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港剧《金枝欲孽》浅析

作者:郝 晋 杜 沁

嚼着、欣赏着自己的心灵之痛,感受着与周围人的隔膜和距离,另一方面,她们也渴望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期待现实之外的理想境界。不然,为何如妃会珍视同孔武的患难之情,为何玉莹又会因安茜的开导、帮助而深感欣喜。只是,人们都太害怕受到伤害,害怕被拒绝,害怕被欺骗,不相信别人的真心,也拒绝付出自己的真心。“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这似乎成了现代人自我保护的准则。于是,我们靠得这么近,心却离得那么远,缺失了交流与沟通,我们之间有着一道永远越不过的鸿沟。
  其二,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种种社会道德危机。《论语》有云:“人无信不立”,而《金枝欲孽》呈现的却是一个虚情假意的世界,诚信成了人们谋算人心、争名逐利的幌子。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到处充斥着“诚信的危机”。经济方面,造假、售假、违约、失信、欺诈等行为随处可见;政治方面。虚报瞒报、欺上瞒下、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朝令夕改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连文化清静之地也净土不再,抄袭、剽窃、盗版、假文凭、假职称、学术腐败等丑闻不绝于耳。诚信的危机正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各个方面蔓延,不但严重制约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还日益渗入人的心理意识,使人们交往陷入相互猜忌、隔膜、防范,甚至相互敌视的状态中。
  我国如今的“诚信危机”是社会转轨时期旧的价值观向新的价值观过渡出现的问题。在传统道德观念里,我们一直倡导重整体、轻个体,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价值体系还尚未建立,而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诱导,加上利益多元、价值多元、道德尺度与价值标准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便引发了人们思想的困惑和心理的失衡,产生了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及行为选择的冲突,导致了是非、善恶界限模糊。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不少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背信弃义,以欺诈、失信手段去牟取自身利益。
  其三,缺少宽容力量的支撑。“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一种以价值多元化为根据的理性的、明智的生活态度和实践方式。
  对个人而言,宽容意味着对人性弱点,即软弱、愚蠢、庸俗等的容忍。人性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人的缺点是人的本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人,无论其地位高低,都会无差别的共有着这些弱点。因此,对人的软弱、愚蠢、庸俗等人性弱点的容忍,实质上就是宽容人的本性。正如伏尔泰所说:“什么是宽容?这是人类的特权。我们全都是由弱点和谬误塑造而成,让我们彼此宽恕各自的愚蠢,这是大自然首要的法则。”《金枝欲孽》的监制戚其义也“希望透过后宫妃子之间的斗争,和她们各自的结果,带出一个信息,就是如果我们愿意去跟别人分享,从对方的角度看事物。那么世界就不会如此复杂,不会有这么多事端,每个人都可以快乐的生活,世界就可以得享太平。”宽容,是要关照他人的身心需要,尊重他人的情感意志,充满着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对国家而言,宽容意味着对现实主体和价值多元化的承认。在一个社会当中,有着许多其他的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等主体。宽容就是要对这些不同主体的不同观念有一种客观的公平的态度,当代中国对现实主体和价值多元化的承认,也意味着对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承认,允许不同阶层的人自由地表现和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绝不横加干涉,要共同创建一个多元而和谐的社会。
  虽谈不上借古讽今,但《金枝欲孽》确实成功地反映了现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它的出现重新唤回了观众对港剧的热情。戚其义也将对此剧的认同归结为剧本顺应了当今香港的世态炎凉,“《金枝欲孽》里可以看到许多在家庭、公司中发生的问题,比如被好友陷害、做事要小心翼冀,稍有差池就会令人有想法……我们只不过将这些化成一个以紫禁城为历史背景的戏,带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套剧能反映当下香港的社会心态,越受欢迎,越觉得悲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