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中国传统年画审美特性初探
作者:张并菊
【关键词】传统年画;审美特性;内容及风格
年画是中华民族农耕社会的缩影,是优秀的民俗文化农民文化,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喜庆吉祥、平安、富裕的美好愿望。它题材广泛,涵盖了祭祀神品、故事戏文、吉祥寓言、农事习俗、时事新闻、讽刺幽默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华夏民族生活现象的积淀,直接反映了多数群众的审美情趣,是当时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因此,深入研究年画的审美特性,对于更好地认识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出其自身存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年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上的审美特性
(一)传统年画所表现的领域有着广阔的范围
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类,无论是门神、故事还是祝福吉祥等内容,都在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几乎每幅年画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存的许多品种已成为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具备历史积淀的厚重感和文化连续性,可谓是民间的“大百科全书”。
从画面内容来看,有花草果蔬、鱼虫鸟兽,也有山水林木、房舍器具;有妇孺皆知的戏曲人物,也有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有流传久远的历史事件,也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有理想中的灿烂世界,也有现实生活的写照,可谓包罗万象。然而这些传统年画所惯于表现的题材,多数不仅是体现事物或生活现象的本身,而是通过特定形象及其形象间的组合,蕴育更深刻的内涵。如各地较为普遍的鱼、莲配偶型纹样,鱼戏莲、莲生子等,其表现目的并非为自然界花鸟草虫写照,而是体现和歌颂了人类生命繁衍的重大主题。传统年画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劳动者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理想的明朗态度。
(二)地理特征的不同造就了风格的不同
我国的地理条件相当复杂,东西经、南北纬的跨度都很大,传统年画这种民俗文化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文化,只有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才能产生不同的文化造型。因此,我国的传统年画艺术也就有了南、北之分的说法。
北方以黄土高原、中原部分地区为典型。这类地区属于准干旱地带,年画艺术是这类地区的拿手好戏。由于北方民族性格的豪迈也就使北方地区创作的作品呈现出质朴、粗犷的特色。在造型语言的形式、意味上特别动人,有点“现代派”的笔意。
南方以江浙平原、岭南地区、云贵山区为典型。它们处于潮湿地带,这里的年画在手工艺制作上要求精细得多,讲究得多;作品表现手法呈现出典雅精制,其剪纸手法所刻画的形象格外可爱,体现出了南方地区所具备的人杰地灵、文化悠久的人文景象。
二、年画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审美特性
(一)年画色彩和工艺上的审美特性
年画艺术追求吉祥色彩,追求喜庆艳丽热烈的色彩效果,表达人民群众向往吉祥喜庆的美好愿望。用色纯度高,对比强烈,主色通常为青、赤、白、黄、黑色,趋同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念,气氛热烈。民间艺人中有这样的说法“一黑二粉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高高墙上挂,喜庆又红火,白一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热闹欢喜。”这正是中国年画的艺术魅力和创作原则,也是传统民间艺术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年画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和商品性。年画的制作工艺精细,主要包括绘画、制版、印刷、装裱四个部分;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有遍及农家小院各个角落的门画、窗画、灯画、中堂画、壁制画等多种形式,做工精细,装裱细致,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由于年画的这一装饰性特色,在当时年画盛行繁荣时期,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过年前夕,为了装饰家居,人们纷纷抢购,年画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从而年画又具有一定的商品性。
(二)年画技法上的审美特性
年画艺术的初始形态是桃符,反映与人类早期宗教活动和生产活动有关的原始艺术审美价值;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门神”多由画工用彩笔和墨直接手绘贴于门户之左右;五代北宋之际,年画在吸收前人绘画艺术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成熟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明清时期,年画吸收借鉴了中国画传统的工笔、写意、风俗、粉本、仕女、水墨、白描、金碧、渲染等绘画艺术成就,还吸收借鉴了写生透视等一些西洋绘画艺术技法,由此可见年画艺术是在各历史时期审美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吸收雕刻、雄画、绘画等艺术成就而发展变化的。年画艺术的勾描、刻版、套印等技艺都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如汉代雕刻技法与年画勾描的线条粗犷质朴简练如出一辙,宋代的工笔、写意对年画人物、彩绘和山水花鸟技法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传统年画处在一个艺术发展的接点,中国年画应在继承传统艺术和技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当今中国和世界绘画艺术成果,将年画同中国的工笔、写意、建筑、雕刻与西方的油画、水彩素描建筑雕刻及印象派、写实派等一切人类绘画艺术成果结合起来,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并利用当今影视摄影技术,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使当代审美价值与当代年画艺术紧密地融为一体,创作出反映当今时代审美价值与艺术成就的新型年画。因此,可以说,年画的审美价值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时代绘画艺术的反映,审美价值的发展变化是跟一定时代的艺术成就相辅相成的。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造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时代的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三、传统年画造型中的审美特性
中国传统年画艺术具有一个完整的艺术造型体系。从造型上来说,它既不是西方的明暗体面造型体系,也不是中国传统的线造型体系,而是主观意想的造型观;从色彩上来说,它既不是西方传统的条件色,也不是中国传统的固有色,而是主观的意象色;从时空观念上来说,它既不是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也不是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而是主观意象的多点透视。概括说来,它是一种观念造型艺术,表现自己观念的主观意象造型、主观意象色彩和主观意象构成。它是独立存在于东西两大造型体系之外的第三艺术造型体系,它实际上是中华民族艺术的本源体系。
民间美术的造型原则具体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观念中的太极阴阳学说。这种造型原则讲究“求全”、“求大”、“求活”,忌讳残缺不全、形单影只。表现在年画的具体的造型形态中即为:硕大丰满、完整团圆、对称偶数、黑白辩证、阴阳相守、动静结合。合情入理地将自身求生、趋利、避害等重生利命的主观需求,在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中寓意化地诠释出来。比如:门神的人物造型头大、眼大、体硕,夸大“画龙点睛”之处最能体现作者高超的造型概括本领。民间传统大是吉利,大是气派,大就是美,故年画最讲究大画面、大布局。
年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独特画种,有它独特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法。在构成上,它要求所表现的事物平面展开互不遮挡;造型上要求高度简练和外轮廓高度概括;手法上要求相互连接,风格上要求装饰风格夸张变形,这是由它的工具特性和生活实用要求决定的。还有,西方美术,无论是写实派还是表现派,都是在模拟自然,西方现代派无论如何夸张变形,变来变去仍然是自然形态的夸张变形。中国民间的艺术造型观念与之恰好相反。例如:他们剪碗,把碗口剪成圆形,却违反透视把碗底剪成一条水平直线。他们解释说:“因为碗就是在桌子上平放着吗!”这是以“哲理”观念代替自然直观透视。不仅如此,他们还以主观造型代替自然形态的解剖造型。如:他们把大雁的腿剪成两条飘带,回答是“大雁飞起来两条腿就像两条飘带”。多么有趣的造型观念啊。
传统年画作为劳动者的创造在民间世代相传,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生存,遵循着自身发展的规律生生不息。今天,中国农村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逐步建立起新的精神文明,包括传统年画在内的民间美术也渐渐在人民群众新的审美要求中发生着变异。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年画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
[2]王树村.中国美术全集·民间年画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3]李新华.吉庆有余话年画[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