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厦门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作者:吴琳萍

纪念品琳琅满目,地方特色制品非常丰富,主要有各种特色食品(鼓浪屿馅饼、肉松、贡糖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如漆线雕、厦门珠绣、同安农民画等)等。厦门餐饮以闽南风味为特色。对中国各大菜系兼容并蓄,创出融清、鲜、淡、脆、微辣于一炉。以烹制生猛海鲜、仿古药膳、南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
  
  二、厦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目前厦门的许多民俗文化资源由于丧失了它们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功能而逐渐淡化、同化、破坏、甚至消失在现代化的丛林中,通过旅游业的开发,可以使它们以另一种崭新的方式保存起来,满足现代人对传统的认识和审美的需要。丰富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
  
  (一)保护性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不注重保护、保存就会枯竭。目前厦门的许多民俗旅游资源也正在经济发展的和现在代建设的大潮中变异、破坏乃至消失。许多民俗传统正在淡化;许多厦门民居建筑正在被破坏、日渐消亡,有些是因为年久失修渐渐破败,有些则是消失在隆隆的推土机下,还有的淹没在现代化钢板水泥丛林中,失去其赖以存在的文化环境;厦门的一些优秀的民间曲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
  只有对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才有现实的价值,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首先要做好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保存、保护和发扬的工作,对于古民居建筑和古街巷,要制定《保护规划》以免其在旧城改选中消亡,对于民间曲艺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使其后继有人。其次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民俗资源要进行抢救、维修、整合。再次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合理巧妙的旅游开发,如古民居建筑群可建成闽南民俗文化旅游村、古街巷可建成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街,还可设立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资料馆等,这样既可以保存厦门的民俗资源,又可以吸引游客,另外,还可以举办民俗文化节,对众多民俗资源进行展示的同时就是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最好保护。
  
  (二)系统开发
  要使民俗旅游资源形成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必须对民俗旅游源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和系统的开发。
  要将各种民俗资源的开发模式、各种形式的旅游资源及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给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开发,形成规模效应。首先将民俗观赏开发、民俗活动开发、民俗商品开发及民俗服务开发相结合,才能实现民俗旅游的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最佳结合。民俗观赏开发,主要指民俗文化博物馆、民俗村、民俗文化展览室等开发形式,可以供游客集中观赏厦门及闽台的各类民俗文化,既可以保存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可以让游客开阔眼界与增长知识,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静态开发。民俗活动开发,即以游客参与、半参与特定民俗环境中的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如中秋博饼就是一个参与性很强的民俗活动,今后厦门要多开发出一些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项目。民俗商品开发,以民俗物品的观赏、购买为主,主要有厦门的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及厦门特色餐饮风味的开发。民俗服务开发主要是对厦门的民间曲艺表演、厦门功夫茶表演等的开发。其次各类型的民俗资源,如古民居街巷、民间曲艺、节庆活动、民间习俗、民间工艺品、传统小吃等民俗资源相互结合开发。可以将古民居建筑群建成闽南民俗文化旅游村,古民居可开辟为民俗博物馆及闽南传统戏曲文化的展演场所,让乡土气息浓郁的南音、歌仔戏等民间曲艺艺术回植到乡土氛围中,还可以开设闽南小吃、功夫茶馆等特色餐饮文化,闽南手工艺品制作和著名的同安农民画也可一起汇聚于此。元宵民俗文化节、中秋博饼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中要体现厦门、闽台各类型民俗文化的大聚集。第三将民俗旅游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发利用。厦门的旖旎的山海自然景观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的光顾,但主要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且停留时间都比较短,如果能将这些自然与文化景观与厦门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可以增强厦门旅游资源的密集度,提高厦门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及特色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停留更长的时间。
  
  (三)高层次开发
  厦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避免低品位、庸俗化的开发,而应进行高品位、高层次的开发。
  首先要注重民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开发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要有专门人员对民俗旅游资源和机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从科学、文学、史学、艺术和社会学等方面下大功夫,充分挖掘民俗资源的文化底蕴。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要在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时,要唯我独有的设计构思,观念上要勇于创新,开发的产品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味,还要注重民俗文化环境的保留、营造及民间的参与。其次要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厦门(鼓浪屿)搏饼文化节找准了突破口,它以原创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传播性等优势填补了厦门有影响节庆活动的空白,打造出了一块闪亮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厦门中秋搏饼文化节期间,不仅厦门及闽南地区群众踊跃参与,就连金门、马祖地区也积极组团参赛,东南亚华人也纷纷组成旅游团共襄盛举。这充分说明民俗文化特有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然而这只是起点,要使厦门中秋搏饼文化节这块品牌做得响做得久,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充实中秋搏饼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挖掘郑成功文化。当然仅仅有中秋搏饼这块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要借机打响元宵这块民俗文化活动的品牌,元宵在厦门是一个传统大节,其文化内涵丝毫不亚于中秋节,必须精心策划弘扬闽南春节元宵的优秀民俗传统,精心打造元宵民俗文化节的品牌,而打响这块品牌的关键是挖掘闽南民俗文化。
  
  (四)联合开发
  厦门民俗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是指,围绕民俗旅游中心点,在进行区内或区外联合开发,将各个民俗旅游点串联成线。可以在厦门思明区老城区为中心,在思明老街古巷建立民俗旅游村、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及民俗旅游商贸街,以此为轴心向鼓浪屿及厦门其它区前进,如湖里的祥店古民居及海沧的红砖民居体验,再至集美、同安的民间民俗活动参与及民间艺术欣赏及至厦门沿海农村渔民生活体验等;还可以和其他地区合作开发特色民俗旅游线路,如厦、漳、泉闽南民俗文化游等。开发厦门民俗旅游项目时还要注意加强动态合作,如可以请同安的南音表演队、木偶剧团到思明区表演,还可以邀请泉州、漳州、台湾甚至东南亚的民间艺术团体来厦门表演交流。同时厦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加强同闽南其他地区、台湾甚至东南亚的闽南研究机构及人员对闽南文化的研讨交流合作,以促进闽南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弘扬。
  总之,要对厦门民俗旅游资源调查、分析及评价,筛选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开发,打造出厦门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才能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厦门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以促进厦门旅游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