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略论藏区茶文化

作者:马元明

人之间互敬、互爱、和睦友善的气氛。所以,藏族的茶文化不仅仅有外在的、物质的表现形态,同时包涵和蕴涵了许多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正是这两方面的完美组合与不断丰富、升华,使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既充满魅力,又充满活力,历千年而不衰。除了日常家庭饮用以外,婚丧嫁娶、迎宾送客,逢年过节离不开茶;走亲访友、探视病人、孝敬老人,茶叶或茶是常见的礼品;在藏族的文艺作品如民间故事、诗歌、谚语、现代小说中或文艺作品如舞蹈、歌曲、绘画等,茶或茶俗也常有涉猎;寺院可以说是藏地茶俗的策源地,每个寺院中各种制茶的原料、用具当然是一应俱全,藏传佛教僧侣们在打坐念经时,免不了口干舌燥、四只麻木或神思困倦,这时一碗浓香的酥油茶大概是最好的享受。别外,在现代社会中,茶还是藏地社交的重要媒介,西藏的城镇都有甜茶馆,尤以拉萨为多。人们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互相探听和交流信息,茶馆成为重要的社交场所。
  在茶俗的形成和发展中积淀和保留着丰富的原生形态的民族文化。单从茶马古道所途径的河谷地区大多是古代民族迁移流动的通道,许多古代先民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踪迹,许多原生形态的古代文化因素至今仍积淀和保留在当地的文化、语言、宗教和习俗中。千百年来,不仅是汉、藏之间,藏族与西南其他少数民族乃至藏族各族之间的文化在藏区的交流与传播中默默地、不断地进行,这里既有民族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也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积极的互动、融合与同化。事实上,正是由于藏区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使生活在高原众多不同民族犹如一条彩带将他们有机地串联起来。
  综上所述,藏族茶文化形成经过了一个选择、吸收、消化、交融、发展的过程,其认识功能、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已经与内地茶文化有很大差异。汉族饮茶,讲究“逸”“悦”。而藏族茶文化则体现为“敬、逸、和、静、怡”,即献茶有礼,是为敬;用茶不羁,是为怡;以茶调食,是为和;饮茶宁心,是为静;茶事寓乐,是为怡。
  
  三、结语
  
  随着茶的大量引入,茶成为生长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是他们生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到今天,茶依然是藏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深深扎根于民族生活深处。藏族民间谚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很生动地道出了高原各民族对茶的依赖与喜爱。可见,对藏区茶文化进行一次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是有深远的意义。此为选题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对藏区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功用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了藏民族在吸引其他民族茶文化的同时,又走出了传统的饮茶模式,使茶的泡制、引法在历史的传承习俗礼仪中,有了多种方法和类型,更有意义的是由此揭示了藏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能。这又是本文选题的目标。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藏民族的茶俗作为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像其他任何一种民俗的形成一样,都离不开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藏民族的茶文化走出了传统的饮茶模式,使茶的泡制、饮法在历史的传承习俗礼仪中,有了多种方法和类型,揭示了藏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