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谈高职院校开展美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作者:黄晓梅

奏、旋律组成的乐章,由此引导同学们的情绪同节奏、旋律一起运动,听到的不仅仅是节奏与旋律,而是透过由呜咽、悲泣到咆哮怒吼的黄河的节奏,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形象。这是中国民族不屈不挠,由悲泣到怒吼、反抗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提高欣赏水平。
  4,故事法。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背景,或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有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性格,或是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之前,用故事法讲述故事的背景或主人公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如欣赏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前,我首先叙述这个悲惨的爱情故事,让同学们进入适当的心境,当优美的音乐奏起,结合这个受封建旧势力压迫的爱情故事,就会产生一种更好的效果,引起共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朗诵法。这种方法最适合用在文学美欣赏教学中,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具有美的综合性。自古以来,吟诗、诵读文章是学习文学的基本方法。在美育课中,老师对文学作品的诵读、朗读可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平仄与押韵、声音的和谐。通过朗读,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文中的音乐美、色彩美。朗诵法在教学中应用比较灵活,可以分为老师朗读,学生独诵,分组朗诵,或分男女生朗诵,以及齐声朗诵,还可以配乐进行朗诵,形式多样,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学美的丰富内涵。
  6.演示法。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音乐、美术、书法等审美教育中适用。如在给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为了使学生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有个直观的了解,将几种方法分别演示,让学生体会、比较各种唱法的不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又如在民族器乐欣赏一节里,我在课堂上用古筝演奏《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给同学们欣赏,注意整体与分段结合,并加以阐述,使学生从音乐声感受春风和熙、天水一色、皎月当空、花月相映、鱼舟晚归的动人画面,由此从内心领略音乐的内涵。
  7.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通过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展览馆、大自然等场地,通过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中比较常用。如在讲述完自然美的内容后,组织活动,带领学生去看山看水,去观园赏园,使学生感受园林千姿百态之美,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灵秀、雄伟、壮丽之中接受最直接的熏陶,培养美感,培养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又如在讲述美术内容后,带领同学们到艺术博物院、美术馆参观,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总之,在人类的生活、文明、智慧已经开辟了追求美的理想的广阔前景的今天,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充分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审美教育。只有不断探索,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实施美育,才能使我们的高职生明是非、辩善恶、知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审美对象做出科学的评价。成为以善为美,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