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观灯?转灯?

作者:李惠芬




  摘要:民俗是一个地方的活的化石。罗城乡的“转灯”活动既有神奇的传说,又有古老的玄机;如今又是人们怡情、悦性、游戏的重要方式。文章展示这一地方民俗风貌的同时,旨在保护、弘扬地方文化遗产,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关键词:罗城;黄河灯阵;转灯
  
  罗城,又名沙碗堡,或叫沙湾堡。“设在黑河北。土城周围二百长,开东门,东至胭脂堡二十五里,西至镇夷二十五里,南至红寺坡十里,北至边墙一里。”是甘肃省高台县西部地区的一个小乡镇,现有人口13000余人,11个自然村,是笔者的故乡,那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平坦,南北依山,中间黑河水静静地流过,生活在那里的人民焦枯,自足。
  正月十五逛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罗城乡这一活动又被称之为“观灯”,虽然距离城市很远,交通不方便,但是每到元宵佳节,大街小巷,到处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人,那些灯笼的制作者,便更是精心,为了这一天,几乎绞尽了脑汁,每年的灯笼既要随国家形势,又要做到妙趣横生,很是辛苦。而对很多观灯者来说,则有时也感觉很是乏味,年年如是,到底还是不能给人新奇之感。
  而笔者的家乡——罗城乡的正月十五,除了家家门前越来越精致的花灯外,十五的习俗又有了别样的情致:转灯。据笔者查阅这种民俗很早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记载,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几乎绝迹。
  《高台县志》这样记载:“县城和部分村还盛行‘灯杆会’,即以绳子将灯杆相系,插在平地上,布成迷宫,外层留进、出口,让人们观灯破阵,融娱乐和智力游戏于一体。黑河北岸的五坝、六坝,灯杆会设在黑河之畔,元宵之夜,花灯高悬,冰河辉映,再辅以秧歌、龙灯,热闹异常,令人陶醉。”这里所说的“灯杆会”如今在高台县的其他地方已经失传了,只有罗城乡还保留着,但活动的地点已经变了,由于现在人们居所离黑河很远,所以已不在黑河之滨了,而是选在任何一块离村庄较近且空旷的场地上。
  
