得道和崇拜的隆盛
北帝,又称玄武,真武大帝等,是道教最重要的神仙之一。北帝的来历和得道在《四游记·北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北帝原为玉帝一魂化身(或云三清),投胎净洛国皇后腹中,开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午时,从皇后左肋出生,取名玄元太子,十四岁元宵节观灯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修炼,四十年而成,玉帝封为“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天将,八十二化身。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廿五巡游天下,验查善恶……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我主兵败危难,祖师手持宝剑,带三十六天将,驱动风雷,把鞑子头目杀尽。后永乐帝下旨建造金殿,塑金身,起三十六殿、七十二宫。天下万民,纷纷而来,香火鼎盛,永受朝拜。[1]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造神运动,北帝的地位逐渐尊崇。北宋时被皇帝册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元代又册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现广州有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专门供奉北帝的“仁威庙”)。明成祖朱棣(1403~1424在位)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在夺权过程中,利用姚广孝、金忠等道士、术士为其出谋划策,制造舆论,夺取皇位后,更加利用道教徒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服务。在朱棣的崇道行为中,特别一提的是他对于道教真武神的崇拜。不仅亲撰《御制真武庙碑》、《御制太岳太和山道宫之碑》说他:“靖难”之所以成功,全是因为真武大帝的“阴翊默赞”,并大肆宣扬,歌颂其功德。[2]明成祖对北帝的礼奉,从此成为明皇朝的定制,明代各位皇帝都顶礼膜拜,使得北帝的地位极为尊崇。
(二)佛山祖庙的源流
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地带,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武大帝的神庙。祖庙相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首也”,[3]说明祖庙的历史悠久,且被佛山人尊崇为祖祠,因此得名“祖庙”。祖庙从建庙之初“地方数楹”,经历代扩建、重修,成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古建筑约3600平方米规模宏大、工艺精美、香火鼎盛的著名庙宇。千百年来祖庙一直作为佛山的象征而存在,以致有“不到祖庙游,不算来过佛山”的说法。佛山祖庙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赫地位与北帝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
北帝,司水之神,《重修纬书集成》记载:“镇北方,主风雨”,北京故宫钦安殿也把北帝作为水神供奉,每年立春、立夏等节令,皇帝都要进香祈求消除水患。而佛山位于珠三角腹地,河网密布,夏秋之际常受风灾,多水患,北帝“施北方之水,于五行居首,故其神最贵最灵”,[4]再者自北宋真宗以来北帝崇拜日渐隆盛,于是佛山故老请北帝坐镇古洛水旁的祖庙以绝水患、保家安民。
早期的祖庙是提供普通百姓上香许愿、祈求风调雨顺的民间祭祀场所,使祖庙得到全佛山人包括土著、士族、侨寓商人的认同,并“尊亲之至如天子”,[5]奠定北帝成为佛山祭祀系统诸神之首、诸庙之冠的地位,跟黄萧养起义有直接的关系。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农民起义军进攻佛山,北帝“显灵”布“鸟阵、蚊旗”助阵,“贼屡攻而屡败之,而相持累月弗退”。[6]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陈贽疏奏朝廷禀明事由,景泰皇帝于是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并赏赐匾额、对联,从此佛山祖庙正式列入官祠之列成为“国朝祭典”。其后由于官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乡绅侨民的认同,以及一系列 “劏仔石”、“圣榕”等北帝显灵的故事,祖庙也变得越来越神圣,其正统的地位,有求必应的灵验,逐渐超越一般的神庙成为佛山人心目中的精神寄托而独享尊崇,祖庙三门的对联“廿七铺奉此为祖,[7]亿万年唯我独尊”,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祖庙在佛山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分量。
二、佛山传统北帝诞仪式及其功能
(一)北帝诞仪式的形成
三月三北帝诞是一年当中北帝崇拜仪式中最隆重的一种。中国人相信神和人一样有生日,为酬谢神恩,每逢三月三北帝诞辰的日子都会举行隆重的贺诞仪式。佛山祖庙北帝诞的起始时间已不可考,现存祖庙三门内石碑《重修庆真堂记》记载:“自前元以来,三月三日,恭遇帝诞,本寺奉醮宴贺。其为会首者,不惟本乡善士,抑有四远之君子……供具酒食,笙歌喧阗,车马杂逯。看者骈肩累迹,里巷雍塞。”这块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的碑记描述了元代以来祖庙三月三北神诞活动的盛况。烧香、拜神、祈福、演戏酬神,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不仅有本地居民,而且还吸引了附近各乡镇的信众前来,贺诞的人群把“佛山村”狭窄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佛山地处偏僻的南疆,开发的时间较中原地区晚,据史料推测土著居民聚居“佛山村”大约在唐初形成。至北宋晚期,中原士族大量南迁定居并在此地繁衍生息,为佛山的乡镇化发展奠定人文基础。而祖庙北帝的存在,对维系乡民乡情、团结部族、提供精神保护等起了关键作用。因此三月三北帝诞不仅仅负载这人们祈福娱神的功能,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发挥整合社区、维系亲情的作用,受到乡民的重视,达到欢乐和谐的作用。
(二)北帝诞仪式的内容
祖庙三月三北帝诞的仪式包括:赴庙拜祭、贺寿开筵、烧大爆、演戏酬神、北帝巡游等。烧大爆是在北帝诞次日举行,北帝巡游是和北帝坐祠堂相结合的仪式也不是在三月三当天结束。再加上演戏酬神,可以推断出北帝诞仪式至少三四天才结束。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一《佛山赋》写道:“故乡人于是日也,香亭所过,士女拜瞻,庭燎彻晓,祝寿开筵,锦衣倭帽,争牵百子之爆车,灯厂歌棚,共演鱼龙之曼戏,莫不仰神威之显赫而报太平之乐事者也。逮所游既遍,而真君亦返辕登座,代造物以成岁功矣。”由此可见北帝诞的盛况,而烧大爆和北帝巡游更是将仪式推向高潮。
1.烧大爆和抢花爆。烧大爆就是在祖庙门前燃放爆竹以享神,还包括抢花爆的习俗。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详细描述了这一盛况:佛山有真武庙,岁三月上巳,举镇数十万人竟为醮会,又多为大爆以享神,其纸爆大者径三、四尺,高八尺,以锦绮多罗洋绒为饰,又以金缕珠珀花叠子及人物,使童子年八、九岁者百人,倭衣倭帽牵之,药引长二丈余,人立高架上遥以庙中神火掷之,声如丛雷。震惊远迩。……凡三、四昼夜而后己。[8]
大导演徐克在电影《黄飞鸿》里再现了佛山抢花爆的习俗。抢花爆其实是抢花爆炸开始飞出的小铁圈,就像今天的橄榄球运动,讲究相互间配合与掩护,抢花爆者多以集体为单位,有人数限制,一般是由宗族或会馆的人员组成大约二三十人的队伍参与。人们相信抢得花爆的人,来年一定得到北帝的赐福而“生理饶裕”,所以人人奋勇争夺、场面热闹非常。烧大爆的欢庆场面在今天已经难以见到,根据学者罗一星的观点:北帝诞烧大爆的习俗跟北帝降生之时,“瑞星天花、异香宝光,充满王国”[9]。烧大爆习俗讲究彩头,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迎合了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凑热闹的习性,其轻松欢乐的气氛,富有竞技运动性质,给仪式活动带来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