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运用现代多媒体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田红粉




  【摘要】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为音乐教学服务,能使学生看得到、听得到,直接与间接学习相结合。文章由此探讨了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音乐教学;思维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多媒体进入了音乐教学课堂。如录像、摄影、计算机等这些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多媒体,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凌乱的知识条理化,使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跃。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促进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几乎是一台录音机,几盒磁带,几张挂图,刚开始学生学的效果比较好,时间长了便感到枯燥、单调,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那么,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作品通过CD、VCD等多媒体设备,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自然地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作品的力度、速度、节奏,欣赏优美的画面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音乐表现欲。听到悠扬的歌声便想跟着唱,看到优美的画面便想翩翩起舞。
  使用VCD为学生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听这段音乐之前,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大海。VCD播放后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屏幕上出现淡蓝色宽阔的海面,微波粼粼,无数张着白帆的渔船去打鱼,红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它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看到大海,触景生情,学生们也会想起日夜思念的故乡和亲人,产生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月亮升起来了,动听、舒缓的音乐和谐地回荡着,这时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在这个审美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点,引导学生用耳朵和心灵去倾听音乐,使学生知道美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反映审美意识,使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极的观察并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歌曲的意境。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它极大地拓宽了音乐教学的课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它将抽象的音乐与画面,经过一系列处理而变得通俗易懂,使音乐更加形象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它的副面效应,合理利用它,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歌词情真意切,曲调优美流畅,音乐舒展、真挚、深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抒发了海外侨胞不忘国土的赤子之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激昂的歌声激起学生们学习《我爱你中国》的浓厚兴趣,在浓厚兴趣推动下,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歌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了解了歌曲旋律的特点,领悟了作曲家运用音乐连接的张弛变化的内涵。
  再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音乐,使学生感受这首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单乐章交响乐作品;其次,可以结合画面根据作品结构分别把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利用课件分段欣赏,这样就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并分辨出长笛、双簧管、竖琴、大提琴的声音及演奏方式。作品《梁祝》是我国民族交响乐之魂,属于最早深入民众的交响性、协奏性音乐作品之一。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个古老动人的传说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样,让学生既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
  而且,现代多媒体设备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试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提高兴趣。虽然学校创设的条件有限,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还是要力求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歌曲画面,让学生理解作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知道,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把自己从一个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在现代音乐教学工作中,“双基”既是手段又是任务,如今大多数学生热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是许多学生反映的问题。因为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其难度接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等音乐记号,根据调号判断是哪个族的民歌。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显然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喜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悲伤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传统单一教学法已经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运用多媒体可以改善以上不适之处。可以增加画面,降低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增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诚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在音乐方面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而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当今,在多媒体设备猛增的21世纪,教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因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在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中国民族音乐会在维也纳的演出就有器乐曲《茉莉花》等民族音乐,引起了欧洲人极大的兴趣和赞誉。运用现代多媒体能让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所以,要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光盘等硬件,已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多媒体的特点是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渲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把听、想、看结合起来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辨识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塞缪尔·约翰逊)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提倡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其身心健康。所以,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以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有的教师在使用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上课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联系起来,改进不足的地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才会使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陶冶高尚情操,扩大知识领域,发展智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提高民族艺术素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大风.音乐教育改革刍议[M].上海教育出版社.
  [2]张永杰,张平.歌唱知识与技能训练[M].河南大学出版社.
  [3]中学音乐课本[M].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局.
  
   【作者简介】田红粉(1973- ),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