  一、“黄河灯阵”的传说
  
  据老人讲:黄河灯阵源于隋朝,传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乘龙舟下江南,路经扬州地界,此时正值元宵节前一天,由于路途劳累,隋炀帝即下榻于扬州府行宫。皇上突然决定在扬州过元宵节,这可难为了扬州知府,为了讨皇上的欢心,大家想尽了各种办法:有人提议找一班舞女,可隋炀帝一介莽夫,听不懂唱的什么,再说皇宫里有的是能歌善舞的女子,跳舞恐怕他不乐;有人说那就让皇上乘龙舟串游扬州城内的大街小巷,一来观灯,二来欣赏扬州水城的夜景。可太监说皇上就是坐船坐累了,才在这里歇息的,恐怕他也不想上船,再者,大街小巷的灯笼千篇一律他会厌烦的,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既不游街串巷,还要观赏各式花灯。而扬州城是水城,不坐船是到不了大街小巷的,为此大家都犯了难。
  眼看明天就是元宵节,情急之下,一位官员说他有一个想法,把各式灯笼用木杆挂起摆成一个灯场,请皇上在灯柱间转赏。话是说出去了,但如何设置他心中却没底,回到家中,他府上的佣人正在给他的孩子讲《封神演义》的故事,讲到:三肖娘娘为报仇雪恨而摆下黄河大阵,此阵无人识别,更不用说破阵了。此阵惊动了玉虚宫的元始天尊,天尊亲驾前来观阵,看到阵法奇异,前所未有,各路神仙望而生畏。远看一大阵,近看内藏八小阵,阵阵相通,藏头露尾,心中十分惊讶。当他听到此处,便快步走进书房,关上房门细心琢磨:何不借用黄河灯阵来布置?于是他取九曲黄河之玄机,供三百六十正神设置灯场。整整一个通宵总算构思成熟了。第二天一大早,他早早来到知府家中如此这般说了一阵。他在城市中心选好场地,用竹竿做灯柱,上面左右各挂一灯,他将灯竿一排排栽置好后,为了防止游人走叉道,又把灯杆用绳子串起来。
  元宵节的扬州城内烟花爆竹,五彩缤纷,锣鼓喧天,震耳欲聋,万盏灯笼齐燃,照得扬州城内如同白昼。扬州知府恭请圣驾前来赏灯,当皇帝行至灯场门口时,看见彩门上三个醒目大字“黄河阵”,心中犯了难,心想:看来今日被邀来观灯是假,破阵是真,这黄河阵,连神仙都奈何不了,我如何破得?他犹豫不前。
  这时锣鼓声大震,两条巨龙冲入阵内,上下翻滚,钻来窜去,畅通无阻,在灯光辉映下显得无比威风。一刹那,游遍了各个角落后出了阵,皇上大悦,十分不觉产生了徒步转灯的念头。
  却说这黄河灯阵,一经点燃,发出异光,直射九霄,照亮了南海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宝座,观音手持阴阳玉净瓶,仔细一看,大吃一惊:何人又摆下“黄河阵”?她驾起祥云,顺光而来,到扬州上空一看,果然是黄河阵图,她观天象发现人间天子隋炀帝驾临扬州。今日正值元宵佳节,原来炀帝在此转灯,光源是黄河灯阵之异光。观音暗想:炀帝老儿自登基以来不思百姓疾苦,只贪酒色,今儿我要戏弄她一番。于是随手摘下一片玉净瓶中的柳叶儿撒下,随即变成一群江南美女,游人灯场。此时灯场内人头窜动,人流中央夹杂着打扮得分外妖娆的江南女子,美若天仙,一个个令人陶醉,炀帝此时心花怒放,来不及叫上随从太监,快步走入灯场。他一进入灯场,两眼只顾看美女,不想眼前有绳当道,他急于抓住美女,但这些绳子解不开,扯不断,过不去。看人家窜来窜去,畅通无阻,就是他处处受阻,不得不随人流走,这才不受阻了。但他走到这里,美女们到了那里,还不时地翘首弄姿,他不停地追,但总是追不上。约莫过了两个时辰,累得炀帝气喘吁吁,美女们夹杂在人流中走出灯场了,炀帝追来,一道亮光一闪,美女一个个都不见了,他立即找来知府问是何人制作灯场来戏弄他的,知府无以应答。因为别人未曾看到什么美女,只看到天子在灯场里与民同乐。这也是做者无意,苍天有眼,戏弄了炀帝。从此就有了炀帝玩群花的故事。
  后隋炀帝将此图带回宫中,每到元宵节,必摆黄河阵,灯场成了宫中的娱乐点缀。由于炀帝只带走了灯场图,而未带走人,所以黄河灯阵便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黄河灯阵来源于民间,是一种既能娱乐,又能怡情的习俗,在家乡,它一般是先找好一块空地,然后按照灯阵图挖好小坑,栽置上灯杆,然后在没个灯杆上挂上一到两个灯笼,灯杆大多是乡亲们自己捐的,尤其是那些希望来年生儿育女的,为了求子乞福,便要捐灯杆以示诚心,已经生养了的,为了感谢上苍,便要多捐几个,那些家里有病或灾的,更是自觉,这样便有了材料,大多是自家的树上砍一些枝桠便可,而灯笼也是家家做的,以前由于条件限制,大都简单一些,如今不但是应差,更是比美,所以已是精致了,布置灯场的一般是村里的老人,他们依照自己珍藏的图纸,确定场地和灯杆位置,一般由年轻人出力去做。具体布阵方法一般不外传。
  
  二、黄河灯阵的布图情况
  
  从灯阵图的说明来看:它是以《封神演义》中的三肖娘娘为报仇而设置的“黄河阵”为依据,以《封神演义》的“三百六十正神”为灯柱,每盏灯代表一位神仙,据说为破此阵“元始天尊”动用了“三百六十正神”。此阵共设一大阵,八小阵,阵阵相通,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