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谈南唐后主诗词的灵感之源
作者:高 琛
关键词:李煜诗词;自身性格;生活环境
意大利的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即感觉——抒情的表现。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也就是将感觉内化为灵感,即灵感之源。感觉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反映,也就是对客观世界以人类的视觉为基础的意识反映。环境、生活经历、个人修养等都对艺术创作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方式所激发的灵感予以决定作用。在诗词的创作中,感觉所成就的灵感是塑造作品形象、抒发感情的决定因素之一。创作中的灵感不仅是彰显美丽和排遣娱乐,也可以理解为是艺术家个人对生存现状的理解感悟及其价值观与人生观蕴含在尊重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南唐后主运用理性思维将感觉升华为灵感倾吐出美轮美奂的诗词,使我们对一国后主在“五代十国”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动乱时代,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即李后主。他的父亲李璟文采飞扬在诗词作文方面均非常了得,从小熏陶造就了他风流倜傥的诗人气质。然由于即位前生活苦闷、在位时雄韬伟略的欠缺、先贤能人的匮乏一直处在无助无能的消沉压抑中。亡国后,命运走到了尽头,悲哀与悔恨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其推至阶下囚直至用药毒死。纵观这些诗词,首首都是其性格、社会与命运的写照。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共有兄弟六人其居第六,按照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和帝王的世袭制度,长兄弘毅名正言顺为太子。且李煜本无意角逐政治,但由于常受到弘毅的猜忌,精神压抑。弘毅的城府很深,对于有可能和他争夺王位的人,从不留情。后主目睹了宫廷的骨肉残杀更是郁郁寡欢对此无意,为避此杀身之祸终日自甘寂落另寻所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在公元925年(北宋建元二年)25岁的李煜登上了皇位,可这是别无选择所为,他的五位兄长均先后死去只由他继承复业收拾一团糟的残局。一切似冥冥中注定的因缘。即位之前,国势大去受尽凌辱。据《宋史南唐世家》记载,只是一界文人的李煜,治国整军一无是处又性格内向怯弱,更是在劲敌前卑躬屈膝忍让退却,维持微微在即的南唐残土。《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公元475年,宋将曹彬攻下金陵于第二年到达汴京将后主俘虏。此后三年开始了凄凉屈辱的生活,天天“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更为甚者其爱妻被召入宫后受到屈辱遭遇。《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狱中,反复省思自己的过失与思念故国的疆土。后于978年42岁时,被宋太宗赐药毒死。
自身性格、社会、命运给予其不凡的生活经历,赋予了无限灵感,终酿制出有口皆碑的艺术成就。在这几十首诗词中其才情是不言而喻,可是仅此一翻热情根本无法力挽狂澜,生性风流迷恋花绿且不思进取在首首诗词中可以丝丝感应。